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史
那么佛教对于人世间的基本判定是什么呢?佛陀认为人生很痛苦,就像现在有句流行语“人生就是一个杯具!”一样,佛教给出的认知是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苦难历程。从生到死,再从死到生,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的“人”是没有办法逃出这种苦难的缠绕,这一生是如此,下一生也就会如此。而这一说法也就是后来中国佛教中主张的“十二因缘”与苦难人生。
三、中国佛教的继承与发展
而大乘的积极入世的光辉思想在传译到中国后,为历代的佛教大师所继承和发扬,力求使佛教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因此中国的佛教在戒律上与源佛并无不同,仍然奉行声闻乘的戒律,用大乘教义进行解释;甚至在信仰上完全奉行大乘的教义。使佛教的思想精神能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身心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并且佛教在中国与其它教派、学派(如儒学、道教)的关系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可以说中国佛教在结合了本民族的原有文化上加以丰富发展,突出表现了各种学派和宗派的繁兴(比如百家争鸣)。致使到后来佛教渗入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自晋朝以来,中国的诗歌、绘画、书法、雕塑、石刻、印刷、建筑等无不受到佛教的影响;对医药和历算的发展佛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音乐、戏剧、小说等的发展同样受到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当然佛教在中国流传也不可避免的更向中国本土文化靠拢而显得世俗化,佛教在各国的发展历程也正是它逐渐世俗化的过程。而在中国,佛教也渐与道教的神灵体系融合——比如众人皆知的观世音菩萨,他的身世说法莫衷一是,而除了佛教自己的解释外,其余都是中国人发挥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说。
那么佛之法,既然是由人传承,它就必然或多或少的受到世俗的影响,可以说佛教传承中的演变就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中国佛教也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又都形成兴旺发达的局面,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历时最长的,以和平方式传播的,强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五.总结
总之,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有两千余年历史。在这段历史进程中,佛教以多种理论形态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充分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它在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及其它各个领域的同时,传扬海外,特别是在近代,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及全国佛教界和佛学界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工作下,佛教在中国迅速地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前景是一片光明。可以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播到中国、继承于中国且发展于中国,也影响着全世界,它将在中国土地上继续孕育成长,它将满怀信心迈向未来,迈向人间佛教的理想境界(也是最高境界),一个全人类和平幸福、共同繁荣、昌盛的完美世界。
关键词:中国佛教传说人间佛教继承发展
参考书目:何善川《中国佛教对近代科学主义的回应》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0(3)
张晓倩《中国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6 8
另外参考了一些网络媒体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浅谈中国佛教文化
粗读了佛教在一些国家的传播史,感觉佛教比任何一种宗教都更能瓦解各种信仰,且不论日本神道宗这种发展不是很成熟的信仰,就连道教这种深入中国人心的宗教,在佛教进来后也不得不分一杯羹给他。尽管当初,道教是将之作为自己的补充,当成是附庸——佛教初来乍到也愿意如此。但后来佛教的发展显然出乎道教的意料,乃至出现了“天下名山僧占多”这种情形。(我很讶于此,这也正是我选这个作为论点的一个动因。)
当然也有人定义说佛教是一种修持,因为佛教只关心得救、关心解脱之路。这个限制是它的力量所在,因为一种修持很容易适合任何一种宗教框架,也许正是如此,佛教才在亚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五花八门的教派。得以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是禅宗和净土宗,而我认为这是有其原因的。
除禅宗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同,净土宗则因为修行方法的简单深受百姓的厚爱外。还源于自公元一世纪中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的王朝大都对佛教采取保护和帮助其发展的政策,不仅在法令上使出家僧徒和寺院享受某些特殊待遇,而且中国历代大多数帝王都给予佛教的高僧以崇高的政治地位和荣誉,比如国师、帝师、活佛等。因此可以说这就已经奠定了佛教在中国不可撼动的地位。
二、中国佛教的传入
对佛教传入中国也有一段传说——“白马驮经”。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摹写浮屠的遗像。而中国有佛教和跪拜的仪规是从这时开始的。而因为蔡等是用白马把佛经驮回洛阳的,所以明帝在洛阳城雍关之西,建了一座白马寺。也就是后来享誉一时的皇家寺院。
比如中国隋唐时期所建立的几大宗派几乎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和倾向,其中尤以禅宗最为出色,他们高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法印,使佛法与人生打成一片。
由此可见,人间佛教是原始佛教本来具有的思想,只不过在中国大乘佛教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体现罢了。而这个思想运动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它是在佛灭后的第三个五百年中(隋唐时期)以汹涌澎湃的气势席卷了整个东亚地区,在各个不同语言的民族和国家中都结出令人称羡的丰盛果实。
而大乘佛教也是智慧和慈悲这两个根本的精神。这两个根本的精神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叫做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是上求菩提,即上求觉悟,下化众生。觉悟人生就是上求菩提,奉献人生就是下化众生。这两个是又分不开的。由觉悟而积极地奉献,由奉献而不断地提升觉悟。佛教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意义还是很大的。如果能够把佛教的慈悲精神去弘扬,去发扬,人人都发挥他的慈悲的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和谐,也就会和平。
而在一定程度上,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的是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达千年之久,而宋明理学更是在禅宗思想的直接启发下兴起的,所以大多数学者们也认为理学实际上是变相的佛教禅学。当然中国佛教的教义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广的。网上给出的统计是,中国人通行语言中常用的成语约有一千余条都发源于佛教。
佛陀所得出的导致这种苦难人生的根源结论是:人之本心。佛陀觉得,这些苦难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心中的想象。主张人们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实际上都是“空”,仅仅只是一种现象而已。也就是后来的所谓“色即是空、嗔即是空”等等。
而佛陀所提出的解脱之道——就是我们在《西游记》和《金刚经译本》中所听过的“四谛”。(苦谛、集谛、灭谛以及道谛)。知道这四谛之后自然会有解脱之法,即“戒定慧”三学,以此来对治贪、嗔、痴“三毒”。这就是早期佛陀所创下的佛教的基本理论了。
(关于“人间佛教”:依据现存史料推断,佛教至少在西汉末年已经传入中国,从此以后佛教就开始了与中国固有的优秀文化的融合。由延续先秦诸子百家“人间化”道路出发,到现代赵朴补居士提出的“人间佛教”(区别于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以及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①思想的不断完善与实践,形成了中国佛教的显著特色。)
湖南商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
浅谈中国佛教文
学生姓名
赵梦楠
学号
110510051
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
广告设计1102班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时间
2012年6月10日
内容提要:可以说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达千年之久,而宋明理学更是在禅宗思想的直接启发下兴起的,所以学者们认为理学实际上是变相的佛教禅学。当然中国佛教的教义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广的。网上给出的统计是,中国人通行语言中常用的成语约有一千余条都发源于佛教。其次中国佛教也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又都形成兴旺发达的局面,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历时最长的,以和平方式传播的,强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一、佛教的始由
佛教始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传说出生于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境内)的悉达多·乔答摩(佛教的创始人)经常为人生和生命所困,遂出家四处访学,苦苦思索人类从生老病死的苦难中解脱出来的真理。
悉达多·乔答摩在35岁那年,独自来到尼连禅河边伽耶山下的一棵菩提树下,铺草打坐。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苦思冥想之后,终于在第四十九天凌晨大彻大悟,找到了真正永恒的解脱之道。后来他成佛之后,便被人们奉为圣人——称“释迦摩尼”,同时也被赋予十大尊号,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如来”,“佛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