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1朱永杰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民勤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统一化的政策与管理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源。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改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将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结合在一起,通过建设生态功能特区的方式对于上述地区采取特殊政策。
关键词:民勤,社会经济,农业用水,节水农业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影响中国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为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民勤人民荒漠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近年来,民勤地区大量地表植被的消失和退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民勤的沙漠化问题一致非常重视,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已先后6次就民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作过批示。
1. 研究的背景民勤县总土地面积1.6万km2,其中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等面积占91%,绿洲面积仅占9%,绿洲边缘风沙线长达408公里,荒漠化民勤县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3mm,蒸发量为2646mm,是降雨量的24倍,是典型的荒漠区(安富博,丁峰,2000)。
水资源是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主要的地表水源供给是石羊河径流,由于降水减少和上游加大了用水消耗,入境流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42亿m3下降到近年的0.8亿m3。
地表水的缺乏导致民勤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长期的超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由20世纪70年代的1-9m下降到现在的12-28m,昌宁区达到40m(孙雪涛,2003)。
长期的超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大量植被退化和死亡,20世纪50年代分布在低山丘间低地的大量湿中生系列的植物近年来已经几乎全部惨败消失;13.5万亩沙枣林枯梢死亡、35万亩白茨、红柳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历来被视为农田防护林的柴湾植被萎缩。
地表植被的消失和退化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在民勤防沙治沙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梭梭林也因为地下水位埋深的下降而大量出现死亡和退化的迹象。
民勤多年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表植被死亡育退化而逐步消失。
到2004年,全县各类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2288.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52%,近年来有10万亩耕地沙化,绿洲北部近10万亩耕地因盐渍化而被迫弃耕,350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2001)。
县内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已超过乔、灌木树种生长的临界水位,造林绿化只能依赖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生态治理以牺牲大量的地下水为代价,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态用水大量减少,显然对于同样依靠水资源来维护的生态环境和防沙治沙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
民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生态安全角度来看,民勤是河西走廊的通道,一旦民勤绿洲失守,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合围,还会危害到武威、金昌,并对兰州、甘肃和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甚1本论文得到教育部2002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森林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成本效益循环至华北将深受影响(。
民勤的生态环境和防沙治沙工作也就是对民勤自身和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
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在民勤没有生态环境,没有绿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周边防沙治沙工程和大量植被的存在,也就没有民勤的社会经济发展。
民勤地区的荒漠化直接影响本地区、武威、甘肃的经济发展,延缓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来看,民勤地区的沙漠化问题早就引起国际和国内各界的重视,民勤的沙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窗口,能否解决民勤地区的沙漠化问题将直接检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影响。
2. 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经济原因随着植被的退化,风沙危害卷土重来,危害日益严重。
专家学者们对于民勤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讨。
普遍认为,民勤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与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一样是因为缺水。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基本因素,许多相关研究都把如何进行区域水资源的协调,增加外部水资源供给和节约用水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但还缺乏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认识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关系研究。
2.1 民勤的社会经济条件2民勤县现管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1750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3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7万人,占总人口的5/6。
民勤地区全县的 GDP从1990年以来持续稳定地增长,2004 年达到13.63亿元,其中,工业为7.15亿元,占52.4%;农业为5.88亿元,占4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在甘肃省属于中等水平,县境内省级及县级公路比较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齐备。
2004 年,全县土地面积16016,全县在册耕地面积95.6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49亩,播种面积93.52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09万亩,总产量167600吨。
其中,小麦耕种面积23.36万亩,小麦产量10955吨,玉米耕种面积8.52万亩,产量5.24万吨,包括棉花、瓜果等经济作物31.47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
2.2水的供给民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520 m3,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
民勤的水资源供给主要有三个来源:大气降水、石羊河径流、地下水。
全县年平均降水113mm,而蒸发量却高达2646mm,为降水量的24倍(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2001)。
按照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民勤可用水资源为石羊河径流和本地地下水所能提供的1.64亿m3。
由于石羊河上游的经济发展,平均入境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降至近年的0.8亿立方米,考虑到民勤处于石羊河的末端,如果建立有效的全流域水资源协调机制。
上游可继续维持近年来1-0.8亿m3的供水量。
根据甘肃省水文地质二队1979年资料,民勤绿洲地下水储量为695亿立方米,包括深层水和浅层水及部分咸水,其中浅层淡水储量110亿立方米。
民勤绿洲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打井提取地下水,目前全县累计打井11000眼,其中6000眼深水井。
如果按照现在的底下水开采速度,民勤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将在不到10年内消耗完毕(马金珠,魏红,2003)。
2.3 民勤水资源使用状况全县维持现状可供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1.64亿立方米,2003年的水消耗量为7.4亿m3,2005年为6.9亿m3。
在民勤地区,水资源的消耗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生活用水,第二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第三是生态用水。
根据《民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维持3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基本是一个常量,约在0.95亿m3,工业用水大约700万m3。
3根据甘肃省治沙所研究人员提供的资料,民勤生态用水约为1.3亿m3。
在保持现有工业用水水平的情况下,如果人口不再继续增长,维持民勤现有经济收入50%的水平,需要仅仅1亿m3左右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而维护生态环境所需要的生态用水约为1.3亿m3,两者合计约为2.3亿m3。
在面临巨大的水资源供给缺口的民勤,而为了获得基本口粮供给和全县约50%的农业经济收入,2003年为6.4亿m3,2004年为5.83亿。
也就是说,民勤必须每年消耗约6亿m3的水资源作为农作物用水,这些农业用水全部需要地下水供应。
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农业地区没有似乎是合乎道理的,因为地下水资源的消耗能够通过天然降水获得必要的补充。
但是在民勤这样的典型荒漠区,天然降水量很小,维持与内地降水丰富农业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使用量,就意味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枯竭,与内地相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适用于民勤。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民勤地区农业用水是造成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地表水资源供给极为有限,民勤地区就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如果不解决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民勤地区任何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2.4 限制农业用水面临的难题建国50年以来的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防沙治沙,自给自足,努力与风沙抗争的历史。
在保护生存和生活与发展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的两条战线上,民勤地区的党和政府领导与当地人民一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是必须得到充分肯定的。
民勤政府也认识到了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对于解决整体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
主要问题是在处理民勤等特殊条件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并没有针对性。
在地方政府采取限制开发农业用地和限制地下水开采措施的时候会受到农业保护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限制,相应的管理措施就难以实行。
再加上开采地下水的行为分散广阔的地域,政府和社会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监督和限制。
3. 民勤生态环境状况的基本评价民勤地区在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水资源的问题,而民勤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与当地特殊生态环境意义不协调,农业的发展规模和方式不合理,在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加剧了民勤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民勤的生态问题。
民勤地区的政府、各级领导、群众林业工作者在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与当地特殊生态环境意义不协调的矛盾,任何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民勤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民勤地区自己的问题,民勤的生态环境改善将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上惠及成千上万人的利益,能够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巨大的外部效益,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意义,理应和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和具有实际意义关注和包括水资源、政策、资金、物资、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民勤的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部门和一个地区的事情。
需要中央政府和多部们,特别是林业、水利、农业、计划、财政等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地方特别是与民勤密切相关的石羊河相关上游区域的积极协作,在水资源、政策、粮食供给、资金投入、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在水资源,特别是生活和生态水供给得到必要保障的条件下,只要民勤地区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节约用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