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简史第十一讲—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

科学简史第十一讲—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钮可门蒸汽机只产生往复运动,而瓦特让蒸汽机带动轮轴 的旋转,这就使得蒸汽机的应用领域大大扩展了,当然它 最初还是在煤矿那里普及的。
• 钮可门和瓦特的蒸汽机都是依靠大气做功,体积巨大,只 适合于安置在固定的位置运转,或者驱动大型汽船,但难 以驱动车辆。所以火车的出现还需要等1800年左右特里维 西克发明小型高压蒸汽机。
• 到了19世纪,理论、实验、工业才真正汇 合到一起,互为基础,互相促进,人类正 式进入一个科学爆炸的时代。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始于18世纪60年代, 终于19世纪40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 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 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 1820年,丹麦学者奥斯特(1777-1851)在1820年发现电与磁的联 系。他在一次上课后收拾演示仪器的时候,其中有电回路和指南针, 他意外发现导线与磁针平行时,开关电流会影响磁针的指向。
• 听说奥斯特的发现后,法国学者安培(1775-1836)马上展开研究, 明确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也就是右手定则或安培定 则。他还提出了安培定律,来计算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设 计了根据电的磁效应来测定电流大小的电流计。
• 工业革命早期(18世纪末)的技术革新还不是由理论科学推动的,那么它又 是谁推动的呢?简单来说,主要就是社会需求。城市化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为 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又反过来促进了城市化与资本主义,工业与 资本之间进入正反馈的循环,最终一发而不可收。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对外 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英国,羊毛织物就是一个重要 的出口商品。对羊毛的需求导致对牧场的需求,于是就 促进了所谓的“圈地运动”,贵族与资本家用各种巧取豪 夺的手段圈占农民的土地,建立牧场驯养绵羊,导致大 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背井离乡,这就是后来莫尔在 《乌托邦》中痛斥的所谓“羊吃人”。
• 在16-19世纪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欧洲人首先带上本 国的商品,到非洲换取黑奴,再到美洲换取烟草和矿产 等,最后返回欧洲。纺织品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与此同时,英国的农业技术也有所革新, 机械播种机的应用和四田轮作制等农业变 革加强了农业生产。
• 最终的结果是农业人口日益减少,大量的 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变成“进城务工人 员”,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场手工业 的发展,这也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
• 特里维西克在伦敦搞了个环形铁路,让一个蒸汽驱动的火 车在里头跑,取名“谁能追上我”(Catch Me Who Can)。 收费进场,进去以后可以追着火车跑着玩儿。虽然这个活 动可能只办了几周,但总算是抓了不少眼球。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在1814年蒸汽火车终于被实用化了,首先是被用于煤矿之内短途拉煤。到 1830年,出现了第一条面向公众的铁路线(利物浦到曼彻斯特)。40年代 开始铁路大流行,英国到处都在兴建铁路。
• 在欧洲(在中国则早得多),英国人率先在炼铁工业中用煤矿取 代了木材,1709年达比首创用焦炭代替木炭炼铁,焦炭炼铁的技 术到18世纪中叶普及,从此对煤矿的需求大大增加了。
18世纪的高炉(鼓风炉) 示意:把铁矿石和焦炭等 从顶部放入,在底部鼓风, 冶炼过程中焦炭和矿石在 炉内会交替分层。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我们知道早期的实验更多都是演示性的,只是为已知的理论进行 佐证,而不增加新的知识。到了19世纪,我们注意到实验与理论 的关系更加紧密,在理论中预言的结果要求实验的验证,而在实 验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则要求理论解释,理论与实验互相激励的情 况越来越多。
培根科学的 理论化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 对煤矿的需求当然又促进了采矿技术的发展。 在采煤工业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从矿井 中排出地下水,这就需要使用抽水机。
• 早期的抽水机使用畜力驱动,到1698年,英 国工程师萨弗里发明了蒸汽泵,用蒸汽冷凝 形成的真空抽水,再用蒸汽把水压出。
• 1712年,纽可门发明第一台实用蒸汽机,他 把汽缸和锅炉分开来,在汽缸中加入冷水喷 射器,汽缸充满蒸汽后使之冷凝产生真空, 让大气压做功,形成往复的机械运动。钮可 门蒸汽机真正把燃料转化为机械动力,但实 际上主要还是被用于矿坑抽水。
• 铁路工业本身又需要大量的钢铁,这反过来又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我们 看到整个工业革命是一环扣一环,各方面的技术革新互相推动。
• 钢铁工业需要煤,这就促进了煤炭工业;而煤炭工业需要抽水和运输,这就 促进了蒸汽机和铁路的传播,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理论、实验与技术的互相激励也开始渐入佳境了。 我们之前说到,事实上在18世纪,理论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是脱节的,互 相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这种说法非但现在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不承认, 当时的许多人也不承认。在18世纪,许多人都相信科学研究能够推动技术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根就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当时的时代精神。
• 在化学方面,光是抓住质量守恒还不够,道尔顿的原子 论明确了反应前后分子结构会变化,但每一种原子及其 数量是守恒的,这才找到了化学作为定量科学的理论基 础。从此化学成为一门数理科学,就顺理成章了。
道尔顿和他的里程碑式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 电学的理论化也是从18世纪末开始的,库仑就是当时的最高成就。 但当时的整个电学离一门系统的理论科学还很遥远。电学和磁学在 19世纪快速发展,实验与理论互相促进。
• 另一条传统是科学革命之后新兴起的,库恩称之为“培根科 学”,也就是弗朗西斯·培根所鼓吹的以观察、记录、归纳为 主的研究方式。在18世纪,培根科学传统主要是通过观察 和实验不断积累各种新奇现象,定性地记录并归纳其规律。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 像摩擦起电、莱顿瓶、固定气体之类的各种新奇现 象被不断发现和收集起来,但最初只满足于掌握观 察和演示它们的方式,以及定性地描述和解释它们, 而没有数学化。需要注意,总结“规律”并不意味 着理论化、数学化,比如摩擦就能起电——这就是 一种“规律”,但离数学化还很遥远。18世纪的“实验 科学”得到的大多是这类在操作、演示意义上的规律。
• 首先是对实验科学和技术经验的理论化, 例如法国物理学家卡诺在1824发表《论 火的原动力》,首次对蒸汽机的工作原 理作科学分析。提出“卡诺循环”,这是 可以描述一切热机的理论模型。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19世纪40年代,多位科学家各自独立提出能量守 恒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现在一般认为 最早提出者是德国医生迈尔,但系统地表述这一原 理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1847年)。
第11讲——工业革命 时期的科学
Content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法拉第:实验传统的巅峰 科学与工业结盟
工业革命 的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在18世纪,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和工业技 术这三方面的发展还是相对独立的,理论 科学并没有直接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甚 至理论与实验之间也是脱节的。
• 比如在18世纪就流传有许多故事,例如钮可门曾经接受过胡克的指导,瓦特 受到布莱克潜热理论启发等等,尽管这些说法往往缺乏依据,但人们愿意相 信。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下到民众,上到政府,都相信科学是能够实用的。
• 例如:在1800年左右,英国计划建造一座跨度约 180米的单跨铸铁桥。议会就决定成立两个委员会, 一方是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另一方是有经验的 建筑师,然后综合两方的意见来开展应用。结果 几乎是个闹剧,一些理论家的提议成为笑柄。理 论家们看起来有学问,能够根据想象出来的假说 进行冗长而复杂的计算,而且精确到了最小的小 数,但是,大桥仍然不安全。”
•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 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 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 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的重点是电磁学和进化论,电磁学标志着理论与实验的综 合,也标志着科学与工业的结盟;而进化论则标志着科学与神学的决裂。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了,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需求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那 就是木材。英国的木材资源向来就不怎么丰富, 在18世纪变得尤为紧缺。
• 那么什么事情需要木材呢?什么都需要。因为木 材及木炭是当时最基本的燃料了,包括烤面包、 酿酒、玻璃制造等等,各种商品的生产都需要它。
萨弗里的蒸汽泵
钮可门蒸汽机原 理图
瓦特蒸汽机示意图(1797版画)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18世纪中叶,随着对煤矿需求的增加,蒸汽机的改进也变 得日益迫切。设法改良蒸汽机的不止瓦特(1736-1819) 一个人,比如斯米顿也在尝试改良,他把钮可门蒸汽机的 效率提高了一倍。但还是比不上瓦特的新设计。
• 瓦特是一个仪器修理员,上一讲提到18世纪形成了一条仪 器产业,既然这些实验仪器经常被演示,那就总要损坏, 瓦特当时就是一个专业的维修工。1764年,他应邀去一所 大学修理那里的钮可门蒸汽机,他因此注意到钮可门蒸汽 机效率低下的问题,到1765年,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种 改进方式,1769年他就为他的发明申请到了专利。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 拉瓦锡的化学革命是培根科学传统数学化的一大标志, 但拉瓦锡化学的数学化还不够充分,到1808,英国学 者道尔顿出版《化学哲学新体系》,系统提出了化学原 子论,这时候化学的理论体系就比较成熟了。因为原子 论终于明确地阐明了化学反应中“守恒”的究竟是什么。 现代数学打通了数和量的概念,因此科学的数学化,也 就是要满足定量研究的要求,而定量研究一定要有守恒 的概念,这样才能恰当地列出“等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