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这么一句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人人可得的大成果。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讨论交流的方式,是学生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求同存异。

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当我们要求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有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然在讨论,但没有围绕问题展开,而是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只有个别人在说,其余成员无动于衷。

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收效不大,甚至无效。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于是,我将“小组合作”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并做下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按照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优等生,B类中等生,C类后进生,在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以4-6人为宜,创建学习小组。

二、组长的选任与培训。

小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与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动力。

所以更重中之重
是选出合适的尽职的小组长。

我们可以确定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定期选任、公平竞争。

有了组长还要对其进行培训,老师要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需要组长亲自做,什么事情可以放手组员做,这些“行为”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进行具体要求。

三、小组的评价与奖励。

我们学校为每班提供了《小组捆绑评价手册》,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容或自己再新增一些评价内容对小组一天、一周、一月进行分别评价、计分,对小组及其成员的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加扣分。

为此,我专门在教室的黑板右侧设置了《小组考评栏》,记录各个小组每天的加扣分情况,考评内容包括作业、合作、展示、倾听、点评等,以及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早操、纪律、早读等也可纳入加减分的范围,由各小组长、值日班长、正副班长负担考评、记录,每周考评第一名的小组可以享受一次“无作业日”,最后一名的小组加罚作业三天。

一周一次小结公布,一月一次总评,最后将一月总评后的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展在教室外的《成长的足迹》的考评栏上。

这样既能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鼓励,又对后进的小组以惩戒警示和促进。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选好合作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

我们要将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集体研究,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生活性或热点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的载体。

于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预习课上的小组合作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中,预习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租课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中,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前预习,比如教学中需要的资料的查找,以及课前预习卡的完成。

预习上,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首先对小组内对自己的预习成功进行交流。

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就更加丰富了,预习卡
上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

这样教师教得也轻松了,学生学得也愉快,效果也不错。

二、识字课上的小组合作
认识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简单重复的识字教学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每次上识字课的前一天,我总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归纳本单元的难写字,易错字,多音字,并归纳识字方法。

学生课前会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认真归纳,总结。

特别是在识字方法上,学生总能呈现出让你意识不到的好方法,如字谜识字法,形声字识字法,字意识法,形近字识字法,儿歌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等等。

所以,识字课上,我会留足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交换见解,相互提醒、补充,在全班交流,加深印象。

这样做,完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阅读课上的小组合作
在阅读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重点选择靠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涉及面广的,学生回答不全的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补充、否定、反思、调控,最终达成共识。

四、展示分享课上的小组合作
展示课上,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等活动。

需要各小组成员在课前合作准备,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课堂有良好的展示。

所以,展示课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型,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五、作文课上的小组合作
习作课上的合作,我们可将重点放在习作修改上。

先让同学们将自己写好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自我评价。

然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评,小组内的几个同学一起修改每个成员的作文,修改的重点放在找错别字、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等上面。

这样合作评改作文的方式,可以做到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六、综合性学习课上的小组合作
语文教材中至少会编排有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就要求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

往往要求小组内首先制定计划,如,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人员的分工等。

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分派的任务各自去完成。

然后将所有成员完成的任务汇总在一起,就构成了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这样,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努力去研究,去实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从不同的思想交流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将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