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市场分析

欧洲市场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
开端去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
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
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
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
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
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
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2009
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
为“BBB+”2009年12月22日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
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
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
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
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
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
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
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
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
扰。

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
调降该国债信评级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
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2010年2月5日
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
以来最大跌幅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
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
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
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
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
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
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
终会解体收场。

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2010
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0年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
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升级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
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
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

但是欧洲各国在援助希
腊问题迟迟达不成一致
意见,4月27日标普将希
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
级”,危机进一步升级。

2010年3月3日希腊公布48亿欧元紧缩方案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及IMF提出援助请求2010年4月26日德国表
示,除非希腊出台更为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否则不会“过早”援
手。

2010年5月4日欧债危机升级欧美股市全线大跌。

2010
年5月6日欧债危机引发恐慌,道指盘中暴跌近千点。

2010年
5月10日欧盟和IMF斥资7500亿欧元救助欧元区成员国。

2010
年5月20日“问题债券”恐酿欧洲银行危机,金融股频频失
原因: (一)各国的高债务率是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
统计显示,2009年,在欧盟成员国当中,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最高的是爱尔兰(14.3%),其次是希腊(13.6%)、英国(11.5%)、西班牙(11.2%)。

法国居中等水平,比重为7.5%。

财政状况最好的成员国是瑞典(0.5%)、卢森堡(0.7%)、爱沙尼亚(1.7%),以及丹麦(2.7%)和芬兰(2.2%)。

在公共债务方面,总共有12个成员国超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的上限,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意大利(115.8%),法国为77.6%。

作为一个衡量外债负担和外债风险的主要指标,债务率过高自然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一国的主权信用。

(二)欧盟体制缺陷导致了债务问题的产生
欧盟虽然成立,但是其体制却从成立之初就存在着缺陷:货币统一但财政独立。

尽管欧盟为了防止高财政支出和稳定经济增长,1997年提出了两条财政纪律:一是各国的财政赤字率不超过GDP的3%、公共负债率不超过GDP的60%;二是成员国不能为其他成员国承担债务,即所谓的“不救助”条约。

2009年底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但因“不救助”条约,欧盟态度不明确和德国极力反对救助希腊,导致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至成为南欧乃至欧盟的主权债务危。

因此,希腊债务危机逐渐演变为欧洲债务危机既有其本身债务高企的原因,也跟欧盟的经济运行机制及内部成员国之间利益冲突有密切关系。

(三)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缺失“生产性”
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曾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

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

就欧盟而言,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渐渐失去了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

由于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而币值又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的国家就无法享受贬值带来的益处。

危机造成的影响
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一国债务危机不会扩大蔓延到其他国家,但是如今是开放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环境中,欧洲债务危机必然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欧洲债务危机会延缓各当事国经济复苏,但不会蔓延全球
目前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欧猪五国”都提出了财政支出缩减方案以及增加税收等财政赤字改善方案。

显然,在比较脆弱的经济复苏过程中,进一步的财政紧缩影响居民收入,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复苏的延迟。

(二)这次危机影响欧元币值的稳定,但是不会导致欧元体系的崩溃
受五国面临主权债务问题影响,欧元汇率从2009年12月起一路下跌,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五国国家债务问题,会进一步打压欧元汇率,欧元的国际地位与稳定性受到严峻考验。

(三)引发社会动荡
欧债危机爆发后,各债务国纷纷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先后采取的提高税收,削减公有机构员工工资和补贴等措施,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动荡时有发生。

欧洲债务危机对服装行业的影响
2009年,欧盟27国进口中国纺织品及原料的总金额尽管同比下降了6.2%,但仍达到了428.3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欧盟27国进口纺织品及原料的最大来源国,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及原料的金额占欧盟全部进口商品金额的比重为41.1%。

欧美市场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到欧洲的份额持续保持在总量的20%左右。

“在整个行业的出口中,以美元结算的订单占到了70%,欧元结算仅占30%。

出口到欧盟的纺织服装中,以美元结算平均为30%。


纺织业内专家的看法是,欧元贬值是一方面,纺企要更多地关注欧洲市场的宏观经济面,如消费率、失业率等等。

今年以来,欧洲市场比美国表现要疲软。

一季度,出口到欧洲平均增幅为16.8%,比美国市场的增长低了5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对欧出口主要是到德、法、意等国,出口企业担心,欧债危机在未来进一步蔓延到这些国家。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最需要的还是订单,其次就是减轻成本压力。

近日,市场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将在近期下发约11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以缓解国内棉价居高不下的压力。

我国和希腊的贸易在中欧贸易中只占到很小的比例,但这次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整体经济情况的拖累不容忽视。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中国贸易规模的16%。

而且,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的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截至5月中旬,人民币对欧元累计升值达14.5%,而欧元区的增长只有1%~1.5%的水平。

这不仅会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也会对双边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影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今年1~2月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补库。

由于今年春节假期在2月下旬,因此企业提前进行3月份的出口贸易。

按照出口量来计算,2月份出口增长较多正好补3月份的下降。

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不少企业因担心人民币升值而促成前两月出口增加,而真正的需求并没有增高。

因此,我们对全球经济前景仍需谨慎乐观。

一方面各国退出财政支持政策本身就是一大风险,而一些高收入国家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使人民生活支出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原材料涨价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

有数据表明,中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3月产值增长27%,出口交货值只增长14.26%,内销增长了27%。

这说明内销的拉动对企业产值的增长仍然发挥了巨大作用。

还有专家指出,受目前欧盟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对欧盟出口超过10%的增长势头可能在第二季度出现拐点。

据北京一家服装生产商反映,进入2010年后,美国、加拿大以及亚洲等地市场的订单量逐步增加,唯有欧盟采购商的订单量继续下滑,订单金额小而零散。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成交难度加大。

虽然今年初欧盟个别采购商为了补充库存,下单量略有反弹,但由于终端消费不见起色,近一段我国对欧出口再次下滑,比金融危机前下滑了40%。

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出口企业应及时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欧洲市场动向以及双边贸易政策等,及时进行产品调整,减少由于欧洲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