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第二册(隋唐元明清)
中国历史第二册(隋唐元明清)
“诗圣”——杜甫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
代表作品: 《秦中吟》 《新乐府》 作品特点: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白居易
隋唐文学成就——诗歌
年代 李 白
杜 甫 白 居 易
作品
风格
称号
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 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蜀道难 由盛 转衰 三吏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诗史 语言精炼凝重 秦中吟 新乐府 直白如画、通俗易懂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舟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唐太宗
人民力量的伟大,不可过分 压榨农民。 。
1、材料反映的观点是
2、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上述观点
知识擂台
1、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句,其中“唐宗”是指(
A.唐太宗 B.唐高祖
印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 刷 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术 火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药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 明代祝万祉
赵州桥 栏板上 的雕刻
《金纲经》雕
印于868年。是 一部经卷,长 488厘米。卷首 是图册,接着是 经文,画面精美, 线条流畅,墨色 均匀清晰,印刷 技术已很纯熟。 《金纲经》发现 于敦煌石窟,近 代被外国殖民者 掠走。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唐时期
繁盛一时的隋朝
隋朝建立: 时间: 581年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都城: 长安 隋朝历史的特点: 繁荣、短暂 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 ②开创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 ③开凿了大运河 (最重要)
繁盛一时的隋朝 开凿大运河 ①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时间: 从605年起 在位者:隋炀帝 ③ 三点: 中心:洛阳 北:涿郡(今北京) 南:余杭(今杭州) ④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辉煌的隋唐文化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文学——诗歌的黄金时代 艺术——书法、绘画、石窟
隋唐文化——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建筑: 印刷术
火药
隋唐文化——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建 筑
隋朝李春主持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 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年
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富 丽堂皇。
• 5.下列哪项成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 • A.曲辕犁 B.筒车 C.印刷术 D. 麻沸散 • 6.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是:( ) • A. 西汉 B. 三国 C.隋朝 D. 唐朝 7.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 “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 中仙”的诗人是:( ) • A.杜康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
C.唐中宗 D.唐玄宗
2、“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兴 旺景象(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 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统治再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充分体现 了唐朝的繁荣。据此回答3-6题: • 4、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 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唐太宗说的话与 下列哪项举措最符合( ) • 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 B.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 C.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 D.“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五代辽宋夏金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②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 ③南方自然条件适宜,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2.时间: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手工业 、商业 4.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 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⑤评价: 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 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加重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灭亡。
北边连通涿郡(今天北京)的渔业商业,南边可以 到达江都(今天扬州),转而走其他方式运输,它 (京杭大运河)的利润是非常大的!
《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隋唐文学成就——诗歌
诗人 年代
作品
风格
称号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代表作品: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作品特点: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诗仙——李白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 而衰的时代
代表作品: “三吏” “三别” “ 诗史” 作品特点: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语言锤炼、凝重
繁盛一时的隋朝 隋朝与 秦 朝相似,相似点有: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②实行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 ③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④是短命的王朝 ⑤因为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 •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虽然短暂,但是个继往开来 的朝代。据此回答1-3题: • 1、隋朝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其主观因素在于: • A北方民族大融合 B江南经济发展 • C人民渴望统一 D隋文帝勤勉思政,决策正确 • 2、隋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 • (1)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 (2)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 (3)为唐朝强盛奠定了基础 • (4)为隋朝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 A(1)(2)(3) B(2)(3)(4) C(1)(3)(4) D(1)(2)(3)(4) • 3、关于大运河的表述正确的是: • (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一局面 • (2)以洛阳为中心 • (3)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促进作用 • (4)大运河开凿为隋朝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 • A(1)(2)(3) B(2)(3)(4) C(1)(3)(4) D(1)(2)(3)(4)
“诗圣”
中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隋唐艺术成就——书法、绘画、石窟
成就
颜真卿——颜体(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 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画圣”吴道子——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送子天王图》
书法 绘画
石窟
隋唐时开凿的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 艺术宝库之一
•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 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 “河”是指 • A.黄河 B. 淮河 C. 大运河 D.长江 • 4、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 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 5、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 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经济重心的南移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手工业
①丝织业: ②棉织业: ③制瓷业: ④造船业:
经济重心的南移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手工业 ①丝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多来自江浙 ②棉织业: 海南岛兴起,南宋发展到东南沿海 ③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成为制瓷重心;北宋兴起的 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④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 13.如果你生活在“开元盛世”时期,那么 你可以看到哪些艺术珍品?( ) ①柳公权 方折峻丽的“柳体”;②吴道子落笔雄劲的 壁画;③ 莫高窟内凌空起舞的飞天;④“千 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的《霓裳 羽衣舞》。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经济重心的南移 民族关系的发展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 “颜体”,是继王 羲之之后我国书法 史上最有成就的大 书法家,代表作为 《颜氏家庙碑》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苏轼
2、柳公权: “柳体”,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五、雕塑
• 3.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 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是何时修建的? ( )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 4.赵州桥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 ): • A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石拱桥 • B.它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 C.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 D.它是唐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甘肃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 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内的佛像
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
莫高窟内的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隋唐时期艺术成就
项目 人物
颜真卿
成就
《颜氏家庙碑》
地位
书法
柳公权 阎立本
《玄秘塔碑》 《步辇图》
创立了新书体“颜体”,是 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 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自成“柳体”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共同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原因
②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人才 ③人民的辛勤劳动
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 国号为 周 。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武则天的统治之所以被肯定是因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共同点: 调整统治政策,重用人才,发展生产。
经济重心的南移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①水稻: ②棉花: ③茶树:
经济重心的南移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①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在江南栽培有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