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
5、固定应松紧适度,牢固可靠,但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 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水 肿或青紫,说明血液循环不良,应松开重新固定。
6、固定后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
【理论提问】
一、骨折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
答:1、夹板固定时,其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下肢骨折夹板长度必须超过骨 折上、下两个关节。 2、夹板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其间要加衬垫,尤其在夹板两端、骨隆突处和悬空部位应加 厚垫,以防局部组织受压或固定不稳。
3、固定应松紧适度,牢固可靠,但不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 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水 肿或青紫,说明血液循环不良,应松开重新固定。
2、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 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一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 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一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短夹板置于上 臂前内侧(一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骨折部位上、下两端进行打结固 定→再在适宜位置加一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将上肢悬 吊固定于胸前→(若无夹板,也可用两块三角巾或绷带,一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 一块叠放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一起→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 不必要搬动。
终末 质量 标准 20分
合计
100 实得分
【评价】
1、评估伤情及损失部位给予了有效止血及包扎处理。
2、选择固定用物符合要求,夹板放置正确,固定带松紧适宜和稳固。
3、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固定肢端血循环并记录。
4、了解伤员心理状况,注意保护伤员隐私并给予相应处理。
【注意事项】
1、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和包扎,再行骨折固定。若伤员休克,应先行看休克处理。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分 值
扣分及原因
实际得 分
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 在休克等情况
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
准备 了解伤员心理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质量 标准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 20分 救、互救能力。
4、颈、腰椎损伤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环境安全可进行施救→呼叫伤员→确认伤情(伤员诉颈、腰部疼痛)→呼叫助手→准备 用物(颈托、腰部固定带)→运用五拳法(头锁,胸锁,肩锁,改良肩锁,胸背锁)按步骤 分别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首先术者用“头锁”法,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助手检查伤 员伤情(检查部位:头顶、额部、眼眶、鼻梁部、下颌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背部 、双上肢、骨盆、双下肢等)→助手报告伤情(颈部及腰椎疑似损伤)→助手用“胸锁” 法,稳定伤员头及颈椎→术者测量伤员颈部长度并选择颈托)谨慎放入颈托(先放颈后再放 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松紧适中)并固定然后助手检查并确定腰椎疼痛位置选择合适腰部固 定带谨慎放入腰部并固定→助手报告腰椎固定完毕→移动伤员时,注意动作统一协调→助手 用“胸锁”法,术者用“改良肩锁”法,稳定伤员头颈部、其他助手稳定伤员腰部及下肢, 准备侧翻→统一侧翻(要求必须平稳,防止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平移伤员时,助手用“ 胸锁”法、术者用“改良肩锁”法稳定伤员头颈部、其他助手稳定伤员腰部及下肢→同时将 伤员平移搬搬运器械上→固定伤员时,助手使用“胸锁”法稳定伤员头颈部→术者使用头部 固定器,固定伤员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胸部→髋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踝关节固 定带绕足底“8”字形固定→搬运。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刺出的骨折断端在未经清创时不可还纳口内,以防止感染。
3、夹板固定时,其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下肢骨折夹板长度必须超过骨折上 、下两个关节,即“超关节固定”原则,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 两关节。
4、夹板不可直接与皮肤接触,其间要加衬垫,尤其在夹板两端、骨隆突处和悬空部位应加 厚垫,以防局部组织受压或固定不稳。
3、大腿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大腿的外 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自腋下至足跟,短夹板的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足跟)→在骨隆突处、 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放置于在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 远心端向近心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足踝部用“8”字形固定,脚与小腿呈直角功能 位)→若无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一起 →固定带松紧适度→观察并记录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角巾宽带和宽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 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毛巾、雨伞、木棍、木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骨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 【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衬垫垫于两腋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 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一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一端由腋 下绕过肩部)→拉紧三角巾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 骨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环境:安全,脊柱损伤伤员至于平底
体位:根据伤员部位不同给予相应体位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
取适宜体位,脊柱损伤伤员平卧
选择及放置夹板,颈托、腰部固定带正确
放置夹板伤肢骨隆突处、关节处、空隙处等部位垫衬垫
操作 先于骨折上下端打结固定 流程 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打结固定 质量 标准 足部用“8”字行固定,功能位放置伤肢 60分 用三角巾手法正确、颈部固定时固定手法正确
【评估】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避免神经、血管、骨骼及软组织的 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二、什么是“超关节固定”原则?
答: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
【参考文献】
1、周秀华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波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第三届世界灾难护理大会》资料摘录。 4、《急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5、《创伤学》人民卫生பைடு நூலகம்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