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师培训课件:教学设计理论、方法
教师培训课件:教学设计理论、方法
教学目标分析(2)
1、教学目标的分类 2、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3、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
加涅的目标分类
▪ 言语信息(记忆对事物的描述) ▪ 智慧技能(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辨别(区别事物的特征的能力) 具体概念(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如:汽车、水果) 定义性概念(如:教育、正义) 规则(揭示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高级层级规则(问题解决)
以教为主ID的理论基础
• 德国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理论(预备、提示、联系、 统合、应用)
• 新的五段教学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 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 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和他的“九段教学法” • 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
教学事件
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1、引起注意
▪ 认知策略(自我调控的技能) ▪ 态度(对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 动作技能(习得的能力)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加涅的目标分类
布卢姆学习目标的分类 评价 综合
认知领域 分析 应用 领会 知道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
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
认知策略
高级规则
认知领域
规 则 智力技能 概念
辨别
言语信息
态度
动作技能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 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 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
教
教
育
教育技术
育
教
教
学
学
理
实
论
践
可整理ppt
2
目前学科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受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 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教学设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
2、告诉目标
激活监控程序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4、呈现刺激材料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原有相关知 识进入工作记忆 形成选择性知觉
5、提供学习指导 6、诱发学习表现
进行语义编码(以利于记忆和 提取) 激活反应组织
7、提供反馈
建立强化
8、评价表现
激活提取和促成强化
9、促进记忆和迁移
可整理为ppt 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4. 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 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 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既要理 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5.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包括 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 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教学设计理论、方法
可整理ppt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 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3)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 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
6.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 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 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 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 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 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变 化),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单元目标
学学 学 习习 习 目目 目 标标 标
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学学 学 习习 习 目目 目 标标 标
单元目标
学学 学 习习 习 目目 目 标标 标
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可以按照加涅的学习 内容分类方法,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 解决等),然后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 确定各知识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9
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 “动机理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 “附属内驱力” • 奥苏贝尔理论的缺陷:否认发现学习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步 骤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
叙述式、表格式
课程名称 年级 教师姓名 设计时间 课时主题
• 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过程模 式
•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 式
• 参考网址:
可整理ppt6• “主导——主体”教学设 计
•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与“主导——主体”ID的理论基 础
• 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以教为主ID的理论基础 •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步骤
1. 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 理论等的回忆。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2. 领会: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包括转换(用自己的话或方式来表 达)、解释(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推断 (预测发展的趋势)。
3.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 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本课内容概要 教学目的(意图) 教学目标分析(学习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策略分析:教师活动、学生行为 媒体分析(时间分配) 评价办法 本课所用参考资料
样例见讲义和教材《理论分册》P85
教学目标分析(1)
教学目标分为“总教学目标”和“子教学目标”两
类
教学总目标
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学学 学 习习 习 目目 目 标标 标
可整理ppt
3
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
按照设计水平的高低可分为三个层次:
创造 更加合理 与高效的教学
教学最优化
实现教学目标
主动
创造式
被动
重复式
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可分 为三个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三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 以“教”为中心教学设计过程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