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淀溶解平衡与电离平衡有什么区别?难溶电解质物质的溶解过程与电离过程例如Baso4,是不是先溶解后完全电离呢?难溶电解质物质的溶解过程与电离是什么关系我由于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即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钡分子,所以,硫酸钡的溶解和电离同步,溶解即电离,一般只写其溶解平衡,而不应该写电离平衡。
其他难溶的强电解质与此相同,常见于难溶盐。
固体化合物AmBn难溶于水,但仍有部分An+和Bm-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An+和Bm-又会在固体表面沉淀下来,当这两个过程速率相等时,离子An+和Bm-的沉淀与固体AmBn的溶解在水中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就不再减小,得到AmBn的饱和溶液。
这种平衡状态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具有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例如部分弱酸、弱碱)(水也是弱电解质)溶于水时,其分子可以微弱电离出离子;同时,溶液中的相应离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
一般地,自上述反应开始起,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的速率不断降低,而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不断升高,当两者的反应速率相等时,溶液便达到了电离平衡。
那Ca(OH)2为什么是中强碱?不完全电离吗?回答强碱和碱性强弱不是一个概念,强碱说的是这种物质是碱性强的物质。
而碱性强弱,一般是指溶液的酸碱性。
Ca(OH)2本身是强碱,但是它的溶液显示的碱性却不强,也就是说PH值不大,因为它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微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Ca(OH)2是强电解质,电解质强弱与其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无关。
2.弱电解质是不是难电离的物质?那又是不是难溶物?不是的强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它和溶解度大小没有关系只有溶解的那一部分完全电离那就是强电解质了所以BASO4虽然是难溶物但它在水中不可能完全一丁点都不溶解而溶解的那一丁点BASO4是完全电离为BA2+和SO42-的所以它是难溶物却也是强电解质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的比如CACO3 BACO3 等等大部分的难溶盐其实都是强电解质同理弱电解质就是在水中不完全电离的物质它和溶解度一样没有关系所以弱电解质是难电离的物质不一定是难溶物强电解质是难完全电离的物质也不一定是难溶物够清楚了吗?你说的那些观点他们的理解是难电离就是完全不能电离这是一种理解的方法但不一定的到底弱电解质和难电离是不是相同要看怎么定义这个难电离了总之只要记住弱电解质是不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注意不能完全那就够了和难电离的物质略有差别把。
怎么理解难电离那就看自己的了如果题目里要我们判断弱电解质就是难电离的物质的话应该是对的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当然有区别它们是不完全电离有的电离百分之50 有的百分之10 当然不一样啊在不同的温度等条件下电离程度也是有区别的如何理解: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如何理解: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且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满意回答弱电解质是浓度越大时越不容易电解,浓度越稀时越容易电解,浓度大时,分子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加容易形成分子,浓度稀时,机会减小,电离程度增大。
3.怎样区分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比如硫酸钡溶解度小,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硫酸钡是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写电离方程式是用=表示。
但硫酸钡溶解度小,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表示为BaSO4(s)可逆号Ba 2+(aq)+ SO4 2-(aq) (上标不会用,呵呵)再如Al(OH)3,既是弱电解质又难溶,电离平衡与溶解平衡都用可逆号表示,但溶解平衡一般要写状态4.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或减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什么电离平衡都将向电离方向移动?还有为什么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却一减一增?满意回答对于电解质的电离,就记着越稀越电离如:CH3COOH=====CH3COO- + H+增大浓度是增大醋酸分子浓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向减小它浓度方向移动,因此正移;减小浓度,是往溶液中加溶剂,最常见的水,这样醋酸分子,醋酸离子,以及氢离子浓度都在减小。
但是,不等号右边是两种离子浓度减小,因此减小的程度更大,相对来说,可以看成只有离子浓度在减小,所以平衡正移。
电离度是已电离的醋酸分子的物质的量除以醋酸分子总的物质的量。
增大浓度,虽然平衡正移,电离的分子的量变多了,但是,分子的总量也变多了,而且分子问题增加的程度大于电离的,所以电离度变小了,记着一点,平衡移动只会削弱影响,不能改变结果。
增加醋酸分子的浓度,电离度就已经减小了,不管平衡如何移动,只是在削弱电离度减小的程度,并不能改变它减小的结果。
而加水稀释,减小浓度,并没有改变醋酸分子的总的物质的量,但平衡正移,使电离的分子变多,也就是使已电离的醋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变大了,所以电离度增大了。
电解质在水中电离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既然弱电解质可以电离却又不能全部电离?(可以说详细点吗?)5.不完全电离的原因是什么?1.决定强、弱电解质的因素决定强、弱电解质的因素较多,有时一种物质在某种情况下是强电解质,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可以是弱电解质。
下面从键型、键能、溶解度、浓度和溶剂等方面来讨论这些因素对电解质电离的影响。
(1)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
已知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如强碱〔NaOH、KOH、Ba(OH)2〕、大部分盐类(NaCl、CaCl2等)以及强极性化合物(如HCl、H2SO4等),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全部电离,导电性很强,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为强电解质。
而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CH3COOH、HCN、NH3•H2O等,在水中仅部分电离,导电性较弱,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物质为弱电解质。
所以,从结构的观点来看,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是由于键型的不同所引起的。
但是,仅从键型来区分强、弱电解质是不全面的,即使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也有属于弱电解质的情况,HF就是一例。
因此,物质在溶液中存在离子的多少,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2)相同类型的共价化合物由于键能不同,电离程度也不同。
例如,HF、HCl、HBr、HI就其键能来说是依次减小的,这可从它们的电负性之差或气体分子的偶极矩来说明。
从它们分子内核间距的依次增大,分子的键能依次减小来看,HF的键能最大,分子结合得最牢固,在水溶液中电离最困难。
再加上HF分子之间由于形成氢键的缘故而有缔合作用,虽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一部分HF离子化,离解为H3O+和F-,但离解出来的F-很快地又和HF结合成为HF2-、H2F3-、H3F4-等离子。
在1 mol/L HF溶液中,F-仅占1%,HF2-占10%,而大部分都是多分子聚合的离子:H2F3-、H3F4-……这样就使HF成为一种弱酸,而HCl、HBr、HI都是强酸。
从HCl→HI,它们分子内的核间距依次增大,键能依次减小,所以它们的电离度逐渐略有所增大。
但是,仅从键能大小来区分强、弱电解质也是片面的,有些键能较大的极性化合物也有属于强电解质的情况。
例如,H—Cl的键能(431.3 kJ/mol)比H—S的键能(365.8 kJ/mol)大,在水溶液中HCl却比H2S容易电离。
(3)电解质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有些离子化合物,如BaSO4、CaF2等,尽管它们溶于水时全部电离,但它们的溶解度很小,使它们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但它们在熔融状态时导电能力很强,因此仍属强电解质。
(4)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电离程度也不同。
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因此,有人认为如盐酸和硫酸只有在稀溶液中才是强电解质,在浓溶液中,则是弱电解质。
由蒸气压的测定知道10 mol/L的盐酸中有0.3%是共价分子,因此10 mol/L 的盐酸中HCl是弱电解质。
通常当溶质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的部分少于千分之一时就可认为是强电解质,当然在这里“强”与“弱”之间是没有严格界限的。
(5)溶剂的性质也直接影响电解质的强弱。
例如,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水和其他极性溶剂的作用主要是削弱晶体中离子间的引力,使之解离。
根据库仑定律,离子间的引力为: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Q1、Q2为离子的电量,r为离子间距离,ε为溶剂的介电常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离子间引力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成反比。
水的介电常数ε=81,所以像LiCl、KCl这些离子化合物,在水里易于电离,表现出强电解质的性质。
而乙醇和苯等介电常数较小(乙醇ε=27,苯ε=2),离子化合物在其中难于电离,表现出弱电解质的性质。
因此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并不是物质在本质上的一种分类,而是由于电解质在溶剂等不同条件下所造成的区别,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2.盐类是否都是强电解质大多数盐类是强电解质,少数的盐有形成共价键的倾向,电离度很小,属于弱电解质。
例如,氯化汞、碘化镉等虽然也是由离子组成的,但是Hg2+和Cd2+容易被阴离子所极化,而Cl-、I-等又是容易极化的阴离子,由于阳、阴离子间的相互极化作用,电子云产生较大的变形,引起了键的性质的改变,它们的熔点和沸点不如离子晶体那样高。
HgCl2 CdI2熔点/℃276 388沸点/℃302 713实验证明,HgCl2的水溶液几乎不导电,即使在很稀的溶液中,它的电离度也不超过0.5%。
这说明HgCl2在溶液里主要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只有少量的HgCl+、Hg2+和Cl-离子。
过渡金属的盐在水溶液中常出现类似于上述的情况。
3.温度、浓度跟电离常数的关系电离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在一定的温度下,它与浓度无关。
一定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它的K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变化的幅度不大,一般不影响到数量级的改变。
因此,在室温范围内,可以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
从下列表3-1和表3-2可以说明这一点。
表3-1 不同浓度CH3COOH溶液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25 ℃)溶液浓度/mol•L-1 0.2 0.1 0.02 0.001电离度/% 0.932 1.32 2.96 13.3电离常数(K)1.74×10-5 1.75×10-5 1.75×10-5 1.76×10-5表3-2 CH3COOH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离常数温度/℃电离常数(K)温度/℃°电离常数(K)10 1.729×10-5 40 1.703×10-520 1.753×10-5 50 1.633×10-530 1.750×10-5 60 1.542×10-56.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用电离度衡量。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弱电解质已经电离的部分]/[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由电离度定义可见,电离度与初始浓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