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作文增加文化底蕴

给作文增加文化底蕴

一种富有文化底蕴和文学色彩的写作方法在一次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遥远的琵琶语》,深深地打动了评委。

全文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咏王昭君)的诗意,巧妙地借用王昭君的“琵琶”来弹奏自己的乡音乡曲,表达自己对“乡音”的独特感悟,非常艺术地诠释了“乡音”这个大赛规定的作文话题,充分显示出文章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横溢的文学才华,从而倾倒读者,打动评委。

请看文章的三个小标题:“千载琵琶作胡语”、“抚琴萧歌梦回乡”、“弦断有谁听”。

第一个直接用杜诗原句,第二个是杜诗“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另一种表述,第三个则是杜诗“分明怨恨曲中论”的深化。

文中“作者紧扣‘琵琶’运思,‘作胡语’、‘梦回乡’、‘断琴弦’三幅画面在读者面前有序流动,传递了囿于异域,琵琶传声,梦里故乡,听不得乡音的遥远的思念。

”(大赛评委语)整篇文章流淌着凝重厚实的爱乡情思,显得遥远而又逼近,古老而又鲜活,把自己对“乡音”的感悟阐释得酣畅淋漓。

其构思之巧妙,意境之凄美,意蕴之深邃,实在使人无法不叹服。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所用的写作方法,其实就是人们在鉴赏诗歌时常用的方法:“意境再现”。

聪明的小作者巧妙地把这种鉴赏诗歌的方法“借用”到写作中来,紧紧围绕“乡音”这个话题,扣住“琵琶”运思,把杜诗中的意境艺术地再现,使之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那三个小标题下的文字所构成的三幅“有序流动”的画面,其实也都是从杜甫诗中“截取”而来,再用“蒙太奇”手法把它们组合到一起。

但作者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简单地克隆复制,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原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创造。

或者说是借古人之“东风”,来催开自己园中之花。

这是一种在前人成就基础之上的创新,是一种“站在巨人肩上”的创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取巧”,体现出的正是一种可贵的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就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而身入其境,感同身受,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深刻感染。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尽管有时由于过分强调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流于玄秘,造成脱离现实的倾向,但仍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评价作品的标准。

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靠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来打动读者的。

特别是我国古代诗歌,许多都是情景结合意境交融的典范。

我们要很好的欣赏古代诗歌,常常需要通过“意境再现”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即把古典诗歌中优美的意境,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进自己的主观想像,或者借助联想,进行再创造,再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这是一种常用的创造性鉴赏诗歌的方法。

后来,人们把它用之于写作,便成为一种富有文化底蕴和文学色彩的写作方法。

这篇大赛折桂之作,就是运用此法写作成功的例子。

请看其第一部分的开头:月华如练,一轮相思独悬在藏蓝色的夜空,洒下万般愁绪。

你身着一袭水绿色的长裙独坐在清冷的光辉下,娟影萧疏,纤纤素手弹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离愁,空灵而又落寞。

茫茫苍穹,凝眸仰望,那广寒宫里的嫦娥独自守着孤寂的岁月,一年又一年,一守就是一千年。

这里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把王昭君满怀乡愁月夜弹奏琵琶的情境,借助富有诗意的语言再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看到了一位为思乡之情而愁怨的绝代佳人的凄美形象。

那凄冷的月光下,昭君那水绿色的长裙,萧疏的娟影,纤纤的素手,仰望苍穹的神态,还有那弹奏的充满离愁别恨的思乡曲,甚至还有她的心理活动,都让我们如见如闻,感同身受。

怎不令人拍案称奇?相信读后,谁都不会说这是杜诗的简单翻译,谁都得承认这是一种成功的再创造,是一种创新。

非常奇妙却并非偶然的是,前此一年,获得一等奖的《独视盲点》一文,也是通篇采用“意境再现”的手法,以再现古典诗歌意境的方法来结构成篇。

该文主体部分也是三个小标题,分别为:“明月松间照”、“朱门酒肉臭”、“居高声自远”。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艺术地再现了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和虞世南的《蝉》的意境,读来使人觉得浓厚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韵味悠悠而至,爽心悦目,脍炙人口。

下面也举其第一段为例,以资说明:明月松间照万籁俱寂,孤月当空,流光似水,浸渍了一片松林,葱葱。

枝间杈中,浮起一片薄薄的青雾。

淙淙,汩汩,叮叮,咚咚,泉明可鉴,那可是月光的液化吗?然而,夜半三更,市井凡夫们正是个个酒足饭饱,鼾声如雷,又有谁会独具闲情逸致,跑到这荒山岗野地里来枕泉漱石呢?有!王维!虽是古今一气,孔方兄乌纱帽令人神魂颠倒,却幸哉总还有这么一群真正的诗人?芽一群浪漫中有着一点现实的人,他们寄身田园,躬亲示范。

倘若人人皆“采菊东篱下”,世间又何来恩怨纷争。

可惜,他们的心血每每只是显贵们附庸风雅的工具,悲哉!多么美妙的意境!多么诗意的语言!它创造性地把王维的《山居秋暝》意境巧妙地“复活”在自己的笔下,使其为己所用,艺术地表现了为芸芸众生所忽视的人生“盲点”。

如果没有唐诗宋词的浸润滋养,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怎么能够写出如此佳词妙句?怎么能在如云选手中夺得一等奖?上述两篇文章,可谓异曲同工。

它们都成功地运用了“意境再现”的写作方法,从而在大赛中获胜,实在不是纯靠什么“运气”所致。

以“意境再现”的写作方法取得成功的,在竞争激烈的高考考场也是不乏其例。

优秀作文《题乌江亭》,文章开篇即采用意境再现的手法: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

我看到了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

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起笔就给读者再现了司马迁笔下应有而未有的情境,把一个失败英雄的最后谢幕时的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霸王别姬,展现在读者面前,虞姬横刀,壮士掩面,乌骓悲鸣的血腥场面,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先声夺人,可谓占尽先机。

不仅中学生写作运用此法频频于赛场考场折桂取胜,就连一些著名作家也运用“意境再现”的方法进行创作,获得好评。

典型的如余秋雨,他之名噪一时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就是成功运用此法的典范。

如在《阳关雪》中他曾经这样写道: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

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里,余先生依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意境,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再现了豪迈放达的唐人风范和原作的诗情画意,像影视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把豪放的饮酒场面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耳目为之一新,也使文章显得意境高远,耐人品读,让人陶醉于其文化文学意韵之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瀚如海,是中华文化和文学的巨大宝库。

而人类有许多感情是古今相通的,是永恒的,如乡愁、母爱等,正如书圣王羲之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只要留心,注意积累,当你面对一些文题时,如果灵感突发,有时是不妨从宝库中借一股“东风”的,它也许就能实现你“东风吹开花千树”的梦想。

但要注意的是古典诗歌精炼含蓄,隽永深邃,跳跃性强,再现其意境,一定要在深刻理解体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必要的补充、拓展,以丰富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特别是要能设身处地进行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

还要防止因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以致淹没内容的思想感情,或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空虚的内容。

总之,要切记:“意境再现”是要有一定古典文学修养和传统文化积淀作根基的,绝不是灵机一动模仿得来的。

盲目模仿,常常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转轴拨弦,抚琴萧歌,幽怨在弦间颤然,岁月从指间滑落,绵绵的乡音如流水般静静的蔓延、回想……千载琵琶作胡语月华如练,一轮相思独悬在藏蓝色的夜空,洒下万般愁绪。

你身着一袭水绿色的长裙度坐在清冷的光辉下,娟影萧疏,千千束手弹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离愁,空灵而有落寞。

茫茫苍穹,凝眸仰望,那广寒宫里的嫦娥独自守着孤寂的岁月,一年又一年,一守就是一千年。

你低头无语,指尖的音符夹着屡屡哀愁轻轻流淌,将月色进的柔美而有凄凉。

你是否也将会守着异域的土地直到岁月销蚀了容颜,最终留下一丘青竹向着黄昏?抚琴萧歌梦回乡恍然间,一切忽然变得那么熟悉,这不是你朝思暮想的中缘故土吗?这不是你离开时告别陛下的皇宫嘛?那坐在正堂的不是让后宫三千佳丽期盼的陛下吗?你一袭银红色的华丽衣裳,铅华妆成,美的如烟雾缭绕的深潭,深不可测。

你看见陛下朝你微笑,深情的呼唤着你的名字。

你从陛下深邃的眸子里看到自己的流光溢彩。

管乐合奏,女乐其鸣。

你舒展纤细的肢体,拨响了琴弦,如流水般的琴声像初绽的水荷,空灵的音符伴随着你高贵的光华轻轻飞扬。

燕啭莺啼,中原的故土上弥漫着屡屡清音……弦断有谁听戛然而止,一下子变得那么寂静,只有月光仍在静静的流淌、流淌……你恍然从梦中醒来,只见一就会想着袅袅的余音,静如烟水的额凝固了你眼角落下得一滴哀怨的乡愁。

你美丽的脸庞黯然削去了光华,断开的琴弦断开了遥远的思念,也许中原的故土只能是梦里的绝唱。

黄土风尘,乱世苍茫,千载的琵琶千载的幽怨,在香消玉殒的时候弹奏出最后的绝响。

虽然只是一场梦,但你依旧愿意沉醉在梦中,沉醉在这琵琶的细语中,光华闪烁……琵琶声起,一曲幽怨,任凭浸透乡音的音符洒满梦里的故乡……高考优秀作文《题乌江亭》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

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

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

“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

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

“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

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

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

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然而,你胜不了刘邦。

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

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

然而你没有。

“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

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

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

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