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工程的监理控制要点
1)、施工中弹性失稳较难察觉
高支模发生的垮塌亊故很多,钢管脚手架弹性失稳是常见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整体支撑系统在施工时,结构梁柱砼未浇灌,支撑系统缺少主体结构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约束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荷载属于活荷载,较大的施工荷载对局部杆件形成的压应力容易造成高支模局部杆件先超越弹性范围失稳。
而变形往往是细微的、渐进的,肉眼检查不容易发现,从而连带整体出现弹性失稳。
2)、搭设过程随意变动
由于施工荷载大,高支模脚手架支撑方案中主柱、横杆和斜撑一般都比较密,给施工搭设带来困难。
加上搭设作业人员未有高度重视。
因此,实际搭设中存在局部遗漏支撑杆件、搭设间距和步距偏大、杆件连接(尤其是上中下水平安全杆:扫地杆、中部加强拉杆、封顶杆)不规范、扣件扭矩不符合要求、单扣代双扣、上下托安装不全、未安装底座等随意变动情况
3)、支模搭架材料配件质量要求严格
按照现行规范要求,对于钢管脚手架(3号钢直径①48mm 壁厚
3.5mm,直径①51mm壁厚3mm)、门式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材质和规格厚度都有明确要求。
施工中容易出现采用其他规格厚度材质的情况。
有些虽然采用了合格的材料,但材料的新旧不一,混乱使用。
有些材料出现明显锈蚀、弯曲、变形、半损坏和完全损坏的状况。
4)、监理控制措施
(4.1 )、专家论证
高支模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组织不少于5
人的专家组和相关单位,对方案进行专项论证,由专家组出具书面论证意见,施工单位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方案,并经总监审批后实施。
(4.2 )、严格审核专项安全方案
对于施工方案中的专项安全方案,要进行严格审核。
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内容和针对性、安全措施、应急救援预案
(4.3 )、施工过程旁站监督控制
( 4.3.1)搭设(及拆除)前,施工单位应作好安全技术交底、质量技术交底工作。
( 4.3.2)搭设过程中,应检查支撑系统的各个部位是否按照方案施工。
重点是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底座、下托、扫地杆、中部加强拉杆、剪刀撑、连墙件、封顶杆、单扣件、双扣件等的安装质量和安装顺序。
其中剪刀撑、扫地杆、中部加强拉杆、封顶杆、连墙件(或抛撑)是保证整体安全性的重要构件。
( 4.3.3)钢管要做防锈处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 4.3.4)搭设高大模板过程中,应提前对下层传力楼层和其下支撑系统进行复核验算。
对不符合要求的下层传力楼层梁板支撑采取加固措施。
(4 )、模板验收
( 4.4.1 )模板系统包括上托(或槽钢、工字钢)、大木
枋(或钢管)、小木枋、模板、对拉螺杆、模板支撑、楼面
预埋件等
(442 )木枋不得腐朽、变形,禁止采用容易变形的杂木。
模板选用质量合格的胶合板,涂刷隔离剂。
(4.4.3 )模板安装完成后,要检查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4.4 )检查梁柱墙板的标高轴线位置、有效净空尺寸,梁板起拱度。
检查墙柱模板的垂直度和定位措施。
检查梁板模板的平整度以及模板拼缝、清渣质量。
(4.4.5 )检查后浇带、施工缝的隔离措施和钢板止水带的安装质量。
(4.4.6 )检查不同标号砼节点部位的隔离措施。
(4.4.7 )没有上托的立杆部位必须最少采用双扣连接
(4.4.8 )由于地面以上对拉螺杆没有防水要求,可以采用套管,重复使用。
5)、砼浇筑过程监控
(4.5.1 )砼浇筑过程实行旁站监理。
(4.5.2 )砼浇灌要采取降低水化热的措施。
分层散热,分段
分层加荷。
振捣要求密实均匀。
浇灌过程中,要安排专
人调度砼。
包括标号、部位、数量不能出错。
以及掌握在初凝时间之
内保证砼浇灌的分层、分段后的连续性施工。
(4.5.3 )施工中要计划好防雨防台风的备用材料。
浇捣完成后12 小时内要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 4.5.4 )浇灌砼宜先浇灌墙柱高标号砼。
后浇灌主梁、次梁。
然后浇灌梁板等低标号砼。
标号和部位要正确。
合理控制时间。
尽量减少冷缝。
浇灌完成达到初凝时,用抹子搓平砼表面,以减少板面微裂纹。
6)、砼拆模监控
( 4.6.1 )砼模板的拆除时间,对于大梁和悬臂梁板必须等待砼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之后才能拆除。
墙柱模板等待砼达到一定强度,拆除时以能够保证砼构件表面不会发生损坏为准。
( 4.6.2 )对于转换层、高支模的模板,其下层楼板的加固模板及支撑拆除还必须等待转换层、高支模本层的梁板砼达到的100%
后才能拆除
(4.63 )模板系统拆除,应先拆楼板、再拆次梁、最后
拆主梁和大梁。
拆除作业时,应挂牌提示。
安排专人警戒。
防止其他人误入现场,带来危险。
7)、高大模板安全施工监控
(4.7.1 )高大模板安装前施工单位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班组要进行班前安全教育。
(4.7.2 )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4.7.3 )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模板支撑系统安排专人巡查,发现支撑系统有遗漏、松动、变形等问题要立即进行处理。
(4.7.4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楼面堆载。
防止超重
(4.7.5 )注意机械安全和用电安全。
配电箱电缆线不得直接接触钢管。
钢管架必须同建筑物主体防雷接地系统联结。
(4.7.6 )高空作业要防止坠人坠物。
施工外架应高出作
业面1.5m以上,并满挂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