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国情怀,风采各异——中考边塞诗鉴赏 PPT

家国情怀,风采各异——中考边塞诗鉴赏 PPT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欣赏边塞诗,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的历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大概有这么三条线: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2.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文明。 3.中国文化两头剧变,中间不断循环。两次巨变, 一是周秦之变,一是全球化之变。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周秦之变,说白了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是中国 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变化。经此一变,中国进入帝制时 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 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约战说。《左传》记,吴攻陷楚首 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求援,“立
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励志说。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团
4.在一头一尾两次巨变中间,中国政治与社会一方 面在不停地循环,一方面却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5.边疆与中央的关系。几乎所有新兴政权都起自边 疆地区。特别汉代之后,几乎都起自东北的少数民族, 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1. 国风·秦风·无衣 《诗 经》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礼记·大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构出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独特 精神谱系。
“中国传统的生命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小家到大 家,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 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北大教授楼宇烈)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中国古代社会的彻底改变,是从宋朝开始的。为了 解决武将当权问题,大规模推行科举制(之前都是举孝 廉)。中国社会从此由贵族社会进入平民社会。宋代的 经济,特别是商品济,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城市化水 平达到22%(明清则下滑到4%)。
但同样是因为抑武扬文,导致宋朝军事上相当孱弱。
10.渔家傲.秋思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讽刺说。《毛诗序》:“《无衣》,
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之战歌。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2.十五从军行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唐朝人“以胖为美”,为 什么中国历史上只有唐代出现了女皇呢?
李唐先是跟鲜卑人拓跋魏起家,又随鲜卑化的匈奴 人宇文北国,世代与少数民族通婚。唐太宗李世民的祖 母、生母和皇后都是鲜卑人。
唐代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都是鲜卑人。比如宇文士 及、长孙无忌、元稹等22位宰相,还有刘禹锡等诗人, 都是出自鲜卑族。
徐衍兵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诗比历史还真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意思是说,历史是对客观事件的记录,诗是对心情的记 录,在所有事件结束后留下情感的结语。事件会消失, 可是心情会成为永恒。所以,读诗,我们要重点体会其 中蕴含的心情,并从中一窥历史的真实。
其中的边塞诗更值得我们体会,因为它不仅记录了 史实,更记录了心情,是当时社会面貌的体现。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6.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7.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8.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家国情怀,风采各异——中考边塞诗鉴赏
3.知背景——了解诗人及其生存的社会与政治背景 《秋兴》陆游(17苏)/《送子由使契丹》(诗后有“莫 道中朝第一人”注释)(17国Ⅰ)/《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杜甫) 4.知情感(基调)——抓住情感词,了解情感的基调 《太湖恬亭》(17津)/《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 末,戏赠元九、李二十》(17国Ⅱ)/《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王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