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环境分析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环境分析

分为积极残像和消极残像。
2、明适应和暗适应
人得视网膜包含两种感光器,同明视有关的锥体细胞核同暗 视有关的棒体细胞。
在做室内外设计时注意明暗环境的调节
3、向光性
指的是人在环境中,首先会注意相对光亮强的物体。
4、闪烁
眼睛会感觉光的周期性时间变动的现象。 1s闪熄60次以上的闪光石不会感到光在变化的,而
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 变的特性。(大小/形状) 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3.3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3.3.1视觉系统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 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 完成的。
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 官,人眼是直径为 21~25mm的球体,其基本 构造与照相机类似。
顶光的使用,可以留出较多的墙面来布置家具陈设,顶部采光常用于大 厅,展览馆,商场的采光,顶光虽然分布均匀,影响室内照度的因素 较少,但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4.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 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3.2.2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 状况整体的反映。
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在 心理学中就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1 .感觉阈限 1感觉阈下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感觉阈上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 3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差别量。
2.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 以致消 失的现象。
3.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 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人体工程学和室内环境分析
3.1 人在系统中的功能
3.1.1 人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把操作者作为人机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来研究,人与
外界发生联系的主要是三个子系统,即感觉系统、神经系 统、运动系统。
3.2 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3.2.1 感觉的基本特性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波长小于380nm的电磁波为紫外线、X射线、 射线、 射线等; 波长大于780nm的电磁波为红外线、无线电波等。上述的电磁波 都不能引起人眼的视觉现象。
视觉特征:
1.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2.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 3. 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4.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视区
1s闪20次就会感觉闪光,1s闪熄10次会感到闪光 非常烦人。
3.3.4 室内视觉环境
1.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
自然采光 人工照明
2.光学名词
光通量 发光强度 照度 亮度 色温 显色性
自然采光
主要取决于采光部位和进光口的面积大小和布置形式,一般分为侧光, 高测光和顶光三种形式。
侧面采光又有单面侧向和双面侧向,可以通过选择良好的朝向和室外景 观来获取,其使用维护也方便。
1.整体性:在知觉时,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对象看作具 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的特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
2.选择性: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出来,并予 以清晰反映的特性。
3.理解性: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的 特征(语言的指导性)。
人的视野范围: 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视野为 150°。 在水平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80°、扩大视野为 190°。 人眼在垂直方向3°和水平方向3°的范围内看到的 物体,其映像落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央的中央凹上, 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1.5 °的范围内,这就是 最佳视区。 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 15°范围内获得的物像很清楚,为良好视区。 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 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为有效视区。 有效视区以外的区域,称为模糊视区。 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直线, 观察者直立时低15° ,放松站立时低30° ,放松 坐姿时低40° ,故设计时应考虑放松时的情况。
视力=1/临界视角
视力与年龄有关,以20岁人平均视力为100%, 则40岁人约为90%,60岁约为74%。通常看静 止的视力高于看运动物体的视力,年龄越大,看 运动目标的视力下降越大。
3. 视野 视野: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
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 示。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双视野)和垂直视野。
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6 .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 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
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 白字、白底黑字。
3.3.3 视觉现象:
1、残像
也称视觉残留。指眼睛在经过强光刺激后,会有影像残留于 视网膜的现象。
视网膜最外层细胞包 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它们是接受信息的主要细 胞。
3.3.2 视觉机能
1.视角 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
的两端点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 角度。
α=2arctg(D/2L) α—视角; 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 距离;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距离;
2、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 理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4.视距
视距是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一通常,观察目标在560毫米处最为适宜,小于380mm时会引起目眩, 超过760 mm时细节看不清。
此外,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均不宜超过 30°。
5、色觉与色觉视野 人眼能够感受到的光波是波长在380nm~780nm的电磁波, 通常把此波段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 从380nm~780nm范围,人眼大约能辨别出150多种不同的颜 色,但主要有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