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及“如何进行神话故事教学”的研修心得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嫦娥奔月》一文以素朴而优美、准确而晓畅的语言讲述了美丽善良
的嫦娥为了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容通俗易懂,情节曲折感人,插图美轮美奂,是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训练学生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经典,感悟神话故事中的美的好教材,能滋养学生的灵魂,为学生注入神奇的生长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理解课文容,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感受文章的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2、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文中所蕴涵的各种美;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进行课堂说写训练。
3、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容;读懂课文容,感受人物的品质;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吗?(是人们期盼团圆的中秋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期盼团圆的节日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课题质疑)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说说你们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
2、讨论:为什么后羿要射日呢?(让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得出后羿射日的原因,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3、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在文中画出有关动词。
(引导学生抓住“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等词语重点理解,这些词语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突出这些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想:逄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
(出示课件)
2、讨论:逄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寻找、评读一系列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
嫦娥的善良机智,舍己为民的品质有表现在哪些地方呢?(通过找词语、品句子,体会嫦娥的品质)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文中空白:“他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1)、“机智”、“周旋”分别是什么意思?2)嫦娥是怎样机智的与逄蒙周旋的?3)演一演“嫦娥机智地与嫦娥周旋。
)
4、嫦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吃了仙药,结果怎么样了呢?(先看图,再读第六自然段,重点体会语境的美)引导学生抓住“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语感受语言美,通过品位叠词的妙用来体会其中的好处。
5、你觉得这句话写得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指导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在朗读时要注意放慢语速,尽量把嫦娥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教师读,学生自由读;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带入嫦娥飞天的境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美。
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嫦娥升天的境况,给学生以视觉冲击。
四:精读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
2、从“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体会后羿当时找妻子的急切心情。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急切心情。
学生读书,互相评议,互相提高。
4、交流:乡亲们想念嫦娥的原因,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又体现在哪儿呢?
5、嫦娥奔月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同时也流传下了一个节日——中秋节。
大家学过了这个故事,谁能说出这个故事的涵呢?
五:合作交流。
深入理解人物的特点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掌握
六:全面感悟,体会文中的美,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交流学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2、交流讨论: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你能说说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哪些美呢?在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七、复述故事
1、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象故事是怎么发展的。
2、指名说说这个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求学生列出复述提纲。
3、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八、迁移训练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到了,月朗星稀,嫦娥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假如你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嫦娥曾经的邻居,会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作为新时代的儿童学了课文,了解了嫦娥,你又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呢?
结束总结:同学们,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
《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但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它,就是因为故事中蕴涵着动人的美。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认识了故事中的人物,了解了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尤其是欣赏了课文中所流淌的美。
相信。
通过学习,更能激起同学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也希望同学们多读一些优秀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9 嫦娥奔月
后裔力大无比
嫦娥善良机智舍己为民
逄蒙奸诈贪婪
如何进行神话故事教学的感受神话故事是小学语文课本里一项重要的容,如何进行这一部分容的教学,对于学生能否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受到神话故事的浸润,感受古典文化的涓涓清泉,从而使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的血液,以滋养他们的灵魂,提升他们的人生品位,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很有帮助。
因此,教好这部分的容,值得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与研究,加之这次国培的学习,下面以《嫦娥奔月》一文为依托,就这一话题谈一简单的感受。
一:以故事开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入选小学课本里的神话故事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品,数千年来一直流传下来,无数的人为之倾倒,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更加感到神奇了。
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容的学习学生兴趣高涨,不仅愿学乐学,而且充满好奇与神秘。
当我们再以讲故事的形式开篇,学生则更加兴趣盎然,充满期待。
上课伊始,我以中秋节为话题,设疑中秋节的来历,学生迫切寻求答案,学习精力一下地集中起来了,个个凝神静气,全神贯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振林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相信学生兴趣被激发了,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从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学习神话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学习他们的为人处
事方式,以提升自己的品味。
所以,在《嫦娥奔月》一文中,我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地读课文,找关键词语,析关键语句,感悟文中空白,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比如,我让学生抓住“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这一句,通过抓关键词语,再现课文一幕,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作。
)再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将人物的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等容填入表格。
同时通过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等程序进行,学生参与积极,完成任务顺利。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课堂上以不同人物的身份与嫦娥对话的环节就是最好的体现。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
”
三:从表达方式切入,赏析文中流淌的美。
本文语言素朴而优美,准确而晓畅,处处流淌着美。
后羿的壮美,嫦娥的柔美,夫妻的甜美,文字的优美,主人公的品德美,加之美轮美奂的意境等,可以说本文美不胜收。
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么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呢?教学时我主要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分析文中所体现的美。
比如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品叠词的妙用,想象嫦娥升天的情景,多媒体动画的再现,都有效地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
著名的特级教师高林生说过:“只有把文字描述的场景还原、再现,把教师、教材和学生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和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学生也只有发现知识间的相似性,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
”可见,使学生真正地走入文本,是教师教学目标的最高追求。
研修结论与反思:神话故事教学要以挖掘故事本身的趣味性与神秘感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故事情节为载体,提炼人物的精神品质;要以故事中所呈现的精华为抓手,感悟古典文化魅力;要以故事的渊源历史为诱饵,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这只是本人的一孔之见,未经过任何研究,更未能得到专家的指点。
对照国培专家周卫教授的课例研修报告的要求相差甚远,只是应付作业而已。
农村小学的教研就是这样,缺乏有志从事教研的人员,个别有想法的人员只能单打独斗,效果甚微。
本人渴望能得到指导,期盼能寄宿于某个研究团体,为团体提供第一手的农村资料,从而得到雨露的滋润,希望老师能给指点指点,深表意。
神话故事大多容浅显,但却以神奇的想象和优美的文句,吸引着学生,学生爱读,所以在神话教学的课堂上,处处泛着人性的光辉,在读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到神奇的地方,交流体验,只有学生心的需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才能发展出真正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