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畸过程中的埋伏牙处理

正畸过程中的埋伏牙处理

正畸过程中对埋伏牙的处理
定义:超过换牙年龄的牙长期埋伏在牙槽骨内,或由于种种原因使其萌出道受阻而不可能萌出的牙称为阻生牙。

对阻生牙的矫治属于早期预防性治疗
一.病因
1.人类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牙量大于骨量,临床上常见为第三磨牙及上尖牙的阻生。

2.乳牙早失引起,尤其是乳磨牙早失造成6向近中移动,引起4的垂直埋伏阻生。

3由于
替换时间最晚,致其近中腭向倾斜阻生。

3.上3牙胚位于上颌窦的前壁或眼眶下面,位置较高,萌出路径较长。

4.由上颌侧切牙的牙根过短或缺失引起3的萌出位置异常,腭向异位的可能性增加2.4倍。

5.乳牙滞留,乳牙残根,多生牙,先天牙胚受损,牙齿萌出顺序异常,牙冠囊肿,牙瘤,
牙龈纤维增生,牙根早熟,恒牙萌出道上有致密的骨质形成。

6.颌骨或基骨发育不足引起。

7.全身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不足或佝偻病,发热性疾病,不规则的肌肉压力
均可以是阻生牙的原因。

二.危害
1.阻生牙致牙弓形态的不完整,不对称,中线偏移。

2.上3的缺失引起上颌尖牙保护颌的缺失。

3.妨碍正畸治疗。

4.引起骨粘连,牙根外吸收,以及在外伤时的牙槽突骨折。

5.尖牙异位萌出引起侧切或中切牙的牙根吸收。

6.影响咀嚼功能,影响颌骨发育。

7.对全身的影响,各种炎性反应,头痛或神经痛。

三.早期诊断
萌出过程正常的上颌尖牙,在萌出前1~1.5年,可在唇侧前庭沟处能摸到硬性隆起。

有资料表明男孩13.1岁,女孩12.3岁时,80%的尖牙已萌出。

因此在8岁或9岁时应开始注意尖牙的情况以便及早发现错位的尖牙,特别是对有家庭史、上侧切牙过小或先天缺失的患者。

(一)临床检查
通常在上颌颊部前庭沟或腭侧、侧切牙远中区域进行扣诊,估计或确定未萌尖牙的位置。

如果未萌尖牙完全唇侧萌出,可以在该区域扣及骨性隆起。

临床出现下面的症状可能预示者尖牙阻生:
1.恒尖牙萌出迟延(即超出萌出时间较久)或乳尖牙的长期滞留。

2.10~11岁时在尖牙的正常位置上摸不到尖牙隆起或左右侧尖牙隆起有明显差异。

3.侧切牙远中腭侧存在骨性隆起。

4.侧切牙的萌出延迟、牙冠远中倾斜或形态异常。

5.临床上如果发现双侧侧切牙远中牙槽骨不对称,可以借鉴全颌曲面断层片,了解
和证实尖牙发育和不对称的位置状况。

(二)X线片检查
如果临床检查怀疑尖牙阻生,可以使用X线片进一步检查。

一般X线片可见恒牙胚已形成2/3,但与恒牙正常萌出时间或与口内其他同名牙的萌
出时间相比要晚得多,或不能萌出而在牙槽骨内出现位置异常。

若有条件者可拍摄前部齿槽断层片,以精确确定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是唇向或者腭向、侧切牙牙根是否受累。

侧切牙牙根受损在根尖片上常常不能确诊。

四.矫治
(一)治疗原则
1.拔出乳尖牙,防止侧切牙牙根吸收。

2.外科导萌,正畸排齐尖牙。

3.必要时拔出尖牙。

正畸治疗很少拔出尖牙,唇向异位的上颌尖牙更禁忌拔除。

尖牙拔除的适应证为:
(1)尖牙位置极度异常,例如:高位且横置的埋伏上尖牙。

(2)尖牙位置造成移动的危险,例如尖牙埋伏于中、侧切牙之间。

(3)尖牙粘接。

(4)尖牙牙根存在吸收性或外吸性,尖牙囊肿形成。

(二)治疗
1.上颌尖牙阻生的早期处理
(1)如果早期诊断确定上颌恒尖牙阻生而牙弓不存在拥挤时,拔除乳尖牙后绝大多数阻生的恒尖牙可以正常萌出。

拔除上颌乳尖牙使恒尖牙自行萌出的适应证为:①牙弓无拥挤;②尖牙腭向异位;
③年龄10~13岁。

(2)对伴有牙列拥挤的病例,单纯拔除乳尖牙对恒尖牙的萌出并无帮助,必须同时扩展牙弓、解除拥挤,才能使恒尖牙正常萌出。

2.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处理患者年龄超过14岁而上颌尖牙仍未萌出者,应考虑到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可能性,并以X线检查确定尖牙的位置、发育和形态。

其治疗方法如下:
(1)外科开窗暴露尖牙冠,再用正畸方法使尖牙入列。

(2)如果埋伏尖牙根据情况必须拔除,则可选择以下方法:①正畸方法,用第一双尖牙代替尖牙;②修复尖牙或种植;③自体移植。

其中以外科开窗后正畸牵引的使用最为广泛。

(三)常用的矫治方法
从正畸角度,对阻生牙的矫治方法大体分为助萌矫治法和牵引导萌矫治法。

1. 助萌矫治法
适应证:牙齿间隙不足而致萌出道受阻,且有萌出能力的阻生恒牙。

X线片示牙体形态正常,阻生牙位置基本正常,根尖孔未完全形成且无疼痛等病理征。

(1)推磨牙向远中:常用于矫治埋伏的第二双尖牙,总体设计不考虑减数矫治,在固定正畸完成牙列排齐后,在第一双尖牙托槽与第一恒磨牙颊管间置镍肽螺旋推簧,拓展间隙。

前牙段做整体支抗,必要时增加颌间牵引。

第二双尖牙在获得有效萌出间隙后常可很快地自然萌出。

(2)局部开展间隙:多用于尖牙和上切牙的埋伏阻生,在埋伏牙两侧领牙托槽间置镍肽螺旋推簧开展间隙,等待埋伏牙自然萌出后常规矫治。

(3)减数矫治:多用于尖牙和第二双尖牙阻生的矫治,总体设计需减数矫治,一般
多对称性拔除很少埋伏的第一双尖牙。

2. 牵引导萌矫治法
(1)适应症:已无萌出能力的埋伏牙及尚有萌出能力的异位牙。

如近远中倾斜埋伏的上尖牙,牙体形态正常。

(2)方法
①开窗自然萌出:对于牙体正常,轴倾度正常的埋伏阻生牙,或预计不能萌出的牙齿。

首先不必急于粘接牵引附件,而是任其自然萌出,但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萌出道的情况。

②直接粘接牵引导萌:主要适用于较浅的粘膜骨膜下的埋伏牙,开窗后直接粘接附件牵引。

牵引的力源和方式可为弹力线、橡皮圈、镍肽丝辅弓,选择可根据病例埋伏牙的情况和医师临床经验而定,牵引力为30~50g。

③口腔内科辅助牵引导萌:适合于深部阻生齿,如上唇鼻底部的软组织阻生及深部骨组织的阻生。

开窗后不便或不易直接粘接附件:估计术后创面完全愈合或附件粘接效果欠佳可能脱落者。

④自攻螺钉附件法:适用于牙体异形,不易粘接,牙面光滑,但釉质发育良好的阻生牙。

五.矫治注意事项
1.对于尖牙阻生的患者,必须首先通过X线片和口内检查,必要时拍摄CT片,
对埋伏牙进行三维准确的定位后,才能正确的选择手术进路和暴露的方法。

2.由于牙齿萌出要通过附着龈而不是通过齿槽黏膜,否则龈缘很不美观,并可能
造成牙周问题。

所以外科手术暴露埋伏牙设计皮瓣及手术切口非常重要,若埋伏牙
位于下颌或是上颌的唇颊侧,切口应从齿槽顶开始,以便附着龈能够转移到牙冠暴
露的区域,若埋伏牙位于腭侧,一般就近切开暴露埋伏牙冠,如果X片显示根尖
孔闭合后,即使牙齿借助正常的萌出道,也需正畸力使其就位,外科手术暴露埋伏
牙后,应尽早的开始牵引,最迟不得超过2~3周。

因此手术前固定矫正器应安放完
毕。

3.埋伏牙常由于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当总体设计不考虑减数矫治时,一般可通
过推磨牙向远中、局部开展等矫治手段能够获得半个乃至一个双尖牙的间隙,同时
使近中移动的磨牙回到中性牙合关系中线得以矫治。

若排齐牙列,改善面型需要间隙时,需减数矫治,减数矫治多拔出第一双尖牙,一般不考虑拔除埋伏的第二双尖牙,因为其手术难度大,易伤及邻牙及牙周组织,
遗留的三角形的间隙矫治呈根平行有一定难度,也不利于前牙段拥挤的排齐和磨牙
支抗的控制,同时因尖牙形态和功能重要,对其埋伏应尽量矫治,除非牙胚形态和
位置异常,才考虑拔除。

4.在使用酸蚀剂时,要注意保护骨皮质免受化学性的不可复性损伤。

避免开窗引
起感染及牙槽骨的吸收,引起埋伏牙的粘连。

5.牵引导萌时牵引力应小(30~50g),以免刺激牙髓组织或引起牙周组织的炎症,
致龈退缩及上皮迁移。

另外,在牵引导萌过程中,要定期拍片,了解牵引方向以阻断其对邻牙的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