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二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二

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二1、医药知识发生发展自然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以及同疾病斗争的实践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方法,最初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

它与后世之按摩、及体育疗法等,都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2、砭石是一种锐利的锲形石块,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可谓我国古老的医疗工具。

最初,它主要是被用来破开肿脓和排脓放血,后来用以刺激身体的某一部位,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3、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灸法。

4、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疾病名称有20余种,大部分是按人体不同部位来区分的。

甲古文中也有些疾病是根据生理功能失常而命名的。

“疾年“指多疾之年,可能是对流行病的最早记录。

5、《内经》就曾赘述过古代的九针,包括铍针、馋针、锋针、员展、鍉针、大针、长针、圆利针、毫针。

6、阴阳、五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阴阳“起于《周易》。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

洪范》7、医和(秦)的六气致病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周礼.》提出情志的病。

8、医学的分科,当时秦国已有医和、医缓等著名专职医生出现。

《周礼。

天宫》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宫廷医生不仅已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

9、诸汉墓出土的医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有关经脉的文献,比内经早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医学方书。

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中尤以外科占得比重较大。

帛画《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竹木简医书,包括《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和《天下至道谈》10、早期医学著作理论:《黄帝内经》包括,《素闻》《灵枢》两部分。

素和灵,原书各九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1,注重整体观念。

2,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3,重视脏腑经络。

4,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

5,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11、药物学的发展:《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内容: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这是中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

书中记载了君、臣、左、史,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这里不仅记录了药物的性能,还注明了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加工炮制的方法,以及药物质量的优劣和真伪鉴别等。

书中对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服法,都有一定论述。

成就: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的名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重要典籍。

1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论治的原则,以六经论伤寒。

《金匮要略》以脏腑辨证论述内科杂病为主,在病因分析方面,它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两书被誉为“方书之祖”。

13、主要医家:淳于意,被称为“太仓公”简称“仓公”。

“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华佗:1,应用了重要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施行了腹部手术。

2,他在继承了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熊,猿,鸟等5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了一套体操,名叫“五禽之戏”14、现存最早的《内径》注本是隋唐时期医学家杨上善整理、注释的《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15、《伤寒杂病论》孙思邈再撰写《千金要方》时用“方正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

16、《脉经》王叔和,撰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奠定了脉理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

是现存最早的脉经书籍。

17、病因症候学的探索,由隋政府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编辑《诸病源候论》又称《巢氏病源》。

18、药物学的进步:《本草经集注》共3卷,载药730种,改进了药物分类法,注重药物的性味,采集加工及配置等。

《新修本草》是最早的国家药典。

制药化学的先声是中国炼丹术,发源于张国,炼丹可以说是原始化学它是与金属冶炼业一起发展起来的。

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记述了大量的炼丹方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

19、临床医学:针灸:魏晋皇甫谧对针灸学进行了首次大总结,写了《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

20、通过对《素闻》《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的比较写成。

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2.提出了分布划线布穴的排列学位方法。

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操作禁忌。

21、妇产科:唐末,出现第一部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

外科:《刘涓子鬼遗方》小儿科:《颅囟经》出现于唐朝,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是书2卷,由《永乐大典》中辑复。

外科: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

骨伤科:唐代成书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22、综合性医著:《肘后救卒方》3卷突出成就: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

“恙虫病”。

2.“以毒攻毒”防治疾病。

狂犬病,狂犬大脑组织中含有抗狂犬病抗毒素。

3.所载治法“简、便、廉、验”抗疟新药—青蒿素。

23、《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显示出很高的医学成就。

1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

2.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

3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

4强调综合治疗。

5对药物学的深入探究。

6倡导积极养生,健身长寿。

7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论》的方法。

24、医学教育:刘宋王朝已有初步的医学教育,北魏有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设置,隋代更设有“太医署”署内设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等职。

太医署编制: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宋代始有“儒医”之称,金元更有发展。

古医籍的整理与研究:1057年专设“校正医书局”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医学家和其他学者。

25、成无己于1144年撰成,《注解伤寒论》十卷,是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对于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原有宗旨,具有重要意义。

26、药物学的发展: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是代表。

金元医家张元素的《珍珠囊.》是金元时期的本草名著,特点是对药物归经学说和脏腑标本用药式,有重要发展。

在食疗方面《饮膳正要》忽思慧撰,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的专书,也是古代有价值的食谱。

诊断学:元杜本在《敖氏验蛇法》基础上,与1314年增补成《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第一部验舌专书,对舌诊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内科:葛可久于1348年撰《十药神书》一卷,治疗肺痨病。

外科:《外科精要》。

《卫济宝书》最早记录了癌字。

妇产科:杨子健于1098年撰《十产论》一书各种难产及助产方法,是一部较好的妇产科专书。

其中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

儿科:以前乙和他的《小儿药证直诀》宋元时期艺术为著名代表。

奠定了儿科基础。

法医学:但真正具有重大价值,并且影响与国内外的法医学专著是宋慈的《洗冤集录》27、金元医家的创新,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刘完素:火热论。

张元素:脏腑辨证论。

张从正:功斜论,李杲:脾胃论。

朱震亨:相火论。

28、《本草纲目》在中国医学史上,《本草纲目》是一部内容丰富,论述广泛,影响深远的医药学著作,李时珍。

1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

2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

3.提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4.系统的记述了各种药物知识。

5.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

6丰富了世界科学的宝库。

7.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29、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30、方剂学《普济方》收方61739首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31、温病学说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温病是多种外感染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

吴有性“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的伟大创见。

1642年著成《论瘟疫》一书,创立戾气学说,要点:1疫病是由“戾气”引起。

2戾气是物质性的,可采用药物制服。

3戾气是通过口鼻侵犯体内,而是否致病则取决于戾气的量、毒力与人体的抵抗力。

4离奇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脏器不为也不一。

5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

6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引起。

叶桂《温病论》,薛雪与《湿热条辨》吴瑭和《温病条辨》32、临床医学的新成就:稳步派的主要医家明代的薛己、张介宾、赵献可。

反对的是徐大椿、陈修园。

外科与伤科《外科正宗》陈实功。

《外科证治全生集》王维徳,创制“阳和汤”“犀黄丸”。

《疡科心得集》高秉钓,从内科角度论述和治疗外科疾病。

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周子蕃的《小儿推拿秘诀》反映了明代按摩术的发展。

33、临床医学的发展:内科:费伯雄《医醇賸义》对于劳伤、中风、咳嗽、痰饮、古痿、诸痛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

外科:马培之《外科传薪集》。

著名的外治法专家吴尚先《理论骈文》主张以外之法通治内、外诸病,书中每证用药,都以膏药为主辅以点、搐、熏、擦、熨、烙、掺、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