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解读


13
BI-RADS 3级详解
3级(良性可能性大,可能恶性小于2%)。
①年龄<40岁,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 ②与皮肤平行或纵横比<1(即宽>高) ③边界清楚 ④周边缘(与周围组织之移行带或区域)窄而锐利 ⑤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 ⑥无周围组织改变 ⑦较大的(≥0.5mm)钙化 ⑧内部无血流 凡符合第1、2条,再加另外3条或3条以上者为3级
4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5
BI-RADS 1级详解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超声检查无异常:乳腺超声显示乳腺结构清晰,无肿块、 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等。 如果发现有乳内淋巴结、腋前淋巴结,但淋巴结形态无异 常,显示淋巴门,均视为正常淋巴结,也属于1级。
6
(BI-RADS 1级) 正常乳腺超声图
20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分中央型和周围型,多数人以乳头溢 液为临床表现。本病常被称之为“癌前期病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纤维柄 乳腺组织 内的乳头 状瘤
女性,39岁,右乳头溢液,右 乳外下象限乳晕旁见一囊实性 肿块,后壁可见一乳头状实性 回声突向囊腔内,实性成分见 血流信号。病理,导管内乳头 状瘤。
女性,41岁,类圆形低回声,有包膜,形态 规则,边界清,内见多个团状钙化灶,后伴 声影。病理,乳腺纤维腺瘤(管内型)明显 钙化。
女性,26岁,类圆形低回声,有包膜, 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后 方轻度增强,肿块内血流信号稀疏。 病理,乳腺纤维腺瘤
19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巨纤维腺瘤
女性,25岁,两乳房不对称,右乳明显增大, 声像图:肿块低回声,有包膜,形态欠规则, 呈半球形,表面光滑,色泽正常。 小分叶状,边界清,后方轻度增强,内部血 流信号丰富。病理,右乳巨腺纤维腺瘤
强弱不等,分布不均
细小、多、团簇状 多有衰减 有浸润,扭曲、水肿 差(较固定)
30
乳腺癌
大多数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端导管上皮组织。好发于外上象限。按病理 分有导管癌(最常见)、小叶癌、炎性癌、硬癌、髓样癌、乳头状癌等。 边缘不清楚且不规则,成角边缘或针状突出,恶性的概率相当高。
31
乳腺癌
乳腺癌纵向浸润性生长(纵/横﹥1)
女性28岁 积乳囊肿乳汁稀薄,边界清,包膜完整 光滑,囊液呈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女性30岁,哺乳期积乳囊肿,肿块形态 规则,边界清,内呈等回声,欠匀均, 周边可见扩张的导管。
17
乳腺腺病
纤维腺病声像图与囊性增生相似,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腺病声像 图上多为实性低回声小肿块,而囊性增生以多发囊肿、囊肿与实性肿块并 存,或实性低回声小肿块多见。局限性腺病可为质地较硬的肿块,与周围 组织分界不清,易误诊为乳腺癌。
29
二维声像图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表
良性肿瘤
形态及边缘 边界和包膜 恶晕征及血流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规整 清晰光滑,包膜纤细光滑 无,血流稀少
恶性肿瘤
不规则,呈伪足样浸润 欠清,不光整,无包膜 可见,血流丰富
内部回声
钙化 后方回声 周围组织变化 活动程度
低而均匀
短棒状、蛋壳样 无改变或增强 无变化,界限清楚 好
女性,33岁, 乳腺发育中等,乳腺皮下 脂肪层薄,腺体层相对较厚
女,31岁, 乳房较丰满,皮下脂肪增厚, 腺体层较薄,回声增强
10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腺体层因腺泡和导管增生而明显增厚,哺乳期中央区可见乳腺导管扩张, 内径约2~4mm。
妊娠4月, 腺体层增厚,回声较 均匀,未见导管扩张。
3
0级:信息不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评估(临床有体征, 超声检查无征象者); 1级:未见异常。常规体检(1年1次); 2级: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6个月到1年复检1次); 3级:良性可能性大(恶性率<2%),建议短期内随访, (3~6月1次,); 4级:可疑恶性,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3%~94%的恶性可能性); 5级:高度可疑恶性 (几乎认定乳腺癌,即≥95%的恶性可能性),做临床处理; 6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但尚未接收外科切除、放化疗、 或全乳切除术等。做治疗前评价。
12
BI-RADS 2级详解
2级(良性病变)
包括: 乳腺良性肿块(单纯囊肿、积乳囊肿、随访后无改变的纤 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脂肪瘤) 肯定的良性钙化( 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钙化、 粗大的斑点状钙化、稀疏的大小较单一的圆点状钙化、新 月形的沉积性钙化) 乳腺假体植入 如果临床扪及肿块,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尽管最后 诊断为硬化性腺病,亦应归入3级或4A级。
女40岁,左乳头下方乳晕旁低回声,边界清, 形态较规则,可见包膜回声,内回声尚均, 未见导管扩张。病理,纤维腺病
女43岁,右乳内上腺低回声,边界清, 形态规则,内回声欠均并可见条状血 流信号。病理,纤维腺病伴纤维腺瘤
18
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青年女性,好发于外上象限,多单发,类圆形、光滑、活动度大,有 包膜,一般小于3cm。巨纤维瘤直径大于5cm,形态规则,边界清,少数 分叶状。纤维腺瘤与胸肌和皮肤无粘连,也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月经 周期对肿瘤生长无明显影响。
BI-RADS分级解读
1
BI-RADS
BI-RADS,即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与 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目的:
将乳腺作为一个整体器官,规 范对其所有影像检查结果的诊断 报告,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标 准的归类方法和统一的检查程序。
哺乳期, 腺体层明显增厚,中央 区乳腺导管显著扩张。
11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绝经期及老年期女性
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腺体层萎缩变薄,回声致密增强。
Cooper韧带
绝经期女性,48岁, 皮下脂肪增厚,腺体层回声增强
老年女性,72岁。腺体层萎缩,以低回声 脂肪层为主,仅见少量腺体回声。皮下脂 肪层内Cooper韧带明显。
26
BI-RADS 5级详解
5级(恶性可能性大于95%)
①形态不规则 ②与皮肤不平行,纵横比>1(即宽<高) ③边界不清(模糊、微小分叶、成角和(或)毛刺) ④周边强回声的恶晕征 ⑤两侧边缘不锐利或不规整的后方声影 ⑥周围组织改变(Cooper氏韧带变直和增厚、正常结构分层 中断或消失、皮肤增厚或凹陷) ⑦微小(小于0.5mm)钙化 ⑧内部有血流 符合8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者为5级 不符合2、3或5级之条件者为4级
8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青春期乳腺中央区表现为粗大的强弱相间,外带区表现相对细密的强弱相间。
外带 区
女性,18岁, 中央区减弱回声范围更加减小。 回声粗大强弱相间
女,18岁, 外带腺体回声强弱相间
9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超声图
性成熟期已生育女性
个体差异大。多数女性腺体层回声随年龄逐渐增强,皮下脂肪增厚,腺体 厚度减小。
女性,41岁,左乳头旁 见一扩张导管,管腔内 可见实性均匀等回声, 形态规则。病理,导管 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示意图
21
纤维腺瘤
乳腺良性肿瘤
纤维瘤
脂肪瘤
瘤体长轴平行于腺体方向生长,(纵/横<1)
22
纤维腺瘤大钙化

乳腺良性钙化
23
乳腺假体植入
假体植入隆胸术示意图。主要看假体渗漏、 破裂、感染、包膜挛缩及纤维化改变
14
BI-RADS2~3级 为良性和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乳腺囊性增生:
主要表现形式是乳腺囊肿,其次是实性低回声结节
乳腺囊肿(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34岁, 典型囊肿表现:类圆形,无回声区, 边界清壁薄光滑,后方回声增强,侧 壁有声影。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女,42岁, 不典型囊肿表现:腺体层无回声散在 分布,边界尚清。周边少量彩色血流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簇状钙化
点状钙化
乳腺内微粒钙化——乳腺癌恶性钙化
32
乳腺癌
乳腺癌“恶晕征”及后方衰减
低回声肿块后方衰减(白箭头)边缘恶性 晕征(黄箭头),表现为不规则增强,增 厚回声包绕。
肿瘤滋养动脉穿入肿块 (穿支型血流)
33
乳腺癌
乳腺癌浸润周围组织
乳腺癌浸润乳腺后间隙和胸肌
乳腺癌浸润皮下脂肪层
34
乳腺癌
乳腺Cooper氏韧带走行的中断识别微小癌
15
乳腺实性低回声结节(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45岁 右乳外上象限多个形态规则的低回声 区,内回声均匀,未见血流信号显示。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女性50岁 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呈网状、 囊泡状及实性低回声,内部血流信号 丰富,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16
乳腺积乳囊肿
多见哺乳女性,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无回声或低回声呈流动样, 水分完全吸收后表现为强回声或出现粗大钙化灶,囊内无血流信号。
高度恶性可疑特征: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状、角征)、 内部回声(内有微钙化),只要包含上面两项者即列入BI-RRADS 5 级。 含有一项高度恶性可疑特征时,至少列入BI-RRADS4级,结合血流 频谱、弹性成像、临床检查等部分列入BI-RRADS 5级。
将BI-RRADS4级( Ⅳ类)(可疑恶性病变)和5级(Ⅴ类)(高度 怀疑恶性)定位阳性。
假体注射式隆胸术。见假体散在分布。假体 内广泛纤维化,形成网状结构,胸肌和腺体 内散在假体回声。
24
BI-RADS 4级详解
4级:为性质待定( 恶性的可能性 3%~94% ,
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