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员工绩效决定个人工资

7-员工绩效决定个人工资

– 使员工更容易反对管理层引进新技术、新管理系统和
创新性的变革。 – 员工自行安排工作步调 • 鼓励竞争而非合作 • 造成不良工作行为(如只关注数量不关注质量、 忽视资本的养护等) – 使员工忽视没有被包括在绩效目标中的工作其
他侧面如质量或减少废料比率等。
(三)群体绩效奖励计划 内涵
• 奖励员工的集体绩效而非个人绩效。 • 鼓励团队织学习 怎么样?
(四)长期绩效奖励计划
• 绩效衡量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对既定目标的 实现提供奖励
• 主要是股票所有权计划
股票期权
• 是指企业向主要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在一定 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的一定数量 本公司股份的权利。
•某公司1999年1月1日推出股票期权计划:允 许本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在今后10年中的 任何时候均可按1999年1月1日的股票市场价 格5元/股购买20万股本公司股份。
中国企业实行股票期权 的特殊问题
(342)
三、特殊绩效认可计划
• 员工超出工作要求、实现优秀业绩或作出 重大贡献,组织给予他们的一次性奖励。
• 适合于个人或组织 • 可以是现金的或非现金的
特殊绩效计划的地位与作用(344)
• 特殊绩效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白秦铭的跳槽
• 白秦铭在大学时代成绩不算突出,老师和同学都 不认为他是很有自信和抱负的学生,他的专业是 日语,不知何故,毕业后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 为销售员了。他对这岗位挺满意,不仅工资高, 而且尤其令他喜欢的是这公司给销售业务员发的 是固定工资,而不采用佣金制。他担心自己没受 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比不过别人,若拿佣金, 比人少多丢脸。
(三)绩效工资的理论基础
激励模式
未满足需要
满足
工作激励与薪酬关系
• 工作激励的成分 • 选择努力的方向、决定努力的程度、投入持续努力
• 薪酬的目标 薪酬的强度 薪酬的持续性
1、有关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1959年由美国的赫兹伯格提 出的,其主要内容有:
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任务的完成情况 传统的“不满意 ——不满意”观念是不确
切的
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 素是不同的
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有关, 而激励因素则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 或内在因素有关
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
双因素理论
传统的观点
不满意 没有满意
不满意
赫茨伯格的观点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满意 满意
没有不满意
保健因素
公司的政策 和管理
目标的明确度 目标的难度
激励
目标理论的基本模式
委托代理理论
• 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绩效行为能够进行有效 监督,成本不高,可支付较稳定的静态薪 酬
• 无法有效控制或成本太高,可根据代理人 是否完成组织目标支付薪酬。
其实质是一种契约。但: ——目标不一致 ——信息不对称
2、激励理论对绩效奖励计划的启示(296)
• 去年,小白干得特别出色。尽管定额比前年提高了 25%,可到了9月初就完成了全年销售定额。虽然 他对同时们仍不露声色,不过他冷眼旁观,也没发 现有什么迹象说明他们中有谁已接近完成自己的定 额了。此外,10月中旬时,日方销售经理召他去汇 报工作。听完他用日语做的汇报后,那经理对他说: “咱公司要再有几个像你一样棒的推销明星就好 了。”小白只微微一笑,没说什么,不过他心中思 忖,这不就意味着承认他在销售员队伍中出类拔萃、 独占鳌头么?

• 刚上岗位的头两年,小白虽然兢兢业业,但销售成 绩只属一般。可是随着他对业务的逐渐熟练,又跟 那些零售商、客户们熟悉了,他的销售额渐渐上升。 到第三年年底,他觉得自己已算是全公司几十名销 售员中头20名之列了。接下来的一年,根据跟同时 们的接触,他估计自己当属销售员中的冠军了。不 过这公司的政策是不公布每人的销售额的,也不鼓 励互相比较,所以他还不能很有把握说自己一定是 做上了第一把交椅。
团队奖励的动因
• 20世纪80年代,团队作业模式兴起
• 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设计可以促进工作中 创新
• 个人薪酬不适合团队作业中对人员相关能 力和态度的要求
利润分享方案
• 利润分享方案(profitsharing plans) 指根据公司利润制定的某一 绩效指标(财务指标)的衡 量结果来分配报酬
利润分享方案的优缺点
• 西方国家的有效期一般定为7——10年或10 年以上;我国企业往往在5年左右。
• 行权价,即期权受益人购买股份的价格, 一般为净资产价或股票发行时的原始价。
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
协调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能充分发挥经营者才能 有利于招募和挽留人才 节约现金
股票期权的适用范围
> 高速成长性企业。 > 效益高速增长企业。 > 高科技企业。
• 上星期,他主动找了那位日本经理,谈了他的想法, 建议实行佣金制,至少实行按成绩给予奖励的制度。 不料那日本上司说这是既定政策,母公司一贯就如 此,这正是本公司的文化特色,从而拒绝了他的建 议。昨天,令公司领导吃惊的是,小白辞职而去, 听说他给挖到另一家竞争对手那儿去了。
问题:
• 该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 优点: --促使雇员对公司目标更关心,员工责任感更强; --使员工更努力工作; --有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
• 缺点: --工作绩效与奖励之间的联系较弱,甚至弱于班 组奖励计划 – 付出努力与获得奖励之间的时间差太大 – 很多员工不了解利润计算方法,怀疑利润过低
收益分享计划
• 企业与员工分享因生产率提高、成本节约、 质量提高带来的收益的绩效奖励模式。
3、企业对员工激励的实践 • 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安排 • 参与激励 • 奖惩激励 • 工作丰富化
二、绩效奖励计划
(一)绩效奖励计划的特点及实施要点(296) 绩效奖励计划的内涵
员工的薪酬随着个人、团队、或组织绩效 的某些衡量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的一 种薪酬设计。
绩效奖励计划的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调整员工行为以达成企业重点目标 控制成本,灵活调整支付水平 可变成本 改善组织整体绩效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的亚当斯于1963年提出的,其内容
包括:
员工的工作态度既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又受到相对 报酬的影响
员工会进行横向比较 自己所得/自己付出 比
QP : Q0
他人所得/他人付出;
IP I0
员工还会进行纵向比较
现在自己所得/现在自己付出 比 QPP : QPL 过去自己所得/过去自己付出; I PP I PL
• 今年,公司又把他的定额提高了25%。尽管一开始 不如去年顺手,但他仍是一马当先,比预计干得要 好。他根据经验估计,10月中旬前他准能完成自己 的定额。不过他觉得自己心情不舒畅。最令他烦恼 的事,也许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的好坏,没个 反应。他听说本市另两家中美合资的化妆品制造企 业都搞销售竞赛和奖励活动,其中一家是总经理亲 自请最佳销售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而且人家还有 内部发行的公司通讯之类的小报,让人人知道每人 的销售情况,还表扬季度和年度的最佳销售员。想 到自己公司这套做法,他就特别恼火。其实,在开 头他干得不怎么样时,他并不太关心排名第几的问 题,如今可觉得这对他越来越重要了。不仅如此, 他开始觉得公司对销售员实行固定工资是不公平的, 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
作为一种补充 • 评判绩效的标准 • 目标的时间界限——长期、短期或二者结合
三、绩效工资体系
• 采取何种绩效工资形式,取决于组织的战 略目标
以时间维度分
以激励对象分
长期绩效奖励计划 短期绩效奖励计划
个人激励计划 团队奖励计划
(一)短期绩效工资计划
1、绩效加薪:加薪幅度、加薪时间、实施方式 幅度取决于企业支付能力 过高 企业无法承受 过小 失去激励作用 2、一次性奖金 3、浮动薪酬 4、特殊绩效认可计划:超出预期水平很多,因而值得
期望理论的基本描述:
激励力(M)=期望值(E) ×效价(V)
• 在绩效管理中,给员工制定的绩效目标要切实可行,要 及时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目标。
• 对薪酬管理而言,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时给予各种 报酬和奖励;要根据员工不同的需要设计个性化的报酬 体系,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要。
公平理论
• 影响因素: 知识 能力 工作动机 机会
可付酬的因素有 哪些?
与薪酬关联的 两大因素
• 岗位
• 产出
(二)绩效薪酬的特点
• 目的是激励工作绩效的提高 • 根据工作成果的大小给付 • 变化幅度可以比较大,不受限制 • 支付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安排 • 与基本工资、福利、保险等个人特性报酬
相比有不同的特点
• 要想留住骨干销售员,多出几个销售明星,该合资 企业应如何进行改革?
安全感 地位 与下属的关系 个人生活 与同事的关系 薪酬 工作条件 与上级的关系 监督
发生频率的百分比
50% 40 30 20 10 0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成长 进步
责任 工作自身 认可
成就
10 20 30 40 50 %
12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学者弗鲁姆在1964年提出的,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 既定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时候 ,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
•6年后,即2005年1月1日,由于经营有方, 公司股票由当初5元/股涨到50元/股,此时, 总经理可按1999年1月1日的5元/股购进,再 按2005年1月1日50元/股的价格出售,获利 900万元。
•如果预计经营状况良好,股票可进一步升值, 他也可以暂时不出售,等到更高价格再转让。
• 在股票期权计划中,包含受益人、有效期、 行权价和购买额等几个基本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