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篇一:【精品】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范文XX年国内名胜古迹考察报告每年的金秋九月,我院的书法班都会由老师带队外出考察,这是书法班的传统,也是每位同学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的好机会!我们会继承这个传统,将书法艺术发光发热!具体考察:第一站:XX地点:XXX9月6日,我们师生22人在湛江火车站乘坐1474次列车向湖北XX首站出发。

我们坐了28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条件相当艰苦,对大多数没有坐过火车的同学来说可是一次考验!尽管路途艰辛,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的步伐!我们住宿是火车站旁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便宜菜饭,买的是团体票,出门坐公车!同学们一路高歌,互相帮助与配合,一切都那么和谐愉快!9月8号我们参观了著名的XXX!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

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

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位于XX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

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

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

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第二站:XXX地点:参观XXX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博物院等地9月8日晚我们从XX火车站乘坐k628班次火车去往西安。

9月9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西安,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找了旅馆安顿!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9月10日,我们一早出发,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

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9月11日,参观碑林。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

“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

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XX多年。

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9月12日,我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

XX年对外开放。

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9月13日,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据秦始皇陵兵马俑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兵马俑,泥塑的世界,在这里,可感受到那个久远王朝的历史气息,其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了一点,于是有了这两千多年后的神秘魅力。

仔细观察,它们按品字型布局,根据发掘的先后,分别命名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仔细地注视着这方俑坑,两千多年的沧桑,依然保存了当年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个性,8000多件陶俑,一万多件古兵器在这里先后被发现和挖掘。

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俑人,基本上都在米左右,高大魁梧,我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他们凝固了历史,鲜活了生命,把深厚的文化和精湛的艺术宏伟壮丽地再现于千年之后,通过古典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泥塑艺术的辉煌篇章,填补了中国艺术领域的空白。

在西安逗留了五天,每天的行程都满满的,参观古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品尝了当地的美食,领略到这里的风土人情。

白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西安的名胜古迹,晚上同学三五成群各自活动。

记忆最深的就是夜晚的大雁塔,每晚都有音乐喷泉,十分美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还有西安最热闹的回民街,回民街作为饮食集中的街区而出名,这里现在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饭纳凉消磨时间的市民的更多。

其实整个“回坊”地区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

“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

不过后几个地方要从回民街向深处走得远些,不容易找到,外地游客相对很少。

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既古老又现代,充满活力与文明的美丽城市!第三站:洛阳目的:参观龙门石窟9月14日,告别西安我们踏上开往河南洛阳的火车,似乎同学们对西安的印象都很好,甚至有点不舍离去!旅途还在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西安到洛阳坐火车只需5个小时,14号傍晚就到洛阳了。

在火车站附近找了旅馆安顿下来,第二天就去龙门石窟!9月15日,我们坐车到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

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

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

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

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十分壮观,大大小小的石像非常宏伟,震撼了游客的每双眼睛!第四站:孔子故里曲阜地点:参观孔庙孔林孔府篇二: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调查实践报告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调查实践报告我的家乡古城保定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 "京畿重镇、首善之区",因而,文物资源非常丰富。

XX的年暑假,我仅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我长大的地方-保定市区的名胜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了解,对家乡的旅游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现将此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家乡保定是河北省的第一文物大市。

据了解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3处其中,清西陵、满城汉墓、燕下都遗址等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钟楼、大慈阁等分布于保定市区内,因此我的调查主要围绕这些古迹进行。

假期之初,我首先从览了保定最繁华的地方-裕华路。

在保定繁华的裕华西路上,总督署门前的两根大旗杆高达十余丈,老远就能看见, 据说当年的旗杆早已毁于战火,是保定人自己凑钱把它重新竖了起来,现在成为保定的标志之一。

总督署宽敞的黑色大门,高高的灰色围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衙署。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丰富的历史内涵正是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人们走进博物馆,不仅能领略总督署特有衙署建筑风貌,同时也能从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中学到知识,受到儆诫。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沉重的历史,面对一次次失败屈辱的历史事件,甲午海战失败,八国联军入侵,不平等条约签订……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深刻地认识到落后的代价是惨重的,中国需要改革,中国必须强盛,从而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怀。

据工作人员的介绍,自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每年约有10万人来这里参观,1996年,总督署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建馆以后,博物馆陆续在各院正堂举办了复原陈列,以直隶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任时为背景,恢复当时的历史场面;在各院厢房举办了固定展览,如《直隶总督与总督署大型史料陈列》、《清代帝后肖像展》、《清代刑法展》、《直隶总督生平展》、《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大型展览》等常年对外展出;还利用空闲房屋举办了百余个临时展览。

每年都有大批学生集体组织进馆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如今,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教育作用。

府前广场很大,游人如织,热闹似庙会,这里现在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

然而广场周围的商业大厦、肯德基等与古香古色的总督署显得格格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总督署的文化气息。

几乎就在它的对面,坐落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慈阁。

大慈阁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有“不到大慈阁,等于未曾到保定”之说。

墙壁上介绍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原名大悲阁,为保定古八景之一,史称“市阁凌霄”,它的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

现存的大慈阁是清乾隆年间遭受火灾后,多次重修的建筑。

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

天王殿坐北向南,门前置石狮一对,门楣上嵌“真觉禅师”横额。

天王殿内梁架上遗存有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绘制的龙棉枋心墨线小点金彩画痕迹。

穿过天王殿,钟楼、鼓楼峭然对峙,二楼高度、造型相同,各通高米,其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施十字脊,分上下两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