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一)陆贾思想主体的 道家性质
陆贾把《道基》置于《新语》 陆贾把《道基》置于《新语》全书 之首, 之首,显示他的道家宗旨 :
自然之道 圣人之道
自然之道
传曰:天生之物, 以地养之,圣人之成。 传曰 : 天生之物 , 以地养之 , 圣人之成 。 功 德参合而道术生焉。故曰:张日月,列星辰, 德参合而道术生焉 。 故曰 : 张日月 , 列星辰 , 序四时,调阴阳; 布气治性,次置五行; 序四时 , 调阴阳 ; 布气治性 , 次置五行 ; 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阳生雷电,阴成雪霜; 夏长,秋收冬藏。阳生雷电,阴成雪霜;养育 群生,一茂一亡。 群生,一茂一亡。(《道基》) 道基》
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 陆贾的“先圣” “中圣” “后圣” 陆贾的“先圣” 中圣” 后圣” 概念
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 中经神农氏、黄帝氏、大禹、 坤 ” , 中经神农氏 、 黄帝氏 、 大禹 、 等圣人 的努力,百姓不仅战胜了种种的自然灾害, 的努力 , 百姓不仅战胜了种种的自然灾害 , 而且基本形成社会秩序; 而且基本形成社会秩序;
三、黄老学派集大成 著作: 淮南子》 著作: 《淮南子》
(一)《淮南 作者、 子 》 作者 、 学派归 属及 思想宗旨
刘安( 179——前122 刘安 ( 前 179 前 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 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 地汉文帝十六年为淮南王。 地汉文帝十六年为淮南王。 汉书淮南衡阳济北王 淮南衡阳济北王》 《汉书 淮南衡阳济北王》 汉书艺文志 《 汉书 艺文志 》 等均有对 淮南王的记载
(四)陆贾的仁义思想
“仁义”思想的多义和在陆贾亲道家思想 仁义” 仁义 里的作用。 里的作用。 陆贾讲仁义始终与道德连在一起, 陆贾讲仁义始终与道德连在一起,反映 了他以道德为基础的观念。 了他以道德为基础的观念。
道德经》第十八章所谓“大道废, 《道德经》第十八章所谓“大道废,有 仁义”以及第三十八章关于 “ 失道而后德 , 仁义 ” 以及第三十八章关于“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失德而后仁 , 失仁而后义 , 失义而后礼 ” 都 体现了道家以历史进化看待仁义问题的立场。 体现了道家以历史进化看待仁义问题的立场 。
《淮南子》又称 淮南子》 淮南鸿烈》 《淮南鸿烈》体 现以淮南王为首 的一派黄老学者 不仅汲取先秦老 庄道家之学, 庄道家之学,而 且对当时的神仙 方术也有涉及。 方术也有涉及。
关于《 淮南子》 的宗旨, 要略》 关于 《 淮南子 》 的宗旨 , 其 《 要略 》 有云:夫作为书论,反以纪纲道德, 有云 : 夫作为书论 , 反以纪纲道德 , 经 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 纬人事 , 上考之天 , 下揆之地 , 中通诸 理 ...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 ...故言道而不言事, 故言道而不言事 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 浮沉 ; 言事而不言道 ,则无以与化游息 , 故著二十篇。 故著二十篇。
(二)《淮南子》以 淮南子》 “道”为大宗的宇宙 论
先秦以来任何道家学都以”道“ 为其理论基石, 先秦以来任何道家学都以” 为其理论基石, 淮南子》 《淮南子 》尽管在具体内容上已经同先秦道家存在 诸多差异,但坚持 ”道本“ 之立场却没有改变 。该 诸多差异 ,但坚持”道本“之立场却没有改变。 书在许多地方在许多地方论及” 书在许多地方在许多地方论及”道“与”气“。 坚持道本的立场 本体论与宇宙论合于一体: 本体论与宇宙论合于一体:道。
2、汉初统治者对黄老之学的推崇
代表人物:曹参、张良、汲黯、 代表人物:曹参、张良、汲黯、窦太后
曹相国即曹参, 曹相国即曹参,曹参在汉初以当 时的政治方针有很大的影响, 时的政治方针有很大的影响,他 的主要思想有很多来自于黄老之 据史记所言, 说。据史记所言,曹参正是间接 受教于河上丈人的黄老之学, 受教于河上丈人的黄老之学,曹 参不仅相齐九年, 参不仅相齐九年,而且后来又继 箫何而任汉相,影响可谓不小。 箫何而任汉相,影响可谓不小。
“夫居高者 , 自处不可以不安。 履危者, 任杖 夫居高者, 自处不可以不安 。 履危者 , 夫居高者 不可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堕,任杖不固则仆。 不可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堕 ,任杖不固则仆。 是以 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 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 贤为杖。 贤为杖。 尧以仁义为巢,舜以稷、契为杖。故高而益安, 尧以仁义为巢 , 舜以稷 、 契为杖 。 故高而益安, 动而益固……杖仁者霸,杖义者强。”《 辅政》 杖仁者霸,杖义者强。 辅政》 动而益固 杖仁者霸
1、河上公对黄老之学的推崇 、
河上公, 河上公, 又称河上丈人虽然有点传说的 性质,但因为其与汉初的一些著名的统治 性质, 高层的关系多少可以反映老庄之学在汉初 的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唐人所作关于河上公的诗歌 昔闻有耋叟,河上独遗荣。迹与嚣尘隔, “昔闻有耋叟,河上独遗荣。迹与嚣尘隔, 心将道德并。 讵以天的累, 心将道德并 。 讵以天的累 , 宁将宠辱 惊 。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真。玄玄妙门启,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真。玄玄妙门启,萧 萧祠宇清。 冥冥无先后, 哪能记姓名? 萧祠宇清 。 冥冥无先后 , 哪能记姓名 ? ” 《御制经河上公庙》 御制经河上公庙》
当社会经历了生产和思想的浩劫之后, 当社会经历了生产和思想的浩劫之后,黄老 之学在休养生息的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悄然复 兴。成为汉初的社会主导思想。汉初几任的 成为汉初的社会主导思想。 最高统治者都对黄老学推崇有加, 最高统治者都对黄老学推崇有加,这无疑对 于黄老学术思想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 于黄老学术思想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
他的这种“无为”主张包容了儒家的德 他的这种“无为” 政观念,但基本上是对老庄思想的发挥。 政观念,但基本上是对老庄思想的发挥。
(三)陆贾政治方略的道家精神
道家立场在政治方略中的贯彻
故圣贤与道合, “立事者不离道德” ,“故圣贤与道合,愚 立事者不离道德” 者与祸同,怀德者应以福,挟恶者报以凶, 者与祸同,怀德者应以福,挟恶者报以凶, 德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 使人厚币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请之。既见盖公, 请之 。 既见盖公 , 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 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参于是避正堂, 自定 , 推此类 , 具言之 。 参于是避正堂 , 舍 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 盖公焉 。 其治要用黄老术 , 故相齐九年 , 齐 国安集,大称贤相。 国安集,大称贤相。”
“阳气以仁生 , 阴节以义降, 鹿鸣以仁求其群, 阳气以仁生, 阴节以义降 , 鹿鸣以仁求其群 , 阳气以仁生 关睢以义鸣其雄。 春秋》以仁义贬绝, 关睢以义鸣其雄。 《春秋》 以仁义贬绝,《诗 》以 仁义存亡。乾坤以仁和合, 八卦以义相承。《 书》 仁义存亡 。乾坤以仁和合,八卦以义相承。 以仁叙九族, 君臣以义制忠, 以仁尽节, 以仁叙九族 , 君臣以义制忠 , 《 礼 》 以仁尽节 , 以礼升降。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地。 《乐》以礼升降。 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地 。学 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 道基》 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道基》)
德之标准:无事则至上:“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 德之标准:无事则至上: 是以君子之为治也, 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五吏,亭落若无民, 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五吏,亭落若无民, 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 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 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里无夜名之征。 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里无夜名之征。犬不 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栖于堂,丁壮者耕耘于田。 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栖于堂,丁壮者耕耘于田。 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 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
社会到了“ 中圣” 时期, 于是“ 社会到了 “ 中圣 ” 时期 , 于是 “ 中圣乃 设辟雍庠序之教, 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 设辟雍庠序之教, 以正上下之仪 , 君臣之义”这时可说是“礼义独行” 礼,君臣之义”这时可说是“礼义独行” 但 “纲纪不立”。 纲纪不立”
于是“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 于是“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 这种历史的进程基本上是根据《 地 ” 。 这种历史的进程基本上是根据 《 道德 经 》 第三十八章关于 “ 失道而后德 , 失德而 第三十八章关于“失道而后德, 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后仁 , 失仁而后义 , 失义而后礼 ” 的路数提 出的,这也反映了他的思想的道家性质。 出的,这也反映了他的思想的道家性质。
道的几种意义与作用: 道的几种意义与作用: 是无可限量的。 一。一种无限绵延的存在。“道”是无可限量的。 一种无限绵延的存在。 是原初的状态。事物均是因为有了“ 二。“道”是原初的状态。事物均是因为有了“道” 作为根据才具备了运动变化的能量。三。道 可全 作为根据才具备了运动变化的能量。 之而为一,又可散之而为四害、天地万物。 之而为一,又可散之而为四害、天地万物。四。道 通过阴阳的经营而有烦气与精气之别, 通过阴阳的经营而有烦气与精气之别,于是宇宙之 间事物也就具备了清与浊之分。 间事物也就具备了清与浊之分。
学习目的
通过历史追溯, 通过历史追溯,了解汉代初统治者对黄老之 学的推崇情形, 学的推崇情形,认识陆贾在黄老之学弘扬过 程中的作用,掌握《淮南子》的主要思想内 程中的作用,掌握《淮南子》 容,透析黄老之学在汉代早期繁荣的原因与 历史作用。 历史作用。
一、河上公与汉初统治 者对黄老之学的推崇
总述
(二)陆贾的“无为”思想 陆贾的“无为”
国家治理,应效法“ 的无为本色。 国家治理,应效法“道”的无为本色。
“夫道莫大于无为 , 行莫大于谨敬 。 何以言之 ? 夫道莫大于无为, 行莫大于谨敬。 何以言之? 夫道莫大于无为 昔虞舜治天下,弹五弦之王琴,歌南风之诗, 昔虞舜治天下,弹五弦之王琴,歌南风之诗, 寂若 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天下治。 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天下治。 周公 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 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 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 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 重译来朝 ,故 无为也, 中缺)乃无( 无为》 无为也,(中缺)乃无(不)为也。(《无为》) 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