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液压型调速器
b.第二级液压放大(主配压阀→主接力器) 主配位于辅接下面,由外层的阀套与中间的阀 芯组成。阀芯两个阀盘,上大下小。阀套与阀体 相连,阀体上有4个油管路。 主接由缸体、活塞及活塞杆组成,活塞两侧接 通主配两个控制油路,活塞杆与导水机构相连。
第一级液压放大
第二级液压放大
(3)动作
平衡位置受力分析 辅助接力器向上力: 辅助接力器向下力:
③软反馈(Td=有限值) 当采用软反馈时, 在调节系统动态过 程中,反馈量是存 在的,可保证动态 过程能够稳定,其 动态过程曲线见图。 软反馈相当于速度 反馈,动态有、静 态无;硬反馈为位 置反馈,动态有、 静态也有。
软反馈作用时调节系统动态过程
无反馈作用时
软反馈作用时
作业题2、 YT-600型调速器的软反馈机构信号传递系统尺 寸如下图所示,试求可调支点在b=15mm时的暂态转差系 数bt。已知飞摆的放大系数K=0.3mm/%,即ZM*=30mm。
2.1测量元件
(1)作用: 把机组的转速信号转换为机械位移信号。 (2)结构: 菱形钢带结构, 上与飞摆电动 机转轴相连 (输入), 下与引导阀转 动套相连(输 出)。 离心飞摆结构 ①上支持块 输入 ②钢带 ③限位架 ④重块 ⑤调节螺母 ⑥弹簧 ⑦下支持块
(3)动作:
a.初始为某一平衡位置,折 算离心力与弹簧力相等; b.当飞摆转速升高时,折算 离心力大于弹簧力向外张开, 下支持块向上处于较高位置; 离心摆受力及动作
硬反馈作用时调节系统动态过程
无反馈作用时
硬反馈作用时
表示动态过程中杠杆 位置变化的关系。 初始平衡状态, Y0、Z0、S0杠杆 处于水平位置。 Y0点反馈量的大小, Z0点转速的高低, S0点主配压阀开口 的大小。 无反馈 时杠杆 的动作 位置 有反馈 时杠杆 的动作 位置
有反馈时可以使主配压阀提前回中,不必等到转速变化后。
接力器速度特性曲线
2.2.5放大元件方框图
液压放大装置是一个积分环节,无自平衡能力。为了保证其 输入、输出在稳态情况下保持确定的关系,将接力器的位移输出 以负反馈形式反馈到配压阀的输入端,从而构成液压随动系统。
①第一级液压放大装置的传递函数:
式中:
为辅助接力器行程;
为引导阀开口相对位移
,为辅助接力器反应时间常数。
②局部反馈: 传递函数:
取相对值:
式中:
为局部反馈引起的引导阀针塞相对位移量;
为局部反馈系数。
③综合比较元件——引导阀
引导阀开口:
设计时取:
离心飞摆方框图
第一级液压放大随动系统传函为 传函简化为
液压随动系统方框图
④辅助接力器→主配压阀
取相对值 设计时:
传递函数:
⑤放大元件总体方块图
作业题1: YT型调速器主配压阀单边遮程为0.2mm,正常工作 油压下限22kg/cm2,接力器活塞直径170mm,活塞杆直径50mm, 导水机构的干摩擦力为1000kg,辅助接力器至引导阀的局部反 馈杠杆尺寸如图所示,试求主配压阀所造成的转速死区为多少 (以转速变化的相对值表示。)?已知飞摆的放大系数 K=0.3mm/%,即ZM*=30mm 。
kT—与阀盘和阀套之间间隙 相关的液体摩阻系数。
漏油量q与工作油压p0成正比,与遮程l、kt成反比。
c.几何中间位置
即衬套孔口两侧遮程相等情况下,主配压阀两个控 制油口油压相等,油压合力此时为零。即 d.工作(实际)中间位置 阻力不为零,故活塞两侧的油压力不相等。能够保持接 力器静止不动的主配压阀阀芯位置,称之为工作(实际)中 间位置,以几何中间位置为基准,设主配压阀阀芯向下位移 S1,则有:
静止时满足:
转速升高时:
转速降低时:
2.2.2放大元件结构
1.配压阀型式 结构形式分类:
(按遮程/搭叠量分)
hs——衬套孔口高 度 hv——阀盘高度 a.通流式: b.断流式:
正开口阀 负开口阀
零开口阀
通流式配压阀
断流式配压阀
2.液压放大的型式
a.四通阀——双作用油 缸有两个控制油路 主配压阀―→主接力器
机械液压型调速器主要内容
1、测量元件(离心摆) 2、比较元件(引导阀) 3、放大元件(液压放大装置) 4、反馈元件(缓冲器) 5、操作控制机构 6、 油压装置
第二章 机械液压调速器
引导阀
离心摆
缓冲器
辅助接力器、 主配压阀
主接力器
2.1测量元件(离心摆)
主要内容:
1.离心摆结构及工作原理 2.离心摆运动方程和动态特性 3.离心摆工作参数
上式说明,为液压放大元件提供压力油的油压,一部分 用于克服接力器上静止阻力所需油压R/F,另一部分用于克 服接力器运动所引起的油流动在过油部件产生的油压损失, 这一损失油压称为储备油压△p。 在小波动条件下,接力器速度较慢,管道中的油流速较慢, 所有沿程损失可忽略不计,油压损失△p主要集中在配压阀口。
设配压阀窗口形 状为矩形,根据不可 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 程,流过该窗口的油 流量等于通过接力器 的油流量。
式中:v通过配压阀窗口油的流速,b为配压阀窗口宽 度,△S为配压阀的偏移量。
通常以接力器活塞最大位移Ymax(YM)及配压阀阀芯 最大位移Smax为基准,写成相对值形式(注:以下运动方 程、传递函数中的物理量均以偏差相对值表示),有
转速死区:
n n ixp 100% nr
静特性曲线
离心摆运动方程:
传递函数:
方框图:
2.2放大元件(液压放大装置)
主要内容:
1.放大元件动作原理 2.放大元件结构
3.放大元件静态特性
4.放大元件动态特性
5.放大元件方块图
2.2.1 放大元件动作原理
(1)作用: 将飞摆的输出位移量放大到足以操作笨重的导水机构。 (2)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三通阀——单作用油 缸只有一个控制油路 引导阀―→辅助接力器
2.2.3放大元件静态特性
液压放大装置原理图
a.接力器静止平衡方程
接力器在静止时,有
或
b.配压阀漏油量
压力损失在遮程上。由于间隙很小 (0.01mm~0.02mm), 流速较低为层流,压力损失与流量的一次方成正比例,设压力 油罐油压为p0,回油箱油压为“0”,则有
c.当飞摆转速下降时,折算 离心力小于弹簧力向内收缩, 下支持块向下处于较低位置;
可见稳态时,下支持块的 上下位置就反映了转速的高低。
(4)离心摆特性
1. 运动方程——由二阶简化为比例方程
2 d d T12 2 T2 f x dt dt
f x
2. 离心摆的不均衡度 —— 表征离心摆的测速范围
(三)、软反馈作用时
Td=有限值
(1)调节系统静态特性
①无反馈(Td=0)要使调节系统稳定的3个必要条件: a.主动力矩等于阻力矩(Mt=Mg);
b.配压阀开口为零(△S=0,△SB=0); c.反馈量不在变化(△K=常数)。 以机组出力P为横坐标, 机组转速n为纵坐标,可画 出调节系统静特性曲线
a.第一级液压放大(引导阀→辅助接力器)
引导阀结构
引导阀由三层结构组成,外层为引导阀固 定套,里层为引导阀针塞,中间层为引导阀转 动套。
转动套与离心摆下支持块相连,和离心摆 一同旋转; 引导阀针塞与辅助接力器、主接力器反馈 杠杆相连; 固定套与阀体相连,阀体上接通三个油管 路。
辅助接力器与引导阀中间控制油路相连。
配压阀向上位移S12
则在S11到S12之间移动时,主接力器保持不动。
称为配压阀死区
2.2.4放大元件动态特性
一旦配压阀偏离了工作中间位置,设在此基础上主配压阀 偏离一个量△S,接力器就开始运动。接力器活塞的运动方程为
式中:m接力器活塞及一起移动的零部件质量(包括与接力器 活塞一起运动的所有零部件,如推拉杆、控制环、连杆、拐臂 和导叶等);D为液体阻尼系数;Y为接力器位移量。 当调节系统波动较小时,△S亦较小,接力器移动速度较 慢,运动质量力、液体摩擦阻力相对于水阻力、油压力小的多, 运动方程可近似认为 或 与静止式相同,但内涵不同
f
[k (
dA 2 ) 0 0 ]zmax n nmin dz max 2 E0 nr
3. 离心摆的放大系数 K :转速偏差1%时,下支持 块的位移偏差。
zmax K f 100
放大系数 K 的倒数称为单位不均衡度δu
4. 静特性 直线性:实践表明菱形钢带式离心摆 的静特性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度很好。
设:
2.4.4缓冲器的回中特性
设△N为一阶跃输入,观察 △K的变化规律。 在t=0时,△K0=△N0 当t>0时, 求解微分方程 缓冲器回中特性曲线
当t=Td时
缓冲常数Td被定义为:缓冲活塞从阶跃输入撤出到恢复至 36.8%初始偏移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2.4.5暂态反馈机构
设主接力器到缓冲杯的杠杆传递系数为α1,缓冲活塞到引 导阀针塞的杠杆传递系数为α2,引导阀针塞位移△Zd,主接力 器位移变化量△Y,则有:
可见,工作中间位置与阻力R大小成正比,由于水力阻力 的大小和方向随导叶开度位置变化。因此主配压阀工作中间位 置的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
d.配压阀死区
由于作用在接力器活塞杆上的力除水推力RW之外,还 有干摩擦力T。
若要向开启方向移动,油压为主动力,阻力R=RW+T,配 压阀向下位移S11
若要向关闭方向移动,水推力RW为主动力,阻力R=(PI-PII)F+T,
其中
上式称为接力器运动方程,Ty称为接力器反应时间常数, 单位为秒(s)。 液压放大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可见,液压放大装置是一个积分环节。
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
其时域相应输出为
可见,当配压阀有一开口时, 接力器以一直线运动。或者说, 要想让接力器停止运动,配压阀 开口必须为“0”,这说明液压放 大装置无自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