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文培训知识汇编

公文培训知识汇编

公文写作一、公文写作的目的1.辅助领导决策2.沟通公务信息3.实现管理职能4.展现组织形象5.提高工作效率二、公文写作特点1.受领导之命,代机关立言2.靠集思广益、群众行动3.有特定读者对象,内容针对性强4.事关公务活动,政策性强5.通常刻不容缓,时效性强6.讲究规范表达,不求标新立异三、公文写作步骤(一)接收任务,领会领导意图1.领导意图的表达方式(总体的、具体的、明确的、暗示的、确定的、不确定的)2.获取领导意图的途径和方法(主动询问、领导批示、讲话材料、平时谈话)(二)围绕主题,广泛收集资料1.现有文献2.深入实际3.政策法规4.互联网(三)总体构思,拟定写作提纲1.内容2.顺序3.结构(四)落笔成文,草拟公文文稿(五)加工修改,确保文稿质量四、公文主题(一)要求1.正确2.务实3.集中4.鲜明(二)依据1.领导意图2.工作需要3.实际材料4.政策法规五、公文正文结构1.开头(行文依据、行文目的、行文背景、引叙来文线索、交代结论意见、提出问题)2.结尾(号召式、总结式、强调式、说明式、请求式、意尽言止)3.层次(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总分式)4.段落5.过渡(总之、因此、为此、综上所述、由此可见)6.照应(题文照应、前后照应、首尾照应)第一讲应用文写作概说概念应用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或私事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某种惯用格式的一种交际工具。

公务类应用文与私务类应用文;文艺类作品与实用性文章;实用性文章与应用性文章。

第一节应用文的分类一、党政机关公文类(15种,2012年7月1日施行)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附:1.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13种)命令(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通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 号)详解4.新旧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区别二、通用文书类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简报等三、专用文书类财经文书、外贸文书、法律文书、旅游文书等四、日常文书类书信、请柬、条据、聘书等五、科技文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等六、新闻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一、文体的实用性二、对象的明确性三、格式的惯用性四、内容的时效性第三节怎么提高公文写作能力一、加强自身修养(“文如其人”、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积极、社会实践活动)二、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法制观念三、提高文字表达能力(遣词造句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运用标点能力)四、苦练公文写作基本功五、掌握积累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各种知识第四节公文的语言一、用词力求明晰准确,避免发生歧义和误解二、句式整齐、周密、严谨、简练;句子结构完整,很少省略三、不能用倒装、“反语”等修辞手法,也很少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四、要使用相对稳定的书面语言词汇,不能使用日常口语和方言五、同义词的差别(现在—兹、办法—措施、安排—布置部署、这—此、私下—擅自、指示—意见))六、相对固定用语(“特此函达”、“妥否,请批示”、“是否得当,请酌”、“贯彻执行”、“欣悉”、“值此··之际”、“为盼”、“为荷”)七、语气词(“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要听、不要拿)第二讲党政公文第一节党政公文的格式一、党政公文的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2.法定的权威性3.明确的时效4.作者和阅者的特定性5.特定的格式和语体二、党政公文的格式分为三大部分:版头部分、主体部分、版记部分1.版头部分(文头,在红色反线上方)(1)份号(重要和涉密公文)(2)密级(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30年、20年、10年)(3)紧急程度(特急、加急、平件)(4)发文机关标志(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大号字体,套红)(5)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6)签发人(7)区域界限(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2.主体部分(1)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2)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3)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4)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5)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6)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7)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

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8)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9)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3.版记部分(1)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

抄送单位之间用逗号停顿,结尾用句号)(2)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3)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党的机关公文才有份数)第二节行文规则一、公文的行文关系1.隶属(上下级)关系:(国务院—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2.平级关系(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区交通局—镇政府)3.不相隶属关系:(某大学—区政府、区政府—区人大)二、公文的行文方式1.根据发文机关划分:单独行文——联合行文2.根据受文对象划分:(1)纵向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普发行文普发行文:发文机关向所属所有的机关一次性行文。

通行行文:发文机关向隶属机关和非隶属机关、群众一次性泛向行文。

(2)横向行文(不相隶属关系)多级行文:发文机关向直接上级并向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向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

多级下行文,就是指党政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同时下达几级机关的一种行文方式。

比如,党中央的一些文件,往往采取多级下行文的方式,发到县团级以上的各级党组织。

采用这种多级下达的行文方式,可以使下属几级党组织迅速而及时地传达最高领导机关的文件,便于及时、全面地领会和贯彻文件的精神,免去了逐级传达和层层转发的环节,达到提高时效的目的和要求。

越级行文是指下级机关越过自己的直接领导机关向更高的上级领导机关直至中央或上级机关可以跃过直属下级直接向最基层单位的行文。

是行文方式之一,也是一种非正常的行文方式,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能轻易采用。

那么,在什么特殊情况下才能进行“越级行文”呢?1.迂有特殊重大紧急情况,如战争、自然灾害等,如逐级上报,可能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时;2.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长期未得到解决的重大问题;3.上级领导或领导机关交办,并指定越级直接上报的事项;4.对直接上级机关或领导进行检举、控告;5.直接上下级机关有争议,而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6.询问、联系无需经过直接上级机关的一些工作问题等。

7.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为使文件精神尽快与群众见面,以便更好的贯彻执行,采用电视、电脑、电话、广播、报刊等方式行文。

三、公文行文规则1.依据隶属关系行文的规则(党政分开行文)2.上行文的规则(1)要单头主送,不要多头主送(2)要逐级行文,不要越级行文(3)要向机关行文,不要向领导者个人行文(4)请示的行文规则一文一事,不能一文数事;请示可以抄送其他上级机关,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请示与报告不能混用,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3.下行文的规则(1)按照职权范围行文(2)部门之间应当经过协商一致,方可就有关问题向下行文4.平行文的规则(同级或准同级)第三节语言特色一、准确性概念准确,避免歧义;措词得体,防止误用;把握分寸,褒贬得当;前后照应,杜绝矛盾;细心检查,排除错漏。

例如:1.没有能源的开发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2.这些谬论在铁的事实面前是雄辩不了的。

二、庄重性公文语言必须文雅庄重,严肃认真,不能油腔滑调,胡吹瞎侃。

1.把握文体特点,把准文章语言基调。

命令、决定、决议——庄重严肃;法规——讲求严谨、确切、利落。

2.注意接受心理。

上行文——尊重而不阿谀讨好;下行文——谦和但不失度;平行文——以诚以礼相待,多商量,不打官腔,互相尊重。

三、简洁性语言必须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开门见山,不玩文字游戏;使用规范化公文用语,不用文学语言,不使用夸张、双关、隐喻;使用规范化简称;多用陈述句、祈使句;慎用多义词。

四、规范性讲“普通话”,不说“方言”;使用规范的现代书面语言;使用规范的词语;使用规范的文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五、严谨性不仅指具体语句的严谨,还包括整篇文章的结构表达上的严谨。

六、平实性语言平直自然,通俗易懂第三讲常用公文文体写作第一节决定一、概念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二、特点1.约束性2.广泛性3.稳定性三、类型1.指挥性决定(1)宣告性决定(2)法规性决定(3)奖惩性决定(4)变更或撤销性决定四、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日期第二节公告一、概念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二、特点1.告知的对象广泛;2.宣布的事项重大;3.篇幅简短三、结构1.标题2.正文3.落款第三节通告一、概念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种类1.法规性通告三、结构标题——正文——落款四、公告与通告的异同(一)相同点1.传播范围广泛;2.都是告知性公文。

(二)不同点1.发文机关不同;2.内容特点不同;3.公布范围不同。

第四节通知一、概念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二、特点1.发布性;2.指示性;3.中转性;4.周知性。

三、分类1.指示性通知;2.批示性通知;3.事项性通知;4.知照性通知;5.会议通知;6.任免通知。

四、结构1.标题;2.主送机关;3.正文;4.签署和日期。

五、通知与通告的区别1.适用范围:通知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2.告知对象:通知的对象一般只限于某些人或某些单位,通告的对象一般是社会公众。

3.实施要求:通知的事项一般需要办理或执行,通告的事项一般只需要遵守和知晓。

4.发布方式:通知按照管理系统逐级下达,通告一般要公之于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