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季快繁技术的研究

月季快繁技术的研究

月季快繁技术的研

摘要:组织培养繁殖植物的技术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繁殖方式,现在一般称为快速繁殖技术(Rapid propagation)或微繁殖技术(Micropropa-gation)。

目前在国外已经有了标准化的采后技术,通过细心操作、良好的环境管理以及应用保鲜剂等措施使损失率大大降低。

关键词月季组织培养快繁
月季Rosa chinensisJacq.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是世界栽培种类较多的多年生木本花卉之
一[1]。

月季除种类繁多,用途也很广,可供室内陈设,庭院美化,作切花,还可从月季中
提取香料,花朵、花瓣用于腌制食品或药用,商品价值较高[2]。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月
季花卉的繁殖育种,可大大缩短其增殖周期,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并保留与母株相同的优良遗
传特性和表型特性。

1 月季快繁无菌培养的起始
1.1 外植体的选取
从田间或盆栽的植株上,选取健壮的当年生枝条,无病虫害,用饱满而未萌发侧芽作为外植体。

侧芽又以枝条中段的为好,摘除叶片和嫩刺。

幼嫩的枝条有利于诱导植株的芽分化,植株过成熟会让后面的实验很难进行。

1.2外植体消毒
植物材料表面要经过一系列冲洗、酒精升汞的消毒,使外植体无菌。

消毒过程一定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染菌。

消毒后,用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卞青霉素等处理外植体,可以减少接种后的污染。

如果外植体带菌,杂菌就会感染植株,污染培养基,导致实验失败。

1.3 无菌体系建立
除了让外植体无菌外,培养基也要充分灭菌,还要做好操作环境的消毒灭菌,保持操作环境的无菌,才能让实验顺利进行。

2诱导外植体生长分化,增殖培养物
2.1 接种
于冰沁在外植体的接种中采用了垂直接种,斜向上45°接种,水平接种和反转接种4种方式,发现垂直接种和斜向上45°接种是最佳的接种方式,腋芽、再生芽数量多,且生长健壮,这可能与植物的生长极性有关[3]。

2.2诱导芽的分化
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起始培养,增加适量NAA有利离体侧芽分化,但浓度过高会仅诱导大量愈伤组织,不利于侧芽的直接分化和生长[4]。

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浓度比例进行培养,让芽更好的分化。

2.3继代增殖
将诱导培养基上已经萌发的嫩芽转入附加6-BA、NAA等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增殖继代。

在NAA浓度相同而BA浓度不同的培养基中,随BA浓度的升高,芽苗的增殖系数也相应提高。

在BA浓度相同而NAA浓度不同的培养基中,随NAA浓度升高,小芽生长速度加快,继代所需时间对增殖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3]。

3培养物的壮苗生根与试管苗移栽
诱导外植体获得的芽需要进一步培养增殖,才能发挥快速繁殖的
优势。

当材料增殖到一定数量后,还需要进行壮苗与生根。

3.1生根培养
生根要将原来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半(既1/2MS),并去除BA进行根的诱导[5]。

因为无菌芽苗在分化与增殖培养基中只诱导地上部分,既不断地分枝增殖,曾多次出现现蕾、开花现象,但均不易生根。

生根时,只需用生长素IBA即可,IBA浓度为0.5mg/L对生根是较为适宜的浓度,而不必向在诱导植物芽的分化时必须按一定比例配比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混合使用[6]。

3.2移栽
生根苗移栽时间的选择[4]很重要,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再生苗的成活。

移栽前进行短期的开瓶炼苗,可以增加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但在开瓶期间往往容易滋生杂菌,反而不利于幼苗的生长.采用将再生苗直接移栽入栽培基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样操作,不仅省去炼苗的麻烦,而且减少了污染,提高了成活率。

4影响月季快繁技术的因素
4.1 芽在茎段上的位置对生长的影响
芽在茎段上的位置对不定芽诱导和生长有不同影响,在枝条中部的带芽茎段,通常在接种后的第5天左右就会萌发,而基部和梢部的茎段,芽的萌发要在第11~13天才开始,中部茎段芽的诱导率(48%)也要高于基部和梢部的茎段(36%)[1]。

4.2BA对茎段萌发的影响
腋芽萌发培养中,添加适量的BA可促进芽的生长[2]。

生芽试验表
明,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6-BA可有效地诱导芽的萌发,一定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进行适当的配比,对月季器官的分化有很大的影响[4]。

4.3 生长素对月季生根的影响
月季芽诱导生根需要一定质量浓度的生长素,质量浓度过低(如0.1 mg·L-1),生根的诱导率低,但质量浓度过高(如1.0 mg·L-1),
往往在根与芽之间会形成较多的愈伤组织,不利于植株的生长[1]。

4.4活性炭对生根的影响
活性炭有利于生根的原因:在于其可以吸附切口表面释放的酚类物质,防止苗发生褐化;加入活性炭后就可以让苗在一个模拟土壤的
暗环境中进行根的发端与发育[7]。

[1] 熊芳,吴安湘,金晓玲,邱慧.月季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中南
林学院学报,2006,26(4):122-124.
[2] 张焱如 ,张艳君.月季的茎段培养与快繁[J].内蒙古农业科
技,2000(5):9-10.
[3] 邱文青,季静,杜长城.月季组培最优条件的选择[J].天津农
业科学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15(3):26-28.
[4] 李海燕,胡国富,胡宝忠.月季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2004,
35(1):84-88.
[5] 王红.抗寒月季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园林科技,2007(4):
10-11。

[6] 崔广荣.月季茎段组织培养的研究[J].种子seed,2003(6):
34-37.
[7] 张红.大花月季的组培快繁技术[J].北方园艺,2008(4):224-2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