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大学生的同居现象及对策

高校大学生的同居现象及对策

高校大学生的同居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
□李丹丹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与思想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使我国的文化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方向,在这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大学生群体作为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的群体受到了广泛的影响,其中性开放的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体现越来越明显,同时也致使大学生的同居现象成为了一个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在阐述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同居现状的基础上对引起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原因作出分析,同时对大学生的同居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同居现象;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李丹丹,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未婚同居现象是当前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的比较明显的社会问题,从我国传统道德观与责任观来看大学生同居是一件不能为社会接受的问题,应当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但是在日益开放的思想观念中性开放意识的出现与传播已经使我国高校大学生同居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看待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要从多方面考虑并客观地对待,在认识大学生同居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引发大学生同居现状普遍发生的原因,并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找寻解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策略。

一、高校大学生同居现状
我国高校一直到1985年以前对大学生的恋爱与同居方面管制非常严格,对存在恋爱与同居现状的学生一经发现将被处以开除学籍的处罚,但是随着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冲击,高校大学生恋爱成为了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逐渐得到高校方面的默认。

而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同居事件被媒体或社会舆论报道或传播出来,并演变成了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与社会问题。

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同居问题也存在很大的争议,赞同大学生同居的声音也逐渐地出现,所以对大学生同居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与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据2007年一项以大学生同居为调查内容的报告称在对24个省市的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得到的结果为:对大学生同居持赞同态度的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8.4%,持无所谓态度的占据总调查人数的57.6%,持明确反对态度的占据总调查人数的13.5%。

据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关于中国大学生同居调查结果中显示全国高校大学实际同居人数仅占全部人数的5%。

从这两项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同居观念都在日趋普遍,同时社会与大学生自身对大学生同居现象也表现出逐渐宽容的态度,但是在对大学生同居持有宽容态度的同时,真正具有同居行为的大学生仍旧是少数,所以在大学生同居现象的控制方面仍旧应当持有乐观的态度。

二、引发高校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原因分析
在对高校大学生同居现象引发原因的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从同居双方感情方面来定义,也不能单纯地用同居双方生理需求方面来定义,既然大学生同居现象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对这种社会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应当从多面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包括当前我国文化氛围、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自身因素等都对高校大学生同居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东西文化思想的碰撞。

随着我国与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为东西方文化思想的交融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信息化与网络化高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于是东西方文化思想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在这种文化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作为接触新思想途径较多且接受能力较强的高校大学生首当其冲,在西方的文化观念中性开放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社会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念,大学生在欠缺文化思想分辨能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这种思想产生好奇并逐渐地接受,从而形成当前高校大学生同居现象发生的现状。

(二)社会因素。

社会舆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也能为大学生在塑造人生观、世界观方面起到指向作用,但是事实上社会方面并没有对大学生同居这一行为现象做出过多的反省与警示,随着大学生同居以及婚前同居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对这种现象的法律规定持一种宽松的态度,同时社会舆论以及社会各年龄段人中对大学生同居现状持无所谓或赞同态度的比例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社会主要媒体的电视和报刊中出现的关于大学生同居方面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是也很少将此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问题进行评论或直接地表现出反对意见,社会中这种对大学生同居现象近乎默认的态度对大学生在此类问题的认识与选择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高校因素与家庭因素。

高校因素与家庭因素在高校大学生同居现象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学生开展与同居或性相关的教育方面,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对性知识的认识主要来自媒体和书刊,其中通过同学或媒体占到51.9%,通过教师或学校的占到23.4%,而通过家庭认识的学生仅仅占到9.2%,这样一组数据应该让学校和家庭在大学生
·
331
·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
□金雪燕
【摘要】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必须重视会计实验教学,编写会计实验教材,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立校外会计实习基地,才能实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关键词】会计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金雪燕,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海学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入,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由会计学实践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客观上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会计学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和升华,通过将会计实践活动贯穿于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会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培养与积累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教学才能实现。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

会计学实践教学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加快了学生融入社会的速度,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作用,是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同居问题上看到自身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其次表现在管制方面,管制制度欠缺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上,如缺乏健全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欠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另外学校食宿建设使学生感到不满也是大学生普遍外出租房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这对大学生同居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四)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引发高校大学生同居现象普遍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前欠缺对事物与思想正确分辨以及正确进行取向的能力,于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处于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希望恋爱的心理需求,认为同居是使恋爱双方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大学生生理的发展趋于成熟,大学生对性的好奇与冲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所以学生对同居的选择是由外界影响、自身主观的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引发的。

三、避免大学生同居现象广泛出现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与对待大学生同居现象。

对于大学生同居现象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与对待,不能将造成大学生同居现象发生的原因完全归于学生没有责任感与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应当认识到社会、学校等几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这是社会与家庭都应该进行反思的方面。

大学生同居现象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但是当今高校大学生同居现象既然已经出现并有比例上升的趋势,所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学校应当以引导与教育为主,强行的管制或者以开除为处理手段进行大学生同居现象的控制不仅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反而学生可能会因为觉的自身得不到尊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二)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高校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以及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与责任观念,让学生懂得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高校应当是以学习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主的观念。

其次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两性知识教育的力度,使学校与教师成为学生认识两性知识的主要来源,避免学生因为好奇产生同居的现象,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认识到未婚同居的危害以及不良影响。

(三)社会应该发挥出其引导作用。

社会文化思想氛围以及社会舆论的倾向对大学生思想的转变起着直接的影响,所以社会应当认识到并重视自身在控制大学生同居问题中的作用。

首先是在法律完善上为控制这种现象的蔓延打下法律基础,学生恋爱与同居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法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也要体现出坚决支持婚后同居的立场。

其次社会要对不良的电视节目与报道、网络上的色情内容等进行打击,让不支持大学生同居的立场体现出来,从而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参考文献】
1.李雪飞.大学生同居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性科学,2006 2.陈月霄.浅析大学生同居问题[J].南平师专学报,2003
·
43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