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财务会计第8章-投资性房地产复习过程

中级财务会计第8章-投资性房地产复习过程

第8章投资性房地产4、2014年3月15日,星海公司与B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约定将星海公司购入的一栋写字楼租赁给B公司使用,租赁期为3年。

2014年3月25日,星海公司购入写字楼,支付买价与相关税费28 600万元,根据租赁协议,租赁期开始日为2014年4月1日。

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要求:编制星海公司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下列会计分录(1)2014年3月25日,购入写字楼并出租(2)2014年12月2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①假定公允价值为29 000万元②假定公允价值为28 000万元7、2011年12年5日,星海公司以1 800万元的价款购入一处房屋,公司董事会已作出书面决议,将该房屋用于对外出租。

2011年12月28日,星海公司与D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将所购房屋出租给D公司使用,租期为5年,租赁期开始日为2012年1月1日。

房屋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为6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为简化起见,假定按年计提折旧)。

2013年12月31日,星海公司对该房屋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为1 500万元,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未发生变动。

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要求:编制有关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下列会计分录:(1)2011年12月5日,购入房屋。

(2)2012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3)2013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4)2013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

(5)2014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1、2011年2月1日,星海公司以1 080万元的价款从其他单位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建造一栋写字楼。

2011年3月1日,星海公司预付给写字楼建造承包商工程价款6 000万元;2012年5月20日,工程完工,验收合格,星海公司补付工程价款3 000万元。

根据董事会作出的正式书面决议,写字楼一层用于对外出租,其余楼层均作为本公司的办公场所。

2012年5月25日,星海公司与一家大型超市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将写字楼一层出租给该超市作为经营场所,租期为5年,租赁开始日为2012年6月1日。

写字楼一层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建造成本为2 400万元,土地使用权成本按照建造成本的比例分配。

要求:编制星海公司有关该写字楼的下列会计分录:(1)2011年2月1日,购入土地使用权(2)2011年3月1日,预付工程款。

(3)2012年5月20日,补付工程款。

(4)2012年5月20日,结转工程成本.①假定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②假定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3、根据题目1的资料,假定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该写字楼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期为4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根据星海公司与大型超市签订的租赁合同的约定,写字楼一层租赁期为5年,年租金为210万元,从租赁期开始日起,每年6月1日按年预收租金。

2014年12月31日,写字楼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为1 800万元(为简化起见,假定每年的12月31日计提写字楼折旧、摊销土地使用权成本、确认租金收入)。

要求:编制星海公司有关投资性房地产(自用部分略)的下列会计分录:(1)2012年6月1日,预收租金(2)2012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摊销并确认租金收入(3)2013年6月1日,预收租金(4)2013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摊销并确认租金收入(5)2014年6月1日,预收租金(6)2014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摊销并确认租金收入(7)2014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星海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原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由于星海公司所在地的房地产市场现已比较成熟,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可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条件,星海公司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星海公司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资产有两项:一项是成本为15 600万元、累计已提折旧为2 100万元的写字楼;另一项是成本为3 800万元、累计已摊销金额为28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

2014年1月1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13 000万元,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2014年12月31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13 200万元,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4 300万元。

星海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要求:编制星海公司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下列会计分录:(1)转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2)2014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星海公司将用作办公场所的房屋转为对外出租,并于2010年12月25日签订了租赁合同。

租赁期开始日为2011年1月1日。

用于出租的房屋原价1 600万元,预计净残值40万元,预计可使用3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该房屋已使用了9年,累计折旧为468万元。

要求:作为星海公司有关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下列会计处理:(1)假定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①2011年1月1日,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②2011年12月31日,计算房屋年折旧额并计提折旧③2013年1月1日,将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房屋公允价值为1 560万元④2013年12月31日,房屋公允价值为1 570万元(2)假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①2011年1月日,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产,房屋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②2011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1 490万元③2012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1 560万元④2013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1 570万元⑤2014年1月1日,租赁届满,房屋转为自用办公场所⑥2014年12月31日,计算房屋年折旧额并计提折旧12、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2014年4月1日,星海公司对外出租的厂房租赁期满予以收回、转为自用。

转换日,厂房的账面价值为2 650万元,其中,成本为3 2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为贷方550万元要求:编制下列不同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1)假定转换日厂房的公允价值为2 600万元(2)假定转换日厂房的公允价值为2 680万元房经营租赁合同即将于2013年12月31日到期,该厂房原价为3 26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至租赁合同到期日,已使用5年。

为了提高厂房的租金收入,星海公司决定在租赁期满后对厂房进行改建,并与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自改建完工之日起将厂房出租给丙公司使用。

2013年12月31日,与乙公司的租赁合同到期,厂房随即转入改建工程,在改建过程中,用银行存款支付改建支出1 890万元,厂房拆除部分的残料作价10万元出售,款项已存入银行。

2014年10月31日,厂房改建工程完工,即日按照租赁合同将厂房出租给C公司使用。

扩建后厂房预计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寿命(含改建期间)未发生变动。

要求:编制有关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下列会计分录:(1)2013年12月31日,将厂房转入改建工程(2)用银行存款支付改建支出(3)拆除部分的残料作价出售(4)2014年10月31日,改建工程完工(5)2014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项厂房经营租赁合同即将于2013年6月30日到期,截至租赁合同到期日,该厂房账面价值2 500万元,其中,成本为2 15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借方)为350万元。

为了提高厂房的租金收入,星海公司决定在租赁期满后对厂房进行改建,并与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自改建完工之日起将厂房出租给丙公司使用。

2013年6月30日,与乙公司的租赁合同到期,厂房随即转入改建工程,在改建过程中,用银行存款支付改建支出1 000万元,厂房拆除部分的残料作价10万元出售,款项存入银行。

2014年3月31日,厂房改建工程完工,即日按照租赁合同将厂房出租给C公司使用。

2014年12余31日,厂房公允价值为3 600万元。

要求:编制有关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下列会计分录:(1)2013年6月31日,将厂房转入改建工程(2)用银行存款支付改建支出(3)拆除部分的残料作价出售(4)2014年3月31日,改建工程完工(5)2014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星海公司自建的办公楼于2005年12月10日投入使用,实际建造成本为12 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2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09年12月31日,星海公司为该办公楼计提减值准备1 560万元,预计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未发生变动。

因星海公司启用了新的办公楼,原办公楼于2011年6月5日停止自用并经董事会决议将该办公楼用于对外出租。

2011年6月20日,星海公司与C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协议,将办公楼出租给C公司使用,租期为3年,租赁期开始日为2011年7月1日。

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2014年7月1日,租赁期届满,星海公司以8 500万元的价款将该办公楼出售,应交营业税425万元。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要求:计算累计折旧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1)计算截至转换日办公楼的累计折旧。

(2)编制自用办公楼转换为对外出租的会计分录。

(3)计算截至出售日办公楼的累计折旧。

(4)编制出售办公楼的会计分录。

精品文档11、星海公司将办公楼转为用于出租,以赚取租金收入。

2010年12月,星海公司与D 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将办公楼出租给D公司使用,租赁期开始日为2011年1月1日,租赁期为3年,每年租金为600万元,自租赁期开始日起,每年1月1日按年预收租金(为简化起见,假定每年12月31日确认租金收入)。

该办公楼原价为12 500万元,累计已提折旧3 750万元。

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2010年12月31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8 5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8 650元;2012年12月31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8 900万元;2013年12月31日,办公楼公允价值为8 800万元。

2014年1月1日,办公楼租赁期届满,星海公司将其出售,售价为8 600万元,应交营业税为430万元。

要求:编制星海公司有关该投资性房地产的下列会计分录:(1)2011年1月1日,将办公楼出租并预收租金(2)2011年12月31日,确认房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租金收入(3)2012年1月1日,预收租金(4)2012年12月31日,确认房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租金收入(5)2013年1月1日,预收租金(6)2013年12月31日,确认房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租金收入(7)2014年1月1日,将办公楼出售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