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粉碎粒度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情况

玉米粉碎粒度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情况

玉米粉碎粒度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情况:
试验猪:用160头平均起始体重55公斤的育肥猪,饲养至115公斤屠宰体重来测定日粮形式、粉料对颗粒料和粒子细度对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试验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见下表)玉米粉碎至1000、800、600、400
配制成每公斤含%赖氨酸,%钙,%磷和3440卡消化能。

动物生产性能:
无论饲喂粉料或颗粒料,平均日增重均未受到粒子细度影响。

但饲喂细粉碎和颗粒料时,采食量分别下降了3%和9%。

这使谷物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400微米时,粉料和颗粒日粮的饲料效率分别提高了5%和10%。

营养物质消化率:
当玉米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400微米时,与粒子细度下降有联系的增重效率的改善完全与饲料消化率的提高相关。

减低粒子细度提高了粉料的干物质、氮和总能消化率分别达、、%;提高了颗粒料的相应消化率分别达、和% 。

因此,当采食量因细粉碎下降时,该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了,结果使玉米粒子细度每下降100微米,动物的增重效率提高%。

将本实验所得数据与其它几个实验数据比较时,作者提出了一种“粗略的估值”,即玉米粒子细度在1200和400微米之间时,每下降100微米细度,对生长和育肥猪的饲料转化率将产生至%的改善。

胃形态学:
细粉碎和颗粒化确实能增加胃食管区的角质化和溃疡。

当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400微米时,这两项参数均呈现提高(P<)。

但作者提出这两项参数提高的重要性尚存疑问,因为在动物的生长性能或健康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这些现象同时又指出,不能排斥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细粉碎的玉米可能引发了胃溃疡的遗传
先质。

但是,确实有这样一个问题,细粉碎日粮(例如600至400微米)会不会引起全群猪的严重胃溃疡。

制粒:
与粉料相比,制成颗粒的日粮可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消化率分别达5%和7%。

由于采食颗粒料的猪平均日采食量略有下降,因此生产性能的改善应归咎于干物质,氮和能量的消化率的提高(颗粒料对粉料分别提高了、和%)而这些营养物质摄入的增加。

以往的说法是使用颗粒料后生产性能的改善归因于饲料浪费的下降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提高。

在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实验中,把值得考虑的注意力放在合适的食槽的调节器上,以使粉料和颗粒料的浪费均降至最低限度。

结果颗粒料的采食量相似与粉料而营养物质消化率较高,因此增重速率和效率的改善实是由于颗粒饲料营养价值的提高而不是饲料浪费的减少。

年幼猪饲喂颗粒料很普遍,对所有年龄猪来说,饲喂颗粒料可能都是有益的。

制粒的潜在的物理有点包括降低了混合饲料的分离性,提高了饲料密度,减少了灰尘和方便了搬运。

此外正如本文实验结果中提到的,颗粒化提高了饲料效率和平均日增重,但是,虽然某些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制粒能改善平均日增重,但结果并非总是一致的,而通过制粒提高增重的可能原因尚未很好定论。

另一方面,因制粒带来的饲料效率的改善时一致。

在育肥猪试验中,玉米是用锤磨粉碎的。

当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600微米时,粉碎每吨谷物所需电能从千瓦小时略增至千瓦小时,(见图4)。

但是将粒子细度从600降至400微米所需之电能是将玉米粉碎至600微米所需之电能的二倍以上(对千瓦小时/吨)。

平均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600微米时产量也有轻度下降,当粉碎至400微米时则明显下降。

资料明显显示,当玉米粉碎成较细粒子时电能消耗增加了而产量则下降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