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工作概述(1-4讲)

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工作概述(1-4讲)

20%
老年社会工作
(五)我国老年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
(1)老年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动趋势
人口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的比值,一
般以一百名女性相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
低年龄组:106
性别比
60岁年龄组:100
60岁以上年龄组:大于100
老年社会工作
(2)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
从目前来看,70岁以下老年人占绝大多数,80岁以上
社会隔离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
老有所养
物质生活
中国老龄事业 发展“十五” (2001-2005) 计划纲要
老有所教 老有所医
老有所学
精神生活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老年社会工作
一、 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方法技巧 社会工作 老年学 理论基础
科学地整合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 的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老年社会工作
三、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
(一)我国老龄人构成
按地域划分: 城镇老人(占据全国老年人口的25.1%)和农村老人(占全国 老年人口总数的74.9%)。 按经济来源划分: 有固定离退休工资的老人、靠子女赡养的老人、自谋生计的 老人、靠政府或集体救济的三无老人。 按照年龄结构划分: 低龄老人(60-69岁)、中龄老人(70-79岁)、高龄老人 (80-89)、超高龄老人(90-)。 按照婚姻和居住状况划分: 已婚老人、再婚老人、丧偶老人、离婚老人、未婚老人;按 照居住情况分为偶居老人、独居老人、群居老人等。 按照健康状况划分: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内容概要
1 2
老年人 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
一、老年人的界定
年代年龄
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社会年龄
老年社会工作
(一)年代年龄 概念: 是指个体离开母体以后到现在按照年月计算 的、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 界定标准: 发达国家通用65岁作为标准;发展中国家 (包括我国)通用60岁作为标准。
老年社会工作
(2)老年人的家庭和户居状况 我国家庭户中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已占全国 家庭户总数的20%以上,其中农村的比例要高于城镇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要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我国老年人独居的比例很低。
老年社会工作
(3)老年人的受教育状况 ①老年人口中识字人口的数量超过了文盲和半文盲 的人口数量 ②城乡老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有较大的差异 ③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较为明显
2485万人增长
至3206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 为1.70%,低 于1.80%的同 期人口增长率
3206万人增长
至6299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 为2.70%,高 于1.75%的同 期人口增长率
6299万人增长
年平均增长率 为3.0%,大大 高于0.97%的 同期人口增长 率
11451万人增
人,年平均增 而同期人口增 长率仅为 0.37%
四、积极老龄化 含义: 指的是在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获得 最佳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的过程,适用于个 体和人群,目的在于使所有年龄组的人们,包括 那些体弱者、残疾者和需要照料者,延长健康预 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1)决定因素:经济、卫生与社会服务、社会、 个人、行为及环境因素。 (2)外围的决定因素:文化和性别。
老年社会工作
老龄化
一、老龄化的界定
个体老龄化 个体的死亡
两 种 含 义
群体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
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老年社会工作
个体老龄化
个体老龄化是指人类生理机能随时间 推移而衰老的过程。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需关注)
老年社会工作
人口老龄化 出生率的下降
人均预期寿命
的延长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
老少比:老年人口数与少儿人口数 之比。 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按年龄 排列分成两部分人数相等的年龄。
少儿人口≦30%
高于30%
30岁以上是老年型
老年社会工作
二、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老年人口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
速度 指标
老年人口达到某一水平所需要的年数
老年社会工作
二、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少儿抚养比: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数与15-59 岁劳动年龄总人口之比。 抚养比 指标 老年抚养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与15-59岁 劳动年龄总人口之比。 总抚养比:非劳动年龄总人口数与劳动年龄总 人口数之比。
老年社会工作
(4)老年人的就业状况 ①高于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
②男性高于女性
③农村高于城镇
老年社会工作
(七)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生育率的迅速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2)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期”并存
(3)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
(4)基数大,即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
的高龄老人不到10%;30年代以后,高龄老人将迅速增长。
老年社会工作
(3)老年人口高龄化所导致的结果 ①由于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因此高龄女性 的比例远远超过高龄男性,引发高龄妇女的诸多问题。 ②高龄妇女的丧偶率高,出现再婚障碍,引发高龄妇 女的空巢、独居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到高龄妇女的养老方 式。 ③高龄老人护理照料的负担加重。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四)我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
1964-2000 高龄老人的增 长速度超过低 龄老年人口的 增长速度
2000-2030 高龄老人与低 龄老人的增长 速度大致相当, 但高龄老年人
2030-2050 高龄老人增长 速度加快,高 龄人口在整个 老龄人口中所
口的增长速度
略快
占比例达到
老年社会工作
五、老年人的问题 含义:老年人的问题,也称老年问题或老龄问 题,是由老化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因个人 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 化而出现的问题。
个体老龄化
老年问题 人口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
五、老年人的问题 疾病与医疗问题
家庭照顾问题
宜居环境问题
代际隔阂问题
抚养比又称为抚养系数,严格地说,应为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人数之比,
在实际操作中常用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和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来代替。在
我国一般以15-59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及以下和60岁及以上人口为 被抚养人口。
老年社会工作
二、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高龄人口:日历年龄为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 高龄化率: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在老年人 口中所占的比例。
老年社会工作
(六)我国老年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
(1)老年人的婚姻状况
①老年人结婚率高,离婚率低 女性结婚率高于男性,男性老年人的离婚比例却高于女性;未婚
老年人多为男性,比例较低,且主要生活在农村;我国老年人的结婚
率高于其他国家的一般水平,离婚率也远远低于美国的老年人。 ②老年人的丧偶率较高,再婚有配偶比例较低 虽然我国老年人的丧偶率在逐渐下降,但丧偶老人的绝对数量却 在增加,女性老年人的丧偶率大大高于男性;丧偶老人的再婚比例很 低,但男性老年人的再婚比例却远远高于女性。
心理学
人口学 经济学
方法和技巧,积极地网罗各种可能的社
会资源,以推行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政 策,或帮助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
种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实践过程。
工作目的
……
依靠力量
老年社会工作
社会层面
推行相关的老年 福利政策及措施
主要受社会 政治、经济、 文化状况和 社会变迁的 影响
工作目的
帮助老年个人或 个人层面 群体解决日常生 活中的问题
主要受工作 者个人能力 水平的影响
老年社会工作
二、 老年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老人福利思想和福利措施 近现代老人福利制度和福利服务
古希腊时代的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讨论
想不想快快变成老年人?
想不想永远年轻不变老? 为什么?
对于“老”,最怕的是什么?
如果10年后就步入老年,你会最关心什么?
老年社会工作

疾病? 技能过时? 需要照顾? 穷困? 孤独? 性情改变? 生活没有意义和希望? 成为社会负担?
至11451万人, 长至30795万
长率为3.29%, 长率回落至
老年社会工作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 亿,占总人口的14.9%;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人 口比例分别为16.23%和11.30%;到2030年为 22.34%和15.21%:2040年为25%和20%,届时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人,占人口总 数的1/4,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三)心理年龄 概念: 反映一个人在人生中主观感受方面的老化程度。 判定标准: 看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与功能。 三个时期: 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 60岁以上为衰老期。
老年社会工作
(四)社会年龄 反映的是个体社会行为的成熟程度; 根据一个人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 体年龄。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 社会年龄就越成熟。 一般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17岁为未成熟期, 18-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
老年社会工作
(二)生理年龄
概念: 指以正常个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的发育状 况为标准确定的年龄。 界定标准: 根据个体目前的健康状况以及反映其健康状 况的生理指标来确定的。 四个时期: 从出生到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 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