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统计学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第二节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一、填空1.一般来说,统计这个词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
2.()的实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最早产生的统计。
3.()这一学派产生于德国,其创始人为康令(1606—1681)和阿享瓦尔(1719—1772)。
4.统计按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描述统计和()。
5.推论统计有两个基本内容:参数估计和()。
6.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在统计学上称为()。
样本中所含的单位数,在统计学上称为样本大小,也叫做()。
7.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
凡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的标志,称为()。
凡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而只能文字表述的标志,称为()。
8.()是反映总体(或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9.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在于:统计指标是说明()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特征的;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的数值()而成的。
10.要了解有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总体单位是(_ )。
11.凡是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称为()。
凡是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称为()。
12.大量观察法之所以称为统计上特有的方法,是与()的作用分不开的。
13.大数定律的一般意义使:在综合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时,个别单位偶然的数量差异会(),使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借助于()形式,接近用确定的数值显示出必然的规律性。
二、单项选择1.统计总体同时具备三个特征( )。
A 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B 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D 数量性、具体性、可比性2.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康令B 威廉·配第C 恩格尔D 凯特勒3.西方统计学认为近代统计学之父的是()A 威廉·配弟B 阿道夫·凯特勒C 海尔曼·康令D 约翰·格朗特4.要了解4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400个学生B 每一个学生C 400个学生的成绩D 每一个学生的成绩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 职工的年龄B 职工的性别C 职工的工资D 职工的工龄6.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 职工的工龄B 职工的性别C 职工的籍贯D 职工的政治面貌7.按变量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 )。
A 连续变量和随机变量B 离散变量和确定性定量C 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D 离散变量和随机变量8.按变量的性质,可把变量分为( )。
A 连续变量和随机变量B 离散变量和确定性定量C 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D 离散变量和随机变量9.抽查5个学生某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别是65、76、89、90、98分,这5个数据是( )。
A 变量B 标志C 指标D 标志值10.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是指:()A 可变的不可以统一度量的量B 可变的可以统一度量的量C 不变的量D 不变的可以统一度量的量11.说明总体中单位的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A 指标;B 数据C 标志D 项目。
12.对某市高等学校的科研所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A 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 某一高等学校的科研所C 某一高等学校D 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的科研所13.健康状况、企业所有制、工资级别可理解为()A 数量标志B 品质标志C 数量指标D 质量指标14.统计一般有三个含义,即()A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C 统计活动、统计管理、统计预测D 统计咨询、统计监督、统计信息三、多项选择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 CDE )。
A 客观性B 数量性C 大量性D 同质性E 差异性2.下列( )是质量指标。
A 职工人数B 平均工资C 耕地面积D 商品价格E 劳动生产率3.统计指标是:()A 指反映社会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B 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值;C 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表现的范畴;D 指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存在的社会总量的数目;E 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指标。
4.下面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 年龄B 性别C 职业D 劳动生产率E 体质5.统计指标按其数值的表现形式有()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平均指标D 变异指标E 动态指标6.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 育龄妇女比重 B住宅竣工面积 C铁路营运里程 D森林覆盖率人均寿命7.下列哪些指标是质量指标()A 实物劳动生产率B 产品一等品率C 人口密度D 产值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E 产品单位成本8.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A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发展B 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的发展C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D 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前提E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是统计学的两大基本内容四、判断题1.社会统计描述,即通过部分研究对象的统计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总体的性质进行推论与归纳。
()2.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变量。
()3.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4.由于统计总体的不确定性,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5.统计指标就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的概念。
()6.推论统计需要的统计资料相对而言较少,所以在人力、物力及时间等方面比较经济,研究和应用的范围也拓宽了许多。
()7.工人的收入和学生的体重都是确定性变量。
()8.经济指标具备反映社会生活状况全貌的能力。
()9.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
()10.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值汇总来的。
()五、名词解释1.社会统计学 2.国势学派 3.政治算术学派 4.数理统计学派5.大量观察法6.大数规律 7.描述性统计 8.推论性统计9.样本和(或)样本总体10.标志 11.虚拟变量12.指标体系 13.总体和总体单位六、问答题1.什么是大量观察法和大数定律2.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与经济统计学是怎样一种关系3.试述总体的三个基本特征。
4.试举例说明现实总体和想象总体。
5.分别说明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并举例。
6.试述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7.推论统计有哪两个基本内容8.试述统计指标和标志的联系和区别。
9.试述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
参考答案一、填空1.统计学 2.社会统计 3.国势学派 4.推论统计 5.假设检验6.样本或样本总体、样本容量 7.标志、数量标志、品质标志8.统计指标 9.总体、总体中各单位、汇总10.班级的所有学生、班级中的每个学生 11.连续变量、离散变量12.大数规律 13.互相抵消、平均数二、单项选择1.B 2.B 3.B 4.B 5.B 6.A 7.C 8.B9.D 10.B 11.C 12.D 13.B 14.D 15.B三、多项选择1.CDE 2.BDE 3.ABC 4.AD 5.ABC6.BC 7.ABCDE 8.BCE四、判断题1.(×) 2.(√) 3.(×) 4.(×) 5.(×)6.(√) 7.(×) 8.(×) 9.(√) 10.(×)五、名词解释1.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人们既用它来分析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现象,也用它来估计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2.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其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亨瓦尔。
该学派一直以统计学为名,但只用文字记述,不用数字计量,历史上人们将该学派称为“有名无实”学派。
3.政治算术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为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
该学派“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虽然没有使用统计学这一名词,但所使用的社会宏观数量对比和分析方法揭示了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历史上人们将这一学派称为“有实无名”学派。
马克思对配第评价很高,誉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4.数理统计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未比利时人凯特勒,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由于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社会随机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准确性。
因此,一门兼有数学和统计学双重意义的学科被命名为“数理统计学”。
凯特勒也被人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5.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6.大数规律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7.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
9.样本和(或)样本总体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10.标志标志是说名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
11.虚拟变量当品质标志的变异性用离散变量来表达时,这个变量可称虚拟变量。
12.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得统计指标集合体。
13.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也有人称之为母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
六、问答题1.答:大量观察法,就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答:社会统计学与经济统计学都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从实际上看,它们所司的领域、研究对象以及内容和方法,都各具有特点。
就研究对象而言,经济统计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生产力关系方面去认识社会;社会统计则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
就研究内容而言,经济统计侧重于研究和反映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经常使用度量衡单位、货币单位和劳动时间单位等;社会统计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但在社会研究的许多领域,经常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