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抑郁症心理健康(2.0)

大学生抑郁症心理健康(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健康教育Mental health (depression) health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策划人:张彪2016461003钱泊松2016461001韩亚鹏2016461002楚天舒2016461004张寒2016461007张宇翔2016461010目录第一部分:摘要及健康教育诊断摘要 (3)社会诊断 (3)流行病学诊断 (3)行为与教育诊断 (3)教育与生态学诊断 (4)管理与政策诊断 (4)第二部分:大学生抑郁症健康干预活动的设计计划目标 (5)目标人群 (5)干预内容 (5)健康教育干预场所 (6)干预框架 (6)干预活动 (6)干预活动组织网络与人员队伍建设 (6)监测与质量控制计划 (6)项目预算 (7)第三部分:大学生抑郁症健康干预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进度表 (8)干预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 (9)项目实施人员的培训方案. (10)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10)监测与质量控制 (10)第四部分:大学生抑郁症健康干预项目的评价形成评价 (11)过程评价 (11)效应评价 (11)效果评价 (11)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健康教育设计【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

当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

严重的患者中有15%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100万。

如今,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在未来的一年里,将有5.8%的男子和9.5%的女子会出现抑郁症症状。

而中国有5400多万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但往往被漏报和得不到治疗。

长期存在的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往往妨碍了患者获得正确的诊疗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大学生活是从学生时代过渡到社会的重要阶段,但往往也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心心理问题不断加重,各地大学生因抑郁症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因此本次活动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点,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运用格林模式设计健康教育促进方案,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对抑郁症的知晓率,降低我校大学生的抑郁倾向的比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诊断及健康需求评估。

1.社会诊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如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大学生抑郁症导致的暴力、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屡屡发生,大学生抑郁症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2.流行病学诊断:抑郁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在儿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小于3%,青少年时期骤然升高至14%,到成年早期达到最高值17%,之后便趋于稳定。

大学阶段正好处于成年早期( 19 ~22 岁) 。

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个体所占比例为13.25%-79.9%。

然而在我们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时候,发现大学生为抑郁症的主要受累人群。

以新入学的新生问题较为严重。

相关因素分别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方式、个人性格、年级、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

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为个人性格、人际关系与年级。

3.行为与环境诊断通过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归纳出一下大学生抑郁症的相关行为及环境影响因素。

相关行为:不合理的目标,过大的学习压力,不当的教育模式、家长的不理解,抑郁症的污名化,没有合理的宣泄渠道,没有合适的咨询渠道,对抑郁症没有充分的认识,过于追求完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家长社会地位低,童年的阴影,单亲家庭等家庭结构缺失,忽视心理引导,对未来没有清晰地计划,对自己不够自信,情感上处理不当(失恋后),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重要程度及可变性,我们对上述相关行为进行了分类,具体类型如下图所示:可变缺乏抑郁症相关知识 忽视心理引导对未来没有清晰地计划 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没有合理的宣泄渠道, 没有合适的咨询渠道抑郁症的污名化情感上处理不当(失恋后) 过大的学习压力 家长、老师的忽视 对自己不够自信 不合理的目标 过于追求完美不可变童年的阴影家庭经济情况不好 家长社会地位低 不当的教育模式单亲家庭等家庭结构缺失4.教育与生态学诊断同时我们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了大学生抑郁症的相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以及强化因素。

倾向因素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学习环境的变化,是低年级尤其新生的抑郁风险较大 学生缺乏对抑郁症的知识 缺乏积极的心理疏导, 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促成因素在新生入学时举办抑郁症知识讲座 学校提供足够且方便的心理咨询渠道 加强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对有抑郁倾向的同学,及时发现并疏导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

强化因素邀请曾经患有抑郁症的人(或名人讲座)分享有关抑郁的经历 给予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同学一定的奖励 家庭配合多于孩子沟通交流,排解抑郁情绪。

5.管理与政策诊断根据上述的诊断,我们将干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原因:不主动了解抑郁症相关知识;对未来没有规划;不主动自我了解;排斥心理引导;不培养兴趣爱好;自我封闭;不主动参加体育运动;拒绝与人交流。

2.环境因素:社会缺乏心理引导;周围人对于抑郁者缺乏理解、关心、倾听、支持、沟通。

3.家庭因素:教育方式;家庭模式、家长期望;经济收入;家庭背景。

基于上述诊断信息,我们将重点干预目标定于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辅以家庭成员的沟通。

制定出以下几点策略。

1.预防为主。

加强对抑郁症知识的普及,完善心理咨询渠道,避免产生抑郁情绪。

2.同伴教育。

针对有抑郁倾向的同学,可以对开展如团建,集体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群。

3.家校联动。

同时给家长普及抑郁症知识,倡导合理的家庭教育模式。

根据以上诊断,我们找出了以下可干预因素,针对具体的因素,制定出我们的健康教育方案。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健康教育计划1.确立计划目标:1.总体目标:远离抑郁症,大学不迷茫。

2.具体目标:通过三年对大学生的抑郁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对抑郁症的知晓率提高25%;大学生主动咨询的比例达到60%;大学生有抑郁倾向的比率下降5%;让大学生学会合理的心理调节方法。

懂得如何避免产生抑郁情绪,知晓如何与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沟通,相处。

教育目标:提高大学生和家庭成员对抑郁症的认识。

行为目标: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行为,鼓励大学生及时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政策目标:完善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完善心里咨询室的建设与服务。

健康目标: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大学生的抑郁症患病率。

2. 确定目标人群:1.一级目标人群:患有抑郁症(未进行治疗)以及有抑郁症倾向的大学生。

2.二级目标人群:一级目标人群的家人、朋友、老师等非一级目标人群范围内的人群。

3.三级目标人群:学校领导,教育部门相关领导。

3.确定干预内容:对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侧重,针对同一人群,我们再分了亚组。

根据不同人群及亚组的人群和行为特点确定不同的干预内容。

一级目标人群低年级抑郁倾向缺乏抑郁症相关知识不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对大学生活比较茫然不主动调节心理抑郁情绪已患抑郁症缺乏抑郁症相关知识不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对大学生活比较茫然不主动甚至害怕参与抑郁症的治疗。

高年级抑郁倾向缺乏抑郁症相关知识。

难以排解学业、就业压力。

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

不主动求助他人排解心理压力。

已患有抑郁症缺乏抑郁症相关知识。

学业、就业压力过大。

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绝望。

不与外界沟通,沉迷游戏。

二级目标人群家人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不合理的沟通方式朋友缺乏抑郁症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去抑郁症患者沟通与相处老师缺乏抑郁症相关知识缺乏心理疏导的相关技能。

三级目标人群未认识到现在大学生抑郁症的严重性4.健康教育的场所。

6号楼阶梯教室,学校操场,学生事务中心205心理咨询室。

教育策略学校官网宣传,主题心理班会印刷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彩页、宣传册、海报、漫画等布置在校园中请相关的心理健康专家、医生对心理抑郁症进行讲解开展同伴教育,丰富课外活动及举行素质拓展活动结合我校中医特色,开展中医情志调节方法。

社会策略校方制定健康体育课外活动制度。

环境策略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制度,美化校园环境,形成互爱互助的校园风气。

资源策略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丰富的校外互动。

家校联盟,共同关注同学的心理健康。

6.确定干预活动。

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中旬:组建项目组织机构与执行机构,培训项目执行骨干。

2019年7月中旬至2019年9月中旬:设计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先干预内容。

对目标人群进行建档。

2019年9月中旬至2020年4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教育活动。

对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活页、海报、画册等),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讲座,针对低年级进行大学生涯规划教育,针对高年级进行就业指导,举办“告别抑郁症,大学不迷茫”校园健康跑;家校联盟对重点目标人群进行电话家访;“假如我是抑郁症”心理绘画大赛,教授中医养生功法调节情志等);推广心理咨询渠道,心理咨询团队与重点目标人群建立密切的联系。

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完成本次健康教育的效应评价,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7.干预活动网络组织与人员队伍建设。

本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多部门协同参与:请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相关领导对此次健康教育活动给予重视以及政策上的支持邀请团委及各辅导员老师组织同学参与此次活动。

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进行抑郁症知识讲座以及对我校相关老师的心理咨询培训。

邀请上海市电视台、广播等对此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宣传与推广,扩大影响范围,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导向。

8.确定监测与质量控制计划。

为确保本次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实施,我们将严格对项目的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1.邀请健康教育专家对本次的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计划可以实施。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在其中加入我们研究的因素,对大学的规划、期待的活动等。

确保问卷的效度。

3.对项目执行骨干进行全面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执行骨干对熟悉整个计划流程。

4.记录活动照片,人员签到等活动记录。

5.严格把控经费使用情况。

6. 进行阶段性的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汇报以及财务审核。

9.项目预算。

健康宣传资料2000 培训手册、海报、画册、等。

场地使用费5000 无专家咨询费10000 用于专家讲座、培训等办公用品800 无活动相关费用8000 活动展板,道具等。

总计25800 无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症)健康教育实施方案6.15-6.16 组建领导与执行机构;第一次领导机构会议张彪领导执行机构成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