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及枢纽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C.直线和侧线两中心线交点
D.道岔全长的中点
6.调车驼峰是由()组成。
A.推送线、溜放线、迂回线
B.推送线、峰顶、溜放线
C.推送线、峰顶、迂回线
D.推送部分、峰顶、溜放部分
7.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间,距每线中心线()
8.单向三级三场机务段位置一般应选在()
A.到达场反驼峰方向一侧
B.调车场反驼峰方向一侧
C.出发场反驼峰方向一侧
D.到达场顺驼峰方向一侧
9.车辆在溜放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
A.基本阻力和风阻力
B.基本阻力和曲线阻力
C.基本阻力、风阻力和曲线阻力
D.基本阻力、风阻力、曲线阻力、道岔阻力
10.列车直向通过速度小于100km/h的路段内,侧向接发列车的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正线道岔不应小于()号
11.单向二级三场编组站相对于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不同的是()
A.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
B.取消顺向出发场
C.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依次纵列配置
D.上下行到发场并列在共用调车场的两侧
12.两项作业可同时办理,且互不妨碍的两条进路叫做()
A.平行进路
B.敌对进路
C.交叉进路
D.友好进路
13.信号机一般设在警冲标后()处以防止机车车钩越过警冲标。
14.单线铁路中间站至少应设()条到发线,以使车站具有三交会的条件。
15. 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包括()
A.解体列车的到发和解体
B.始发列车的集结、编组和出发
C.换挂机车和列车技术检查作业
D.变更列车重量、运行方向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钢轨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不能自由伸缩时所产生的力叫
温度力。
2.新建、改建及线路大修时,当R<300m时,曲线的轨距加宽为15mm。
3.设置曲线外轨超高是为了抵消离心力的作用。
4.调车线可以设在曲线上。
5.道岔的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1%o的坡度顺坡。
6.当两相邻坡度的代数差小于3%时,变坡点的设置无需考虑线路平面,允许竖曲
线与缓和曲线重合。
7.车站线路的全长是指车站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8.侧向接发旅客列车的道岔,不应小于12号,在困难条件下,非正线上接发旅客列车的道岔,可采用9号对称道岔。
9.辙叉号越大,即辙叉角越小,导曲线半径越大,侧向过岔速度越高。
10.线间距要保证行车安全及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作业的安全及便利。
11.牵出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6. 5米。
12.中间站货物线与到发线间的间距,在线间无装卸作业时,一般不小于7m。
线间有装卸作业时,一般不小于15m。
13.道岔辙叉号码N越大,辙叉角α越大,侧向通过允许速度V
越大。
侧
14.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能力是铁路运输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15.区段站主要任务是未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不办理列车解编作业。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铁路站线包括正线、_____、货物线、______等几种
类型
2、调车驼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小能力驼峰三类。
3.车场按其形状不同分为梯形车场、_______平行四边形、______四种。
4.一级三场编组站最主要的缺点是________。
5.三级六场编组站的设备布置,主要特征是上下行各有一套独立的调车作业系统,驼峰方向相对,车场配置均按______排列。
6.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上货场一般应设在______位置。
7.车站线路连接形式有线路终端连接、渡线、_____、_______四种形式。
8.梯线按道岔布置不同可分为_______、复式梯线和缩短式梯线三种。
9.铁路限界最基本的是_______和________
10、信号机前的钢轨绝缘位置,原则上应与________设在同一坐标处。
11.单线铁路中间站到发线一般按_____进路设计,双线铁路中间站到发线原则上按________________设计为________进路。
12.区段站的布置图型,主要根据_______________、下行出发及通过车场及______相互位置的不同确定。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有效长
2、车站最高聚集人数?
3、妨碍时间?
4、双向编组站
5、枢纽进出站线路疏解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有效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具体如何确定有效长
2、单线铁路区段站到发线与旅客站台应优先采用何种布置形式该布置形式有何优点
3、什么是道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 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填写下列有效长推算表。
2、已知:
⑴新线C与AB干线上的K站接轨,示意图如下:
⑵K站的车流资料如下表:
计算确定:
⑴C方向应从K站的哪一端接轨
⑵采用单向编组站还是双向编组站
⑶驼峰方向。
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 D p1 铁路车站的分类
(2)B p85 区段站布置图分析
(3)D p1编组站和区段站总称为技术站
(4)C p375 附录二
(5)C p15 道岔中心线表示法
(6)D p168 驼峰的组成及分类
(7)B p32 警冲标、信号机位置
(8)C p100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设备布置特点
(9)D p177车辆溜放的阻力
(10)A p16 道岔的选用
(11)B p95 单向混合式编组站布置特点
(12)A p28 站场咽喉
(13)A p34 出站信号机的位置
(14)B p61 到发线
(15)C p76 编组站的作业及设备
二、判断题
(1)√钢轨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不能自由伸缩时所产生的力叫温度力。
(2)× p68 中间站的改建
(3)√设置曲线外轨超高是为了抵消离心力的作用。
(4)× p6线路种类
(5)× p13 道岔
(6)√ p64 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
(7)√ p30 车站线路全长和有效长的规定
(8)√ p16 道岔的选用
(9)√p16 道岔的选用
(10)√ p10相邻线路间的中心距离
(11)√ p62 牵出线
(12)× p62 货物线
(13)× p13 道岔
(14)√ p326 铁路枢纽总布置图
(15)× p85 区段站布置图分析
三、填空题
1. 调车线安全线 p61 车站线路
2. 大能力驼峰中能力驼峰 p169 驼峰的分类
3. 异腰梯形梭形 p26 车场
4. 转线困难改编车流折返走行严重 p93 单向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5. 到、编、发顺序 p103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6. 站同左 p78 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7.梯线线路平行错移 p21线路连接形式
8. 直线梯线 p 24 梯线
9. 机车车辆限界建筑限界 p6 限界
10. 信号机 p34 信号机、钢轨绝缘与警冲标的互相位置
11. 双上、下行分别单 p61 到发线
12.上行出发及通过车场调车场 p85区段站布置图分析
四、名词解释
(1) P30是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
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2) P63车站全年最高月的日平均一昼夜内同时聚集在站的最高人数(3) P148 ∑t妨
(4) P94 第四节第二段
(5) P349第四节第一段
五、简答题
1. P30(1)-(5) P30计算公式
2. 旅客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夹两条线路。
优点:旅客列车无交会时,各方向旅客列车均可进入1道;有两交会时,可分别接入1、II道,正线及以下的各条线路均为货物列车使用。
客、货列车主要分布在正线两侧,利于作业,同时不论在站房同侧或对侧设置货场以及引入支线、工业企业线都较方便。
在修建双线时,易于与双线图形配合,将1道改为正线,在靠近站房一侧另增设一条旅客列车到发线,站台扩建也较易。
3. P181
六、计算题
坐标及线路实际有效长的计算
2. 运转设备
(1). AC折角车流260+180=440 BC折角车流240+300=540 440<540从A段接轨
(2). (260+180)/(520+260+650+300+180+240)=440/2150=%>15% 单向编组站
(3). A、C到B650+300=950 ,B到A、C520+240=760,950>760方向A到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