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丽心灵》编导艺术拍摄背景约翰·纳什(JOHNF.NASH)美国人(1928-),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
影片《美丽心灵》是一部以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础而创作的人物传记片。
该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的全球最高奖项。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6月。
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
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
纳什21岁博士毕业,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
由于博弈论、代数几何和非线性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财富》杂志推举为同时活跃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的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可在盛名的顶峰,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让他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饱受思维与情绪错乱的困扰。
往昔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变成了一个衣着怪异、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为一个游荡在普林斯顿校园里的满怀忧伤的存在。
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唯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摧残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且因为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的领奖台。
剧情描述《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r.John Forbes Nash)。
性格古怪的纳什早年就作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
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
这个"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刻也提不起什么兴致。
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
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
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丛勇他当个伟人。
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洒吧娱乐,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
当纳什观察着这些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奕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密斯的理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纳什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
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
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不久,纳什和艾利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
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
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
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
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
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
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根治的疾病作斗争。
卑谦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
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
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与此同时,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影片整体分析《美丽心灵》是一部以约翰·纳什(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生平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人物传记片,纳什从孤独的天才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到理性的回归,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
该片获得2002 年8 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及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的全球最高奖项。
影片艺术地创造性再现了纳什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其主人公原型纳什因此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美丽心灵》由朗·霍华德导演,讲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福克斯·纳什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纳什跌宕起伏的传奇生命历程。
影片作为一部人物传记,既选取纳什真实的生活素材———从年少有为到成为精神病者、战胜疾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主要的现实经历,又进行艺术的处理,创造性地构建了精神与现实交叉的时空,增加了戏剧冲突。
生命中充满不断博弈的过程,爱引领纳什获得心灵的平静,揭示出天才孤独的处境和女性力量的伟大与坚韧,在其生命的历程中获得完美的心灵。
在视听语言方面,首先,镜头语言的运用娴熟而又巧妙。
影片使人物精神世界的冲突与幻觉外在化,使虚幻的精神感觉变成可视可听的影像,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冲突效果。
纳什从天才变成精神病患者,主要冲突在于心灵的挣扎和迷茫,影片使其实体化为不同的形象,虚幻与现实相结合,表现出精神病患者眼中的世界,不动声色地带来精神分裂的视觉体验。
影片多次运用主观镜头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在纳什进入五角大楼破译密码时,采用旋转镜头来表现面对抽象数字时纳什的思维反应,360 度的镜头旋转带来晕眩感,主观镜头将观众直接引入剧情中,体验主人公的感受,增强主观体验;同时运用景深镜头和特写,前景是纳什思考的近景,逐步放大成眼睛的特写,充斥在画面的一角,具有逼迫感,而后景深是行走的人员,与站立思考中的纳什形成对比,凸显纳什的孤独处境。
影片中白手绢多次出现,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使其之于纳什的意义得到揭示:第一次约会,艾丽西亚帮他整理衣服,送上白手绢,两人彼此吸引,揭开纯洁美好的爱情之旅;当纳什病发,医生要求住院时,纳什焦虑地抚摸着白手绢,独自坐在床边,满含对妻子的不舍;最后纳什获奖后亲吻白手绢,寄托着纳什对妻子全部的爱意和感谢。
白手绢成为爱情与亲情的纽带,白色象征着纯洁,犹如两人的爱情不受任何污染;白手绢伴随着他从天才到疯子,再到成功的巅峰,一生不离不弃,相知相伴。
其次,影片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具有选择性和独特性,仅仅选取纳什真实生活的一些片段,同时艺术性地构建和外化其精神幻觉世界,呈现出幻想与现实并存的时空:一方面是纳什的幻想世界,既有温馨的舍友及小女孩,又有惊险刺激的枪战追逐;另一方面是现实世界,如沉闷的家庭生活及校园中人们的嘲笑,虚幻与现实时空的交叉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效果。
再者,影片色彩具有二元对立性:一方面是暖色调的场景,如淡黄色的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那样的宁静与祥和;另一方面是冷色调的幻想世界,身穿黑色制服的特工,黑暗空旷的工作室,冰冷的机器设备,没有温度,充满压抑。
暖色与冷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与幻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暖色暗示着心灵的平和,冷色则充斥着不安与躁动,带来心灵的伤害。
最后,音乐的匠心别具与剧情相得益彰。
该片的配乐由曾为影片《泰坦尼克号》作曲的詹姆斯·霍纳创作,影片开始由钢琴和管弦演奏,配合低沉的女声吟唱,营造出神秘而又紧凑的氛围;在汽车追逐的一场戏中,采用间断的打击乐突出枪声的清晰,紧张的追逐和缓慢的打击相结合,快中有慢,静中有动,使气氛更加压抑低沉;在片尾部分,渐渐采用舒缓平和的乐曲,影片结束在婉转悠扬的女声独唱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影片前后呼应,形成完整的对照。
年轻的纳什和竞争者马丁下围棋,纳什因为输了棋局而惊慌失措,撞倒了棋盘,他的心灵是脆弱的;多年后再在同样的位置下棋,早已时过境迁,这时他平静地面对一切,年华老去,沉淀的是弥足珍贵的友情。
初入教工俱乐部的纳什,看到别人向教授献出自己的钢笔,这给年轻的纳什带来深深的压力,埋下精神分裂的伏笔;多年后,当年老的他再次走进同样的房间,人们纷纷向他献出钢笔,纳什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
这一过程漫长而又艰辛,谁能理解其中的滋味?犹如纳什画在窗玻璃上的数学中表示无穷大的符号,窗外是骑着自行车在地上不断重复着这一符号形状,兜兜转转,从起点再到终点的契合。
相同的点,不同的过程,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环境依旧,岁月的沧桑刻在了人的脸上与心上,擦不掉抹不去时光的痕迹。
后期分析该片中五角大楼办公室的场景,是在福德汉姆大学布朗克斯学院(的基廷礼堂)的地下室拍摄的。
同样是这间房子,还在《驱魔人》中用于拍摄乔治敦大学语言实验室的场。
诺贝尔颁奖典礼是在新泽西表演艺术中心的严谨礼堂拍摄的。
为了这一个场景,摄制组光是在布景和化妆等等方面就花了超过8个小时的时间。
然而,随后在大厅里的场景又是在别的场地拍摄完成的。
和理查德·索尔在走廊的一段戏中,纳什被嘲笑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哈维”。
这是参照了电影迷离世界。
纳什第一次看见帕彻的时候,把他称为是“老大哥”,这是参照了乔治·奥维尔的小说《1984》。
后来,我们看见纳什办公室的房间号码是101,这也是此书的一个参考。
在纳什被拖到会堂这场戏中,约翰·纳什的一个儿子出演了勤务兵。
片尾快要结束的时候,约翰·纳什盯着自己喝的茶发呆,来源于一次真实。
就在罗素·克洛会见真实的约翰·纳什时,他花了15分钟的时间沉思,来决定是喝茶还是喝咖啡。
电影中罗素·克洛和詹妮弗·康纳利之间的一场爱情戏被剪掉了。
安东尼·利普和亚当·戈德堡扮演纳什的助手索尔和本德。
经常可以看见他们一起出现在电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