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老舍茶馆读后感1000字3篇
《茶馆》,中国话剧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
3篇老舍茶馆读后感 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老舍茶馆读后感1000字一
老舍先生是人民公认的人民艺术家,他塑造的很多任务也早已经深入人心。
老舍先生早年留学英国,而他也正是在那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而《茶馆》则是老舍先生最成功的剧本之一,这其中的故事、人物以及
语言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读过《茶馆》的人都知道,这个剧本是通过对一个小茶馆,名曰裕泰茶馆
的地方所发生的故事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中国从清末到民国的变迁。
《茶馆》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各阶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不论是他们的挣扎,抑或是他
们的无奈,都被拉入故事中进行生动的展示。
这部戏剧仿佛是一幅万生相,将
我们完全带入了那个年代。
在这部戏剧中并没有绝对的主人公,各个人物他们
之间的关系交织成一张人物网,共同推进着这个故事前进。
老舍先生好似一个
可亲的老者,脸上带着浅浅的忧伤,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悲与喜。
我想他
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了解那个年代。
在小时候,我初次阅读《茶馆》时,并不能理解这其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哀伤。
但当我长大后,再次阅读这部戏剧的时候,却生动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
创作《茶馆》时,心中既愤怒而又无奈的悲伤。
在整部戏剧中,有两个场景是我始终都不能释怀的。
我不能理解,我不能
释怀,我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中国人。
其一就是庞太监在买媳妇的时候,中间人克扣了人家卖女儿的银子却丝毫
没有显露出一丝一毫的羞愧。
最终老人用十两银子卖了自己养育多年的女儿。
我不知道十两银子够不够养活一家人,但用十两银子卖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只
是为了让家里人活下去。
这到底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被卖的姑娘昏了过去,庞太监却依旧在旁边大声叫嚣着,“我要活的。
”在姑娘
醒过来的时候,庞太监大笑着说:“她又活了。
”我不禁要问,这样的姑娘,
到底是人还是个玩物?既是这样的玩物,那姑娘以后过什么样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想在那个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大概皆是如此吧。
贫苦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富贵人家里的一只狗。
就像是杜甫曾经说过的,“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
”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人活着,竟然不如一只狗。
我又不禁要问,难道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是孩子,贫苦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试问谁家的孩子不是十月怀胎呢?谁家的孩子又不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呢?
其二便是小花与爷爷告别的那一幕,我读到了老掌柜的无奈,也读到了老掌柜的不舍。
可他为了让孙女活下去,却也只能与她告别。
这一幕与前一段写老人卖女儿的那一幕又异曲同工之处,离别皆是为了过活。
每每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眼眶湿润,但正当这时小唐铁嘴便出现了,恰如其分的搞笑将气氛重新调动起来。
我想这一定是老舍先生的精心安排。
但在笑过之后,心中又不免有些淡淡的苦涩。
不知道到底是该笑还是该哭。
正是因为这样见风使舵的人太多,也正是因为这样欺软怕硬的人太多,才使得中国久久不能振兴,甚至险些亡国。
想到这些,在看到这个本应搞笑的人物,又怎能笑得起来?
当然,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的同样还有剧中充满京味的语言,每次读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我都忍不住嘴角牵动。
因为在他的作品中,那些早已沉睡多年的北京土话又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儿化音加的恰到好处,老北京人的幽默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总是在脑海里想象着一个慈祥老者的形象,将听过的故事用口语化到极点的北京土话一一娓娓道来。
在《茶馆》中,大力妈向老掌柜道别的时候说的“硬硬朗朗儿”,老掌柜在请客人落座时说的“您请着”都蕴含着浓郁的老北京特色。
就像飘香的炸酱面,就像浓郁的豆汁,就像蜿蜒曲折的胡同,这都是属于老北京独一无二的味道。
老舍先生作为一位地道的京城作家,作为一位血统纯正的旗人作家,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最地道、最纯正的北京。
也许有的人会说老舍先生的《茶馆》没有革命意识,没有向人们展示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我认为在那个腐朽的时代,改革的志士都被杀头,搞实业的商人都被欺压,在这样一个时代又如何看得到光明的未来?我记得剧中有一位曾经搞过实业、进过国会的知识分子到寺中念起了经文,不问世事。
面对政治家的邀请,固执的坚持自己除了念经什么也不会。
因为他已经对那个时代失望了,他已经对那时的政治失望了。
我愿意相信这是真实出现在那个时代的场景。
面对这样的黑暗,该到哪里寻找光明?我相信从始至终老舍先生斗不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最真实的北京,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最真实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来。
下层人民生活在黑暗当中,每天都在为下一顿饭在哪里而担忧。
而统治者则夜夜歌舞,时时丝竹,不关心社稷,更不担心人民的死活。
试问这样的时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来?
这一篇《茶馆》道尽了无尽的沧桑,历久弥新。
而这些历史的沧桑也终将伴着我们一直走下去,如警钟长鸣。
老舍茶馆读后感1000字二
我们学中文的学生们读了很多文学作品。
但是,我觉得老舍的《茶馆》是
很特别的,读者可以把《茶馆》作为历史材料,就能更深的了解从清朝到国*
党时代人民生活上的问题。
虽然这个时代不算长,只是一个人的一辈子。
这段
期间中国经过了好多的改变,这时候,中国是灾难深重的。
从《茶馆》里,读者不但了解到那时候的政治,而且也可以看到人民生活
的方式。
老舍先生的话剧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人,从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到最
可怜的康六。
我想每一个读者一定会找到一个你同情的人物。
因为我在大学上了中国历史课,所以我觉得《茶馆》特别有意思。
我们大
学生念了好多政治家的书,但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学中国历史,尤其是从老百姓
的观点。
为了彻底地了解中国历史,我们应该学文学作品,虽然我念了好多历
史书,但是没有一本象《茶馆》那样,给我那么深的印象。
我以前念了一些有
关中国*府贪wu的情形。
但是到我看王掌柜被压迫,我才明白政府的贪wu到那么厉害的程度。
美国人不容易承认共产主义有好处,现代的中国跟旧时代的中国无可比拟,在老舍先生的《旧时代的画卷》里,挨饿的人很普遍;卖女儿的人多,虽然我没有看见过很富有的现代中国人,但是我也没看到很贫穷的中国人。
我觉得现在
的中国是值得赞许的。
除了学中国立时以外,我也享受了学老舍的文学作品,他写得太好了,而
且真有地道的北京味儿。
我真羡慕他的写作技巧和才能。
他能包括那么多人物
在一个短话剧里。
每一个人的性格分别的很清楚,他们说的话也明显地表示他
的社会地位。
因为我是个女人,我特别对女性人物有兴趣。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康顺子,
所以我很高兴地演那个角色。
从康顺子的性格,读者可以看出中国女人的能力,他受了一辈子的苦,但是他的精神还很坚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旧时代
的女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但是《茶馆》的故事也暗示这个情况会慢慢儿地改善。
小花代表下一代人;虽然她是个女孩,她的父亲,爷爷,和康婆婆都鼓励她要好好念书,我看了这些女人的情况之后,我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有一次,一
个人问我:“如果你可以见到任何一个人,你想选择谁?”我回答说,“我的曾祖母。
”因为我很想了解我家的历史,我不知道《茶馆》里哪一个女性人物象
我的曾祖母。
《茶馆》里有些语言我特别喜欢。
大傻杨的话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开幕办法。
我从来没听过数来宝。
(我也觉得木坤演得非常好!)观众一看大傻杨的样子就马上知道当时人民的情况,在第一幕时,他说得很活泼,但是到第三幕,他的样
子是“半死半活”的。
我发觉了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话的法子很不一样,差别相
当大!中国人是比较含蓄;他们常用客气话和婉转的话,这是中文最难学的地方!在《茶馆》我们学了地道的中国人的说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两个拜把子
兄弟想娶一个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诉刘麻子他们的奇怪要求,他们当然不直
说出来,反而他们说,“这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没人笑话俺们的交情。
”刘麻子同意,“没人耻笑。
”他们又说,“那你说这三个人的交情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