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的不良反应
4.同时伴有血小板、粒细胞减少,提示为吸 附剂血液相容性较差所致。
(二)寒战、发热的预防与处理
1.选用吸附剂经包膜且血液相容性较好的灌 流器;
2.治疗中应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充分利用治 疗仪器的加温装置,如应用简易装置,体 外循环管路可采用恒温水浴等方式进行加 温;
3.治疗开始如需要补充液体维持的原因
4.血液吸附治疗时不仅可使血小板受到破坏, 也使某些凝血因子被吸附或破坏,进一步 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二) 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1.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禁止采用血液吸附治疗, 如必须采用吸附治疗时,应尽可能将活动 性出血控制后再进行治疗;
2.治疗中抗凝剂应用要合理,既要达到抗凝 效果,又不能抗凝剂过量,有条件应根据 凝血功能指标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②治疗中血液流速不宜低于100ml/min,如血 流速太慢,治疗中应每20-30分钟由动脉输 入NS100ml-200ml,或由动脉持续输入NS每 分钟70-80滴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 预防凝血。
(三)体外循环凝血的预防及处理
2.治疗中严密观察循环血路、动脉压、静脉 压变化,如在治疗中出现动脉压升高或静 脉压下降应警惕发生灌流器凝血,必要时 可追加肝素或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路;
(二)体外循环凝血表现
1.灌流器的凝血 ①体外循环的动脉压明显升高; ②静脉压下降; ③动脉泵管、动脉血路管、动脉壶张力
过高; ★★★因红细胞脆性强,压力过高且超
过一定限度即可发生溶血。
(二)体外循环凝血表现
2.血管路凝血 ①发生在动脉端,可以出现血流不足、动脉
泵管抽瘪现象; ②发生在静脉端,可出现类似灌流器凝血样
(二)溶血的预防与处理
1.适量应用抗凝剂,避免灌流器发生凝血; 2.控制治疗中适宜的血流量; 3.密切观察各项运行指标。
三、出血
(一)原因: 1.肝病患者或出现肝衰竭时,患者常有不同
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其自身有发生各种 出血的危险; 2.部分患者常合并出血的潜在因素,如胃黏 膜糜烂、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 等; 3.在治疗中应用抗凝药物时进一步增加了出 血的危险性;
3.如果体外循环发生全部凝固,应立即终止 治疗。
二 溶血
(一)原因: 1.吸附治疗时,偶有溶血现象发生,主要是
灌流器已经发生凝血未能及时发现,血泵 仍继续运转,导致灌流器内压力过高造成 红细胞破坏而出现溶血;因红细胞脆性强, 压力过高且超过一定限度即可发生溶血; 2.灌流中血流速度过快也会导致溶血。
(二) 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3.治疗结束应给予适量的鱼精蛋白将体内剩 余肝素中和,常规鱼精蛋白的用量与肝素 的比例是1:1,但要考虑到:治疗中灌流器 的吸附剂已吸附一部分肝素,加上肝素半 衰期内的代谢,体内肝素的余量已经不是 治疗中所给肝素用量的总和;
4.如血小板太低,应尽可能补充适量的血小 板浓缩液,治疗后可补充适量的凝血因子, 如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等。
表现,即体外循环的动脉压明显升高; 静脉压下降; 动脉泵管、动脉血路管、动脉壶张力过高; ③应用NS冲洗时,可见血管路内、动脉壶、
静脉壶内有大量凝血物。
(三)体外循环凝血的预防及处理
1.合理应用抗凝剂,肝素钠;
①在治疗前或治疗中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 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时 调整肝素用量;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5
五、血压下降
(一)原因: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单用一种血液净化方
式:200ml,几种血液净化方式联用300ml; 2.灌流器内的吸附剂血液相容性差,治疗时
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被吸附或损伤,释 放出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胺、多肽等使 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 3.肝衰竭患者伴全身各器官功能障碍,如心 功能不全等。
(二)血压下降的预防与处理
3.如患者伴有其它脏器功能不全,应给予对 症处理;
4.如血压下降明显,经采用各种方法无改善 者,立即停止治疗,改用其它方法。
六 血小板减少
(一)原因:
1.血小板减少是血液灌流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由于吸附剂对血小板有显著的吸附、破坏 作用,在每次治疗2小时左右,可使血小板 下降30%-40%,即使应用有包膜材料的活性 炭、树脂等,也有血小板被破坏,但下降 不超过30%;
2.如经多次治疗,血小板减少到出血倾向的 临界值5×109/L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血小板减少的预防与处理
LOGO
血液灌流的不良反 应及报警处理
血液灌流的不良反应
一、灌流器及体外循环凝血 二、溶血; 三、出血; 四、寒战、发热; 五、血压下降; 六、血小板减少; 七、空气栓塞; 八、微粒栓塞。
一、灌流器及体外循环凝血
(一)原因: 1.灌流器吸附剂对抗凝剂的吸附,抗凝剂应
用不当; 2.流速慢; 3.血管通路不畅通;
四 寒战、发热(治疗30-60分钟出现)
(一)原因: 1.冬季室温较低,治疗中未采用加温装置或
治疗开始时为维持血容量输入大量温度较 低的NS等液体所致; 2.在早期应用未包膜的吸附剂进行血液灌流 时,血液与活性炭等吸附剂直接接触时常 易出现热源反应;
(一) 寒战、发热的原因
3.治疗前血路管及血液灌流器冲洗不净、不 充分或体外循环系统受到污染而致热源反 应;
(二)血压下降的预防与处理
1.治疗开始缓慢引血,或者将预冲液不放掉 直接接上静脉回流端,以保持血容量的平 衡,必要时还可适量补充血浆、白蛋白、 代血浆、生理盐水等液体补充血容量,维 持血容量的平衡;
2.治疗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一旦发生低 血压,应减慢血流速度,调整患者体位呈 头低脚高位,适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 加升压药物;
(二)寒战、发热的预防与处理
4.血路管必须仅使用一次,严禁复用; 治疗前对所使用的血路管、灌流器
进行充分的冲洗,并避免受热源污染; 5.在治疗中一旦出现寒战、高热反应时可应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如地塞米 松或非那根等静脉注射;常用地塞米松 5mg-10mg缓慢静脉注射; 6.寒战、高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终止治疗, 并进行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