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考试高一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1. 如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分析图表提供的信息,可判断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离子是()A. Na+、Cl-B. K+、Mg2+C. Na+、Mg2+D. K+、C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结合柱形图可知,K+、Mg2+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特点。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 细胞吸收哪两种物质的方式是相同的A. 葡萄糖和酒精B. K+和氧气C. 甘油和二氧化碳D. 氨基酸和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甘油和二氧化碳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苯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识记层次,学生需熟悉各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才能解题。
3. 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
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A. 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B. 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C. 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 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钾离子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主动运输需载体蛋白协助,需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说明该药物没有破坏线粒体的结构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没有抑制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而是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 肾小管细胞中含有大量线粒体,说明肾小管的功能与哪种吸收方式有关()A. 自由扩散B. 滤过作用C. 渗透作用D. 主动运输【答案】D【解析】自由扩散、滤过作用和渗透作用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能为细胞提供大量的能量,所以肾小管细胞中含有大量线粒体,说明肾小管的功能与主动运输有关,故选D。
5. 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A.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 O2入肺泡C. 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D. CO2入毛细血管【答案】C【解析】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知识。
C,.K+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B、D都是自由扩散,不需载体和能量。
6. ATP中A、T、P依次代表( )A. 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基团B. 腺苷、三个、磷酸基团C. 胸腺嘧啶、三个、磷酸基团D. 腺苷、三个、腺嘌呤【答案】B【解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故选B。
7. 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都具有的糖类是( )A. 纤维素B. 淀粉C. 糖元D. 脱氧核糖【答案】D【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壁,没有纤维素,此外大肠杆菌、酵母菌有细胞壁,成分也不是纤维素,A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大肠杆菌、噬菌体、酵母菌都没有淀粉,B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都没有糖原,C错误;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具有脱氧核糖,D正确。
8.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 合成ATP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B. 细胞核中也有ATP分布C. 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D.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答案】A【解析】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A TP直接提供,因此细胞核中也有ATP分布,B正确;A 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1分子的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则水解可形成1个腺嘌呤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C正确;人体细胞中ATP含量不高,但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并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正确。
9. 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多B.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C. ATP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D.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答案】D【解析】ATP在细胞中含量是很少的,A错误;ATP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在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形成,B错误;ATP并非生物体内的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如还有GTP等,C错误;A 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很容易断裂,释放能量,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A TP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理解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使得ATP不稳定,且要注意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10.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状态,a、b表示两处浓度,由此可推测( )A. 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B. 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 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图示的细胞已经发生质壁分离,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已经达到渗透平衡,或是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
若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则a<b,细胞渗透失水;若已经达到渗透平衡,则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若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则a>b,细胞渗透吸水。
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失水。
【名师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图示细胞只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而错选C。
11.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能量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 ①④⑤⑦B. ②④⑤⑦C. ②③④⑥D. ①②⑥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等特点.解:①由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①正确;②细胞新陈代谢在不断进行,酶和其他物质一样在细胞内能进行更新,②错误;③酶由最适宜温度,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会失去活性,③错误;④低温时酶活性降低,升高温度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④正确;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⑤正确;⑥酶既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⑥错误;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⑦正确.故选:A.考点:酶的概念;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12. 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 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变性B. 只含有C、H、OC. 也能催化蔗糖分解D. 含有羧基【答案】D【解析】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的物质淀粉酶。
A.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变性;错误。
B.含有C、H、O、N;错误。
C.不能催化蔗糖分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错误。
D.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中含有羧基;正确。
13. 图中能正确表示人体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关系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人体胰蛋白酶最适温度是人的正常体温37℃左右,在未达到该温度时随着温度升高对底物的分解速度逐渐增加,超过最适温度又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达到一定温度胰蛋白酶就变性。
A、在0~20℃的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上升,20℃之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这与人体酶最适温度37℃不符合,A错误;B、所示最适温度为25℃左右,这与人体酶最适温度37℃不符合,B错误;C、所示在0℃~30℃,酶促反应加快,符合人体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C正确;D、胰蛋白酶最适温度是37℃。
因此,在0℃~30℃,随温度的上升,酶的活性不断升高,分解速率加快,D错误。
【点睛】本题是曲线图分析题。
解题的关键是记住人体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人的体温(37℃),低于37℃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加快。
题目不难,学生容易脱离实际问题而错选B。
14. 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 高效性B. 专一性C. 稳定性D. 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酶的高效性一般是和无机催化剂比较得出,A错误;B、酶的专一性是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B正确;CD、酶的催化作用不具有稳定性和多样性,CD错误.故选:B.15. 把酶放在0 ℃和100 ℃的温度条件下处理后,酶活性很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经过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B. 经过10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C. 经过0 ℃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D. 经过100 ℃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答案】A【解析】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一旦温度恢复酶活性能够恢复,经过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A正确,C错误。
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但不是将酶水解了,恢复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也不会恢复,B、D错误。
16.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B.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结构的膜上,故A项正确、B项错误;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和类囊体的薄膜上,故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 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当光源通过后,从镜的另一侧观察光谱的颜色变化,变暗的区域主要是()A. 红光和蓝紫光B. 绿光C. 黄光D. 红黄蓝三色光【答案】A18.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最常用的溶剂是()A. 蒸馏水B. 甲醇C. 丙酮D. 乙醇【答案】C【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的提取剂为丙酮,可溶于甲醇、丙酮、乙醇等,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最常用的溶剂是丙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