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口语化倾向考察

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口语化倾向考察

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口语化倾向考察
本文以上海某高校部分留学生汉语作文语料为基础,分析归纳留学生汉语作文的口语化类型。

通过让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对留学生作文进行修改,并对修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留学生的作文中是否存在口语化倾向,具体有哪些表现;2.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修改后的语料与原始语料在词汇、汉字的使用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标签:留学生汉语作文口语化语料库
截至目前,使用语料库的方法研究留学生作文的口语化倾向的论文并不多,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2003)曾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进行分析,他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胡晓慧(2008)曾对留学生作文中的口语体倾向进行研究。

但有关口语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基于实证和统计方法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本文语料来自上海某高校部分留学生的命题作文,分析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留学生汉语写作语料中的口语化倾向分类分析,具体将借鉴文秋芳(2003)的做法,参照Petch-Tyson(1998)和Cobb(2000)研究中提出的参数,但由于英语和汉语不同以及分析对象的不同,本文不采用统计各个参数使用情况的方法,而是提出新的归类方法,用来分析留学生作文中口语化的倾向;二是将留学生汉语写作语料中具有口语化倾向的语料做成调查问卷,让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保持原义的情况下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修改,并将这两种语料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统计其不同等级词语、汉字的使用情况,看二者在词汇、汉字的使用上是否有语体上的差异。

一、考察项目
冯胜利(2009)认为汉语书面语有五个特征。

胡壮麟(1996)将语篇中的衔接分为四类,即指称性、结构衔接、逻辑衔接、词汇衔接。

本文将依据冯胜利、胡壮麟的研究成果,从词汇、篇章方面对留学生语料口语化倾向进行考察。

由于本文选取的语料为中一水平,词汇有一定的局限,在篇章层面上只从指称性、结构衔接上进行口语化倾向的分析。

二、统计结果
本文统计分析了某高校中级水平的14名留学生,共计70篇作文语料。

由此可见,口语化倾向在留学生作文中占了34%的比例。

三、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口语化倾向可细分为以下3大类8小类:
(一)词汇方面
1.韵律方面的口语化倾向
(1)初学习汉语时,我的汉语水平很低。

(2)刚到的时所有的中国菜都吃不习惯。

例(1)中,“初学习”应改为“初学”,没有做到“拆双用单”,例(2)是“嵌偶单音词”的单独使用,“刚到的时”应该改为“刚到的时候”。

例(1)和例(2)都违反了冯胜利提到的书面语的特征,不符合书面语中的韵律要求。

2.表示作者/读者显现度的词语的泛用
这里参考了Petch—Tyson(1998:112)中的表示读者/作者显现度的参数(转引自文秋芳):包括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情景指代、强调小品词、模糊词的使用情况。

本研究中发现留学生作文语料中有这类词语泛用的情况。

如:
(3)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里,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蜘蛛在我房间的门上面。

我不敢出去。

我等了一个小时我的同屋回来,把蜘蛛除去,我感到很为难。

(4)虽然遇到的困难真不少,但我都克服了。

(5)我真喜欢我班的同学们。

(6)请你差不多每天听录音机和总是做作业。

例(3)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的泛用,例(4)和例(5)属于体现作者感情的程度副词“真”的泛用。

例(6)祈使句中不应该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总是”,应该用“经常”。

此外,为了强调作者的感情,语料中还有一些不规范用法。

如:
(7)我心里非常非常不安。

(8)还有很多很多我不知道的字。

这种用法可以在口语中使用,但是在书面语中就属于不规范用法。

3.口语词泛用
(9)但是乐的方面有的是。

(10)那就地球的生命体都死了。

例(9)中“有的是”经常在口语中表示“有很多”的意思,但是用在这里,过于口语化;例(10)中的“生命体”与“都死了”搭配也是犯了同样的偏误,应改为“死亡了”。

4.用描述性的语言来代替词语
(11)我觉得幸福是在我们的心里生活中对于每天做的事情感到感谢的感觉。

(12)我还没理解中国人的味觉,以为四川菜不太辣。

可是一吃就失去了味觉,我觉得好像从嘴里发大火的。

例(11)中“心里生活中”“感到感谢的感觉”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代替词语,原因可能是学生对相关词语的掌握不够。

例(12)中也是用“嘴里发大火”口语化地描述作者的感觉。

(二)篇章层面
从篇章层面上看,留学生作文中的口语化倾向主要体现在衔接上。

1.指称性上的偏误
(13)为了身体健康,每天会运动,每天吃健康食品,还有重要是习惯。

(14)你好,我第一次给你写信。

例(13)中,在口语中会出现省略指称说话者本人的“我”的情况,但是在此处不应该省略主语,例(14)中,开头应该加上“这是”,这些都属于指称上的偏误。

2.结构衔接:主要表现为省略和替代使用不当
(15)来到上海以后,最难忘的是过春节的时候看到的烟火。

没想到除夕在上海放那么多烟火,从傍晚到夜里放烟火的声音一会儿也没停。

外面到处可以看到烟火。

在日本没有这么容易看到烟火。

(3)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里,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蜘蛛在我房间的门上面。

我不敢出去。

我等了一个小时我的同屋回来,把蜘蛛除去,我感到很为难。

例(15)每句里都出现了“烟火”,例(3)中每句话都以“我”来开头,这些词不必出现在每句话中,可以承前省略,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四、口语化倾向与不同等级词汇、汉字的使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口语化倾向是否由留学生掌握的词汇、汉字而造成,本次研究将口语化倾向的语料做成调查问卷,让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在保持原义的基础上做尽量少的修改,并将修改好的语料和留学生的语料进行对比,看二者使用的不同等级的词汇、汉字是否有显著差异。

由于选取对象水平不高,甲级词、乙级字、词的使用占了90%以上,因此这里只对比分析甲、乙级字、词的使用。

(一)口语化倾向与不同等级词汇的使用
将修改后的11篇语料每篇甲级词所占的比例与原始语料中甲级词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假设二者甲级词的使用没有显著差异,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单样本的T检验。

显著性=0.005<0.05,表明在0.0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假设,即二者在甲级词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异。

再进一步分析修改后的语料中乙级词的使用与留学生原始语料中乙级词的使用是否有显著差异,仍先假设二者没有显著的差异。

显著性=0.455>0.05,不能推翻假设,即二者在乙级词的使用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根据检验结果,留学生使用的甲级词比例和中国人修改后的语料中平均使用的甲级词比例有显著差异,二者在乙级词的使用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中国学生修改后的语料中甲级词的使用占82.79%,低于留学生语料中甲级词的使用比例。

可见留学生出现口语化倾向的偏误中,使用的词汇也较为简单,特别是甲级词的使用比例和中国学生有显著差异,明显比中国学生使用得多。

(二)口语化倾向与不同等级汉字使用
显著性=0.009<0.05,说明二者乙级字的使用呈显著差异。

根据检验结果,留学生使用的甲级字比例和修改后的语料中平均使用的甲级字比例有显著差异,二者在乙级字的使用上也有显著差异。

修改后平均的甲级字的使用比例比原始语料要低,乙级字的使用情况相反。

由此看出,留学生和中国人不同等级汉字的使用情况也不相同,有显著差异,留学生的汉字使用明显要比中国学生简单,甲级字的使用明显多于中国学生,乙级字明显少于中国学生。

五、结论
本文统计了具有口语化倾向的语料,从词汇、篇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归类。

T检验结果显示修改前后在词汇以及汉字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异,留学生使用的汉字以及词汇都更为简单。

留学生作文中的口语化倾向在语料标注和写作教
学上都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中级阶段的留学生在字词的使用上较中国学生明显简单,应该加强对字词的教学,以减少留学生作文中的口语化倾向。

(本文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0BYY006及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创新项目09TS04资助。


参考文献:
[1]曹慧.从留学生作文谈篇章层面的词汇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
2002,(2).
[2]冯胜利.论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特征与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2006,(4).
[3]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2).
[4]胡晓慧.试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口语体倾向[J].华侨大学学报,
2008,(3).
[5]胡壮麟.有关语篇衔接理论多层次模式的思考[J].外国语,1996,
(1).
[6]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
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张彬宋春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0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