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填空1.道家的创始人是。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8.《天论》的作者是。

9.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0.提出了“性恶论”。

11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 _》。

13.“买珠还椟”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和《》。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8.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2.诸子百家3.“九流十家”4.稷下学派5《老子》6《墨子》7“三表法”8.《论语》9.《荀子》10.《韩非子》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辨,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月娄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木匮,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有卖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

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2.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回答: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3 页 共 12 页五、简答题1.简要说明先秦说理散文成熟的原因2.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3.简述《老子》在文学上的成就和特色。

4.简谈《墨子》的文学特色。

5.为什么《侍座章》被认为是通过记言刻画人物形象的典范?6.简述韩非子在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7.说说《韩非子》寓言文学的特色。

六、分析论述题4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5 页 共 12 页1.《论语》的文学特色。

2.论荀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孟子与《孟子》一、填空1. 现存《孟子》一书,共有 篇。

2. 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孟子把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发展为“ ”,并提出了“仁政”主张。

4.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主张施仁政, ,倡导“民贵君轻”的思想。

5.继承孔子的礼乐学说,提出“性善论”的是 。

6.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主张 ,其代表《齐桓晋文之事章》主要就是阐述了这个思想。

7.“引人入彀”是 常用的论辩手法。

8.“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是 对诸侯之间不义之战的揭露。

9.“农家”主张“ ”。

10.“王顾左右而言他”一语出自《 》。

11.“缘木求鱼”出自《 》。

12.孟子对 进行批评嘲讽时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13.孟子在《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中批判了 家的主张14.长于论辩与譬喻,气势充沛是《 》散文重要的风格特征。

15.孟子散文较之《》有了非常巨大的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已经出现了不少对话式的长篇议论文。

二、名词解释1.《孟子》2.孔孟3.民本思想4.“性善论”5.“王道”与“霸道”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以运于掌。

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8.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9.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10.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6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7 页 共 12 页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回答: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五、简答题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的论辩双方是谁?他们各自的论点是什么?2.简要说明孟子的民本思想。

3.简要说说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六、简析题1.试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的论辩特色。

2.试析《齐桓晋文之事章》3.试论孟子散文的文学成就第六章庄周与《庄子》一、填空:1.《庄子》一书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2.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3.把战国时代的社会概括为“昏上乱相”的社会,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现实。

4.的散文被人们称之为“诸子之冠”;5.庄子深受文化的影响,又是一个富于惊人的想象力的文学家,6..《逍遥游》表达了作者对的人生观的追求。

7.“藐姑射之山的神人”的形象出自于。

8.“庄周梦蝶”出自于《·》。

9.“东海若”是《·》中的人物。

10.“窃国者侯,窃钩者诛,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是对那种无公理、无是非的强权政治的无情抨击。

11.庄子在文章中使用大量进行说理。

12.鲁迅先生所云:“其文则汪洋闢闔,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是对散文的评价。

13.先秦说论文中,最有文学价值,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8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9 页 共 12 页14.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 ,提倡无为而不为。

二、名词解释1.《庄子》2.“齐物论”3.“逍遥游”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3.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4.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5.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8.依乎无理,批大谷阝,道.大窦,因其固然。

9.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0.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庖丁释.刀对曰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五、简答题:1..简述《逍遥游》一文的思想内容。

2.说说你对庄子提出的“无为”、“顺乎自然”的理解。

3.《庄子·天下篇》说庄子之文:“皆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该如何理解这句话?4,简要说说庄子散文的.高度的语言艺术成就。

10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11 页 共 12 页5.司马迁说他:“著书十余万言......以诋訿孔子之徒......用剽剥儒墨......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你如何理解这段话?6.《秋水》中“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六、分论述析题:1.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2.谈谈庄子的批判精神。

3.从《逍遥游》看《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