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 章 一般总供给曲线

第8 章 一般总供给曲线

第八章一般总供给曲线(6)授课框架:总结上次课总需求曲线主要内容推导一般总供给曲线AS: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的主要特点和政策含义(1)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相互替代(短期);(2)工资和价格对总需求的变动反映迟缓——工资粘性(工资、价格粘性的存在是造成替代性的主要原因);(3)工资粘性的理论分析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错开定价理论菜单成本协调问题(4)菲曲线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表现形式;WN曲线的推导和特点(WN曲线也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总供给曲线AS推导及特点AS-AD模型运用:——货币扩张效应分析(短期和长期)(1)用AS-AD模型演示货币的长短期效应(2)小结现代货币主义思想,(对比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3)理性预期对货币的看法——财政扩张效应分析(短期与长期)补充:供给学派观点图解说明(第五章88页图解)——逆向供给冲击(对70 年代后菲利普斯曲线变异的一种解释)(1)模型修正与总供给曲线的修正(2)用AS-AD模型演示逆向供给冲击的长短期效应小结AS-AD模型(附: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

总供给理论中的关键问题是为什麽名义工资对需求变动调整迟缓,为什麽工资是粘性的,而不是充分弹性的。

(并非充分快速调整、伸缩以确保每一时刻的充分就业)AS 曲线推导是建立在古典主义劳动市场均衡分析基础上的,劳动市场均衡分析与推导总需求曲线所用的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在方法论上完全不同,这应看作宏观经济理论的逻辑缺陷。

一、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 )定义: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一种反向变动关系。

(英国1861-1957工资行为的研究成果))(μμε*--=gWgW工资增长率ε 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的灵敏度(衡量粘性大小的指标)μ*自然失业率(解释)μμ*-相对于充分就业经济状况的失业变动图形1—菲利普斯曲线及解释 图形2—相应的劳动力市场分析性质讨论:菲利普斯曲线逐渐用来刻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菲曲线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

它表明政策执行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组合(短期的权衡),永久性的失业-通胀的权衡关系是错误的。

(长期菲曲线—古典情形的菲曲线与短期菲曲线对比)菲利普斯曲线隐含表明:工资或价格对总需求的变动反映迟缓。

工资呈现粘性(与古典情形AS 曲线所隐含的经济意义相对比)(结合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结合长期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工资、价格粘性存在的原因(结合七版教材p98“6.3 工资-失业关系:为什麽工资是粘性的” 原因讨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卢卡斯等发展起来的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理论)发展一种总供给理论:以原始的菲曲线所提供的见解力为基础,并试图解释70-80年代通胀与失业率为什麽与传统菲曲线相差甚远(预期、供给冲击的作用)菲曲线将通胀与失业联系在一起,总供给曲线将价格和产出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者是研究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形式。

二、工资与就业的关系(WN 曲线)WW g N N W N W11--***-=+-=μμ注:这里要对失业率的定义给予解释说明带入菲方程改写:NN WW N W **----=-ε11WN 曲线: N W NW W *--+-=11)1(εε性质:(工资构成讨论)本期工资等于上期工资(体现出工资粘性),伴有就业水平(相对于充分就业)的某种调整。

如果处于充分就业状态NN *=,则本期工资就等于上期工资。

如果就业水平高于充分就业N *,则本期工资高于上期工资。

反之亦然。

(斜率讨论)如果ε很大,则工资对就业调整的变动敏感,跨期之间的工资联系(1-ε)越弱,粘性就越小,就业对工资就有较大影响,WN 曲线越陡峭。

(移动讨论)WN 曲线将随时间而移动,如果本期N 超过充分就业水平N *,下期WN 曲线向上移动。

(图示)注:WN 曲线与菲曲线的一致性。

附:关于工资粘性存在的原因讨论(1) 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劳动力市场图解)工资是完全灵活,可伸缩的。

只是由于工人预期的短期错误,工资调整缓慢。

工人单方面信息不完全。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卢卡斯、费尔普斯(2) 协调问题厂商不可能聚在一起协同价格上升事宜,每家厂商只能通过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货币存量变动(问题背景)的效果时,才缓慢提高价格。

(3) 劳动契约-----错开定价理论并非所有工资都能同时协商,日期是错开的。

这导致工资面对需求变动不能马上做出充分调整,只是先后被重新协商,相互超越,逐渐趋向充分就业均衡水平。

代表人物:曼昆三、AS 总供给曲线(短期)推导(1) 生产函数 aN y =注意这里生产函数的短期性 (2)成本工资与价格 w azp +=1该公式是微观厂商定价的普遍规则,与要素报酬分配理论之间并无冲突。

(3)WN 曲线 )1(1NNw N w **--+=ε总供给曲线AS ))(1(1y py p *--+=λ其中 y*=ελ性质:产量与就业变动对现行工资影响越小(ε越小,相应λ越小,粘性越大),总供给曲线越平坦。

总供给曲线位置取决于上期价格水平p1-。

总供给曲线随时间移动(如同WN 曲线)。

曲线上一个重要点:当Y Y *=时,P P 1-=。

AS-AD 模型运用:四、货币扩张效应(需求冲击)(AS-AD 模型长短期效应作图)(IS-LM 模型图解说明实际货币余额和利率不变) (劳动力市场图解说明实际工资不变)小结: 货币扩张短期对产量有影响,长期对产量没有影响,利率、实际货币余额、实际工资不发生变化。

长期表现为货币中性。

这里集中体现出货币主义的思想。

(货币长期呈中性,短期有效应;货币是影响物价的唯一的重要因素;货币通过先影响产出,然后最终传导至物价上去)。

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政策有效性)趋同(在一定程度上)。

现代货币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细微区别在于:古典主义认为货币政策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无效的——AS 呈现古典情形;现代货币主义没有这麽极端,认为货币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但长期是无效的。

理性预期学派对货币政策的看法又与现代货币主义有细微差别:前者认为由于公众的理性预期,导致被公众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也是无效的。

只有没有被公众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但从长期来讲,公众迟早会正确预期到货币政策给经济带来的影响程度如物价水平,因此,长期来看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五、财政扩张的长短期分析(需求冲击)(AS-AD 图解说明)举例:供给学派的观点评介(税率下调,可以极大的刺激供给,导致税收收入不降反增)(说明教材88页图解的问题并给出AS-AD 图解说明)六、逆向供给冲击长短期效应(生产冲击)针对70年代宏观经济事实,有助于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变异。

供给冲击是对经济的一种扰动,首要影响是移动总供给曲线。

(把原材料价格纳入总供给曲线)p m w az p θ++=1 ——冲击后的定价规则令PPmm=ρw aZ P m+-=111ρθ )1(1111NNwN aZ P m**--++-=εθρ))(1(111y ppy p m*--+-=λθ——冲击后定价可分解为冲击因子和冲击前(-1期)的定价信息的组合修正后AS 曲线: ))(1(1y py p *--+'=λ 其中pp11-->'pm上升(逆向供给冲击)导致AS 曲线向上移动。

(长短期作图)小结: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短期产量减少(衰退)和价格上升(通胀)并存。

长期产量回到原均衡产出,价格也回到原均衡水平,但实际工资减少,供给冲击在经济中留下痕迹(哲学命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谁的名言?)。

逆向供给冲击可以解释违背传统费利普斯曲线的变异点。

解释其正向变动的路径(↑↑μπ,)。

七、 小结AS-AD 模型(附:实际商业周期理论)关键:需求冲击只能导致产出的暂时性波动。

Nelson 和Plosser 实证结果证明:现实世界中产出的波动大部分属持久性波动,而非暂时性波动。

RBC 主要观点——产出的波动来自于经济中的真实冲击(如生产效率冲击),货币政策调整这类的需求冲击不是解释产出波动的理由。

RBC 理论已不是严格意义的波动理论,应属增长理论部分的内容。

关键术语:货币中性neutrality of money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粘性wages sticky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供给学派supply side economics货币主义monetarism实际商业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逆向供给冲击adverse (reverse) supply shock作业:商学院——P90技术题(2)P116技术题(1)(2)(3)双学位——P90 技术题(2)P116技术题(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