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
缺乏兴趣); ⑥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程迁就(如本
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学生 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
通过案例研究 提高教学水平的操作程序
教学水平的分类
课堂观察(保持下降) 案例表述 探讨性对话
——分析与检讨——反思与改进
• 课堂教学默会成份的显性化,成为可开发的教师学习资源
2.教师发展
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
前言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 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 样强调都不过分。
1. 课堂教学
(1)教学任务分类
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
教学水平
探究性理解
活动式
解释性理解 记忆
接受式
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有意义接受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科学性)
已有知识
新的知识
建立联系
合理
实质
奥苏贝尔: 知识固着点的性质 换一个形式检验
◇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和探
索精神。 ◇不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知识。
3
真理在两个极端之间(两极张力)
两种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质量”的主题下,
我们采纳“合理安排、取长补短”的策略,让 两方的对峙变为改革过程中的两极张力
当前重在拒绝机械接受、开发主动探究的学
习方式,教师们有引人注目的创造,如多角 度理解、有层次推进、过程性变式、深度参 与的体验等
两个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 问题之一 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 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 满堂灌”或“ 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 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 和简单强化,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 问题之二 许多正在实验探究水平的课,教师 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最简捷的方法得出 答案,“ 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 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考力水平。
• 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 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 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 察力是关键。
教学案例外显了教师工作中的默会认识
基本课程 + 案例比较 + 实践反思
“ 不识货,货比货” 比较:新手与熟手、
优秀与一般
“ 一篇课文,三次备课 ”
接受式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①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②讲授新教材 ③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④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 ⑤应用知识解答问题或做练习
活动式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情境 ②通过观察提出问题 ③作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④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验证得出的结果
流变 (成为连续谱)听讲学习——启发式学习——讨论式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社会服务学习等等
2
两种方式的分析讨论
接受式
活动式
现象 讨论
得失 分析
◇至今广泛采用,还有发展。 ◇受到现代派猛烈抨击,它对 学习的本意有哪些理解上的偏 颇?对发展思维有哪些局限?
◇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进行 技能技巧训练。 ◇不利于学生独创的学习。
◇“离开了杜威,教育者的实践为什 么干不下去?毛病出在哪里?
• 国际学习科学领域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 • 我国教师:营造追问风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资料〗
高思考力水平下降的因素有六类
①情境问题常规化(学生希望降低要求,教 师包办代替);
②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不注重意义、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
③时间过多或过少; ④课堂管理问题; ⑤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指向不明或学生
高思考力水平的保持与下降
保持1 保持2
探究 解释 记忆
下降2 下降3
下降1
〖资料〗
高思考力水平得以保持有七个要素
①给思维和推理“ 搭脚手架”; ②为学生提供元认知方法; ③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 ④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强调; ⑤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⑥在概念间建立联系; ⑦适当的探索时间。
•打破原有以课堂为中心的界线,“ 边缘课堂”得到 扩大,并向社会和大自然延伸,为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对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变和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起 到驱动作用,教师从执教者变为引导者、咨询者或 资料提供的伙伴,能者为师被师生在更高层面上所 接受。
(2)提高思考力水平
教学水平三分类
我国教师: 合适“潜在距离”的 严格的“变式训练” 铺垫是成功的奥秘 是有效手段
有意义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气质和能力)
已有“ 工具” (线索、细节、部分)
新的“ 任务” (问题解决、项目实施)
自行整合
参与度
完成度
8
开展尝试探究活动是促进 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
(1)教师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
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案例
• 这里所说的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 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 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 、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记·学记》)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
过程中学习
9
例.“ 有理数加减法”课(探索法则)
正数与负数相加:
(+5)+(-3)= + 2 (-5)+(+3)= - 2
…… (-3)+(+5)= + 2
……
有理数减法:
(+2)-(-3) = + 5 (-2)-(+3)= - 5 (-2)-(-5) = + 3
4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活动式教学的基本组成构件
(有学者将此称为“认知学徒制”模式,或者“导师制”模式 )
有意义的活动式学习
导致课程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打破以书本知识接受为唯一学习方式的局限,让学 生在问题解决和项目实施中求知,拓宽了有意义学 习的课程渠道,可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和潜力。
……
0
形成一种新型的课程实施形态
如课题研究、问题解决活动、项目学习等等,构 成更鲜明的特征:
①自主性(主动参与,主体地位,自我设计、组 织和评价)
②综合性(涉及各科各育,教育与锻炼) ③评价的过程性(包括外显行为、内隐心理)
1
学习质量的两极张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根本(两个源头、两种方式)
源头 (站在前 人的肩 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