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预期效益
4.3.1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
2014年,全市养殖总量(猪当量)190.4万头,COD、
NH3-N排放量分别为31230.49吨/年和1985.26吨/年。
按本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后,将全面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的
畜禽养殖场(户)、完成非禁养区内养殖场(户)的标准化
改造,对可养区新建、改扩建畜禽养殖场采取高标准的环保
准入要求,至2020年,全市养殖当量(猪当量)虽增加至292.16万头,但规模化率将提高至90%,污染物去除率将有较大幅度提高,经核算,2020年全市COD、NH3-N排放量将分别降至18477.1吨/年和1092.68吨/年,COD、NH3-N削
减率分别为40.8%和45.0%,可实现本规划提出的污染物削
减目标,为泉州市“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实现
发挥重要作用。
4.3.2改善区域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依法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对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进
行重点整治,可有效的保障饮用水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
通
过推进畜禽养殖场(户)的标准化改造、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可有效的缓解畜禽养
殖面源污染,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将得到提高。
4.3.3促进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和保障“菜篮子”工程
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通过落实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加强技术引导示范、推进畜禽集约、生态与高效养殖等措施,将促进畜禽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引导畜禽养殖产业向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增强可持续生产能力,促进畜禽养殖产业健康生产,有效保障全市“菜篮子”生产供应。
原创内容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