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_粉体学基础

第六章_粉体学基础

黏附性和黏着性
第五节
粉体的压缩性
3
第一节 概 述
粉体学(micromeritics): 是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粉体(powder): 是无数个固体粒子的集合体。
粒子(particles):
粉体运动的最小单元。
单个粒子叫一级粒子
聚集粒子叫二级粒子4
第一节 概 述
粉:<100μm的粒子叫
比 容 粉体单位质量(1g)所占体积 ν=V/W ρ=W/V ε=(V-Vt)/V e=(V-Vt)/Vt g=Vt/V=1-ε 堆 密 度 粉体单位体积(cm3)的质量 空 隙 率 粉体的堆体积中空隙所占体积比 空 隙 比 空隙体积与粉体真体积之比 充 填 率 粉体的真体积与松体积之比 配 位 数 一个粒子周围相邻的其他粒子个数
振动流动 压缩流动 流化态流动
休止角、流出速度 压缩度 休止角
第三节 性质 二、流动性与充填性
(一)粉体的流动性
休止角指在重力场中,粉料堆积体的自由表面处于平衡 的极限状态时自由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流动性表示法 休止角
注入法
重力=摩擦力
tanα=H/R θ ≤30°:流动性好; θ ≤40°:满足生产需求;
第六章 粉体学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 粉体与粉体学概念,粉体性质对固体 制剂工艺和质量的影响 熟悉 粉体的性质(粒径与粒度分布、比表 面积、密度、空隙率、流动性、吸湿性与润 湿性) 了解 粉体的其他性质(充填性、压缩性、 黏附性与凝聚性
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粉体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第四节
粉体的性质
>3 mm
3mm~100 m 100~0.1 m 100-10 m 10-1 m 1-0.1 m <0.1 m
7
第一节 概 述
“第四物态”- 粒子的集合体
以片剂的压片过程为例说明粉体的性质:
颗粒流入冲模—流动性(液体的性质) 由颗粒压制成片—压缩性(气体的性质) 压成片后片子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抗变形 能力(固体的性质)
1/ 2

nd 3 /
/ S w
n

1/ 3
21
第二节 基本性质
(四)粒子径的测定方法
表 12-3 粒度测定方法与适用范围
测 定 方 法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筛 分 法 沉 降 法
粒子径(μ m) 0.5~ 0.001~ 40~ 0.5~200
测 定 方 法 库尔特计数法 气体透过法 氮气吸附法 激光散色法
含水量:
粘结力↑,→干燥; 过于干躁则引起粉尘飞扬; 加入助流剂的影响:填入粒子凹面形成光滑表面, ↓阻力;少量,滑石粉/微粉硅胶
第三节 性质 二、流动性与充填性
1 海藻酸钠 2西黄蓍胶 3小麦淀粉 4玉米淀粉
5马铃薯淀粉
含水量对粉末粘结力的影响
第三节 性质 二、流动性与充填性
(二)粉体的充填性 1、充填性表示法
(二)润湿性
完全不润湿
不能润湿
能润湿
完全润湿
接触角θ预测固体润湿情况
第三节 性质 三、吸湿性与润湿性
(三)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1. 将粉体压缩成平面,水平放置后滴上液滴
19
第二节 基本性质
20
第二节 基本性质
(三)平均粒子径(D50)
名 称 1. 2. 3. 几何平均径 调和平均径 公 式 算术平均径 中位径(在累积分布图中累积值正好为 50%所 nd / n
n1 n2 nn 1/ n ( d1 d2 d n )
对应的粒子径),是最常用的平均径。
第三节 性质 一、密度与孔隙率
(一)粉体的密度 2、粉体密度的测定 真密度与颗粒密度
液浸法:真体积
压力比较法:真体积
松密度与振实密度
量筒法:堆体积
第三节 性质 一、密度与孔隙率
(二)粉体的空隙率 孔隙率:指粉体层中孔隙所占有的比率。
间 V间 V = V Vg V b 1 g
n / (n / d )
4. 众数径 5. 中位径 6. 长度平均径 7. 面积平均径 8. 重量平均径 9. 平均面积径 10.平均体积径 11. 比表面积径
频数最多的粒子直径 累积中间值( D50)
nd / nd
2
nd
3
/
4
nd
/
2
nd
nd
3

nd 2 /
n

“粉”,流动性差; 粒:>100μm的粒子叫 “粒” ,流动性较好。
5
志愿者服用不同粒径的非那西丁混悬液后, 体内血药浓度图
问题:为什么颗粒越小,其血药浓度越大?
第一节 概 述
粉体微粒大小的分类
颗粒名称 粒径
块状颗粒broken particles
粒状颗粒granular particles 粉末 powder 粗粉granular powder 细粉 fine powder 超细粉ultra fine powder 纳米粒nanoparticle
(一)粉体的流动性
流动性表示法 压缩度
最松密度
f 0 C 100(%) f
最紧密度
• C≤20% 流动性较好; • C为40%-50%流动性差;
轻敲法
第三节 性质 二、流动性与充填性
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粒子大小:大颗粒↓摩擦力、附着性和聚集性; 粒子形态及表面粗糙度:光滑↓摩擦力; 密度:重力流动式密度大利于流动;
第二节 基本性质
(二)粒度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表示不同粒度粒子群的分布情况。
频率分布:各个粒径的粒子群在总粒子群中所占
的百分数(微分型)。
累积分布: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粒子群在总粒子 群中所占的百分数(积分型)。 基准:质量基准(工业)、个数基准、面积基准
粗细筛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
粒度分布
算数平均值= ½(a+b)
几何学平均值= (ab) ½
17
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一 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 每英寸有100个孔的筛号标记为100目筛,能通过 100目筛的粉末称100目粉 使用钢丝工业筛时,粉末粒径为170μm;使用锦 纶丝工业筛时,粉末粒径为150μm。
(2) 定方向径——某定方向直线长度。
Feret径:定方向接线径
Martin径:定方向等分径
Krummbein径:定方向最大径
12
第二节 基本性质
1、几何学粒子径
(3) 圆相当径
面积相当径(Heywood径) 周长相当径(DL)
Heywood径DH 投影面积圆相当径
13
第二节 基本性质
1、几何学粒子径
(4) 球相当径
体积相当径(DV) 表面积相当径(DS) 比表面积相当径(DSV)
等体积球
14
第二节 基本性质
体积相当径
与粒子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 库尔特计数法:1~600 m。

测定原理: 粒子通过细孔时, 粒子体积排除孔内电解 质而电阻发生改变; 利用电阻与粒子体 积成正比的关系将电信 号换算成直径。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性质 三、吸湿性与润湿性
(一)吸湿性
1.疏水性药物吸湿平衡曲线
无CHR 混合物的吸湿性 具有加和性
第三节 性质 三、吸湿性与润湿性
(二)润湿性 润湿(wetting):是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变为 固-液界面的现象,即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 粘附现象。
第三节 性质 三、吸湿性与润湿性
排出法
倾斜角法
第三节 性质 二、流动性与充填性
70 60
休 止 角
50 40 30 0 200 400 600 800
粒径/μm
第三节 性质 二、流动性与充填性
(一)粉体的流动性
流动性表示法
流出速度
全部物料流出漏斗所需的时间。
100m玻璃球
第三节 性质 二、流动性与充填性
粒子径(μ m) 1~600 1~100 0.03~1 0.0001~
22
第二节 基本性质
二、粒子形状
形状指数(shape index)
球形度 圆形度 形状系数(shape factor) 体积形状系数 表面积形状系数 比表面积形状系数
第二节 基本性质
三、粒子的比表面积
松密度与空隙率反映粉体的充填状态
第三节 性质 二、流动性与充填性
(二)粉体的充填性
2、颗粒的排列模型
棱面格子 方立格子 表 12-9 等大球粒子的规则充填形式的一些参数 斜方格子 充填名称 空隙率 (%) 接触点数 排列号码 47.64 6 a 立方格子形充填 39.54 8 b d 斜方格子形充填 斜方格子 四面契格子 10 棱面格子 e 30.19 四面契格子形充填 25.95 12 c f 棱面格子形充填
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单位重量或 单位体积微粉所具有的表面积。 体积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
s d 2 n 6 Sv 3 v d d n 6
S:总表面积; v:体积 d:比表面积平均径 n:粒子个数
重量比表面积 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
s d 2 n 6 Sw 3 w d n d 6
川北方程
最终体积减少度
第三节 性质 三、吸湿性与润湿性
(一)吸湿性
指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
P>Pw P P<Pw
P=Pw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