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广州市黄埔区新港中学邝艳红【摘要】: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本文试图从地理学科教学中来探讨、研究德育渗透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并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德育教育地理教学渗透途径、方法《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以德治国”时,也曾告诉我们:“我国的教育工作必须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所以,在过度物质化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青年学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蕴藏着丰富情感的素材,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开展。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建立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要讲求科学、合理和实效,德育内容就必须采用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

另外,在地理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揭示其德育作用,并将德育因素系统化形成统一的教学整体。

一、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主要归纳如下几点: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处寒、温、热地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师可以生动地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各种资源的种类、数量,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经济价值等。

通过上述资料的介绍,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很多环境保护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和资料,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废物的排放、清洁环境卫生、清新空气和保护各种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3、正确的人口素质教育。

人口问题是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人口不断增长,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去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问题以及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从而树立起“少生、优生、优育”的科学人口观念。

4、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成立地理兴趣小组、实验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实验或实践等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掌握知识文化,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认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途径、方法以及地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其他道德品质的教育如诚信有礼、尊重和关爱他人、互帮互谅、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等的道德品质教育。

二、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要求教师积极钻研,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也不应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有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具体特点确定哪些内容渗透什么样的德育内容。

如,在讲到“森林资源”要渗透环保教育时,有一位教师曾经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同学们,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全班同学就安静下来了。

“有一座山寺,山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山下泉水叮咚。

寺内供奉着神灵,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被视为神物,严禁采伐。

某年,天大旱,河溪断流。

附近的村民,都来寺内烧香礼拜、祈求神灵保佑。

说也奇怪,别处都没水了,唯独这山的山泉,源源不绝,解救了当地的人民。

当地的人说,是他们的神灵保佑了他们。

你们说呢?是什么使到这座山能抗击干旱?”这时,学生已经纷纷讨论起来了,教师便叫学生来回答,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总结:是森林挽救了当地的人民。

接着,教师趁着学生对故事的意犹未尽之际强调:“森林资源是多么的重要呀,我们应该要保护森林资源!”接着,教师再向学生提出怎样来保护森林资源。

通过学生的讨论活动,发表个人意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责任感。

又如,在讲“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中提到罗马广场时,我说,“罗马广场是意大利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经常逗留了许多鸽子,有的鸽子在懒散地跳着、飞着,有的调皮地飞到游人的肩膀上,唱着歌,逗着你……人与鸽子和平相处,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时,同学们都流露出十分向往的神情。

“但是,在我们国家,大家说,能见到这样风景吗?”显然是不能见到。

“那为什么?有哪一位同学能告诉我?”在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后,教师总结:因为在我国,有些缺德的人早就把这些鸽子猎杀,弄来吃掉了,所以我们国家要迫切地提高国人的道德素质修养,保护生态,保护大自然。

这样,同学们在不经意中被我引入了道德素质教育中来。

2、通过作业训练、试题测验等来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和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因此,教师在编选作业题、练习题和考试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育人功能。

如,在讲到“日本”时,我就曾经出一道这样的作业题: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比中国,但是日本却每年从中国进口超过200亿双一次性筷子,这说明了;对于日本政府这样的做法,你的意见和看法是:。

这道题很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意义。

一方面,我们要向日本政府学习,借鉴环保经验;另一方面,它也增强我们情感教育,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就要爱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又如,在渗透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试题:年全世界人口达亿;亚洲人口总数大约非洲、欧洲、北美洲及南美洲四洲总和的倍。

(2)、人口过多会造成哪些方面的问题?(至少列举三个方面)(3)、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这道试题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去了解世界各洲的人口状况以及所带的人口问题,促使学生掌握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强化训练,达到了学生要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

3、在第二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地理园,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等;成立地理兴趣小组、气象小组,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方法增强其勇于拼搏,敢于竞争的精神,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开设专题讲座等使他们在道德、情感上受到良好的熏陶。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去学习、实践,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特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道德素质。

如,在布置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作业时,我也曾经出了如下一道社会实践题。

阅读材料:黄埔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宝地,早在一千多年前,黄埔就成为世界著名的商埠,曾几何时,世界各国的商船、鸦片战争的硝烟、近代战争的炮火都在黄埔刻下深深的印记;闻名世界的黄埔军校一代风云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非凡足迹。

黄埔区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其中既有人文景观,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黄埔军校,省重点文物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海神庙,还有杨四将军庙,横沙书香街,南湾古民宅,深井文塔等古迹,又有龙头山森林公园、茅岗鹤林、珠江江心小岛、等自然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区拥有广州市惟一的文化旅游风景区——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长洲岛位于广州东缘,是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9万人。

长洲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清朝的黄埔海关就设在这里,曾经商人云集,盛极一时。

如今,众多的古迹遗址使这里成为广州的旅游胜地,有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世界著名四大军校之一。

岛上还有长洲炮台群遗址、波斯楼、波斯教徒墓地,外国人公墓等古迹。

柯拜船坞是英国人柯拜1845年在长洲岛建起的中国第一个石船坞,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石船坞,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外资企业。

当年的长洲是众多外国官员、商人、海员经常往来的地方,死后葬在这里就形成了长洲外国人公墓,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的墓地也在其中。

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的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现存惟一的一座,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

除了传统的文物古迹游,笑翻天乐园、龙头山森林公园、长洲农业观光等黄埔的生态景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

黄埔区还拥有许多现代化工业企业,如广州本田汽车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七喜电脑有限公司、广州文冲船厂、广州珠江钢铁公司等,2003年推出的“黄埔工业游”非常火爆,目前区旅游部门正在策划推出更多工业游景点,将来到黄埔不仅可以参观现代化饮料、食品生产线,游客还将亲眼目睹,汽车是怎样制造的,电脑是如何生产的,万吨巨轮是怎样制造的,钢铁是如何炼成的……请思考:参考黄埔区政府悉心打造出来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结合我们黄埔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经济、人文、古迹等状况),以小组为主,可以调查访问、上网搜索资料,看看能否开发出一条全新的黄埔文化旅游线路。

事实证明,这条旅游线路的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黄埔的旅游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

当然,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

但是,由于此题涉及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乡土地理的教学活动。

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

因此,这道题很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的爱国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