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教师磨课案例

青年教师磨课案例

株洲市青年教师磨课案例(样表)课题:认识时钟执教:罗茜株洲市天元小学指导:黄淑冬、陈胜钦株洲市天元小学案例撰写:罗茜株洲市天元小学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本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认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和12个大格。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课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整时1、第84页先给出一幅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

在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

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钟表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

第84页下边是3个钟表,显示了3个时刻,同时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标明它们的时刻。

通过这3个时刻的学习,使学生会认整时,知道时间的两种不同记录方法。

2、第85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上午9时,也有晚上9时。

还可以通过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教师还要准备实物钟,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要让学生在表针的运动中认整时,教材上用来认读整时的钟面一般都是静止的,而真实的表针时在不停地运动的。

同时,表针地运动是具有方向和运动速度的,而对表针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感知对后续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学生分析1、已有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对钟有了一定的接触,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同学都有电子表,所以对于电子计时法还是认识的。

2、要达到的水平:学会认整时,知道整时与其他时间区别,知道时间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能在钟面上拨、画出给定的时间,能用两种记录方法写出准确的时间。

三、教学设计项目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

2、认识整时,会认、读、写。

3、加深6、12、9、3在钟面上的位置。

4、合理安排时间和了解时钟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通过观察操作和实物演示,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开放导入: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谜底:(闹钟或钟表)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咱们必须先认识它,才能使用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二、核心推进:(一)、一放一收欢迎来到蓝猫钟表店。

介绍各类钟表。

一放:在多个钟表中认识钟面观察,这些钟表的表盘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名回答)预想:1、有12个大格子。

2、有12个数。

3、2根指针,也有可能说3根。

一收:出示一个不完整的钟面。

(蓝猫有一个坏掉的钟面,需要大家帮它修好。

)让学生们依次说出12个数字,说的过程中教师依次给钟面填上学生说出的数。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位置》这一单元中所学的位置名称“上、下、左、右”。

请学生们找出钟面上这四个位置上的数,依次在课件上强调上12、下6、左9、右3这四个数,并且告诉学生不管钟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四个位置上的数永远不会变,为学生认读没有数字的钟表打基础。

3. 给表盘上添上有两根指针。

依次用拟人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的特点。

方便记忆说故事,时针和分针是两兄弟,分针比较喜欢运动,就变得越来越高、瘦,时针很懒不动就变得越来越胖、矮(用动图演示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并请孩子们拿出手指画出指针运动的方向,为第二课时《大约几时》和高年级钟表的学习做铺垫,告诉孩子们这个运动方向叫做顺时针,反之为逆时针。

(二)、二放二收出示主题图(小红起床图)。

二放:通过电子表来引导学生说出时间7时。

(有很多学生认识电子表知道是7时但说出来就变成7点,强调数学用语——7时。

)小红的家里有两个时钟(电子钟和指针挂钟),这两个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指针挂钟的时间也是7时,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为7时。

向学生们介绍时间的两种记录方法:(板书在黑板上)文字计时法:8时电子计时法:8:00二收出示三个表面的主题图。

1.说出钟面上时间让学生尝试分别说说每个钟面的时间及时针、分针分别指向什么,前两个钟面指名让学生说,并以填空式问答指针指向的数。

最后一个钟面由孩子齐答,并让学生们完整地说出指针指向的数,一定要规范得说出分针和时针。

不能用长针和短针。

(每个钟面的指针都在课件中做出强调,加深学生视觉上的印象)。

2.两人观察三个表面有什么特点。

请人起来汇报,再集体说。

发现分针都指着12,时针也都刚好指着一个数字。

(一定要规范得说出分针和时针。

不能用长针和短针)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口诀分针朝上写00,时针指几就是几),这样的时间便是整点。

拿出钟表模型,分针指在12不动,时针不断变化位置,指向不同的数,让学生们说出时间(从视觉上加深学生们对于整时的时间分针必须要指向12的印象)。

3.老狼老狼几时了?让同桌两人合作,自由练习,然后由一位学生上讲台拨动钟面,全班学生当老狼来回答。

4.红太狼的平底锅(我说你拨)两人拨两组习题(每组两个习题),老师下讲台进行订正2,答对的将得到红太狼的表扬,答错的将被红太狼用“平底锅”敲头,并当场订正。

(三)、三放三收三放:1.要求学生在钟面上拨出6时,12时。

观察这两个时间有什么特点。

先和同桌说说再举手说说你的发现。

三收:12时和6时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当时针分针在12处重叠的时候,是12时。

6时: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两针成一竖线,是6时。

三放:2.出示小明一天。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下讲台进行批改、订正。

问他时怎么安排时间的那为什么时间都一样但做的事情不一样。

预想:一个上午的9时,一个是晚上的9时。

用联动钟面模型演示一天中钟表上的时针会转动两圈,第一圈转完为中午的12时,第二圈从下午的1时转到晚上的12时。

总结:时针每天转两圈,每个时间一天中都有两个,所以在和别人说时间时要说出具体的时间段,是在早上还是在晚上或者是下午、上午的具体某个时间。

三、深入拓展说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四、磨课过程及反思第一次上课成功之处1、孩子基本都学会了整点的识别。

2、课堂气氛积极,参与度教高。

不足之处1、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让孩子表达的机会不够多。

2、对于“红太狼的平底锅”这一环节的游戏规则交代得不够清楚。

3、板书不到位。

4、收束性的口令还需增加。

改进设想1、减少教学中不必要的语言,引导孩子自己说。

2、在游戏之前交代清楚游戏规则。

3、重新设计教学板书,做到板书清晰,重点内容全面。

第二次上课成功之处1、孩子掌握度比较高。

2、孩子对于课堂中的二人合作和游戏关节很感兴趣,参与度高,配合得很通洽。

3、板书清晰到位。

4、游戏环节之前的规则交代较到位。

磨课反思:这节课,进了行了三次磨课,在备课环节,我翻阅了多本教案和了《数学教参》,也网上搜索并观看多堂教学视频,逐步弄懂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和需要注意和强调的细节,也学习了视频中那些优秀教师的精炼的引导用语、亲和富有童趣的教态以及对于课堂秩序的收放方法。

这些都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努力的方向。

第一次磨课是在本年级的1612中班进行的,这个班的孩子课堂常规比较好,热情度也很高。

课堂上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好,很愿意配合我的教学,教学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这节课中,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前面的环节都进行得很顺畅,孩子们能够在钟面上找到12个数的位置、12个大格子和2根指针,二人合作环节和游戏环节孩子们的热情度高涨,参与度很高,通过课堂中的纸笔练习以及展示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基本上还是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1、在当讨论和游戏开始后,在需要孩子们停下做总结并进行下一环节时,孩子们的热情收不住,所以课堂纪律不是很好,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课堂的收束问题上还需要进步努力,找找其他的方法。

2、语言不够精炼,在第一环节中用时较多。

3、对于“红太狼的平底锅”这一环节的游戏规则交代得不够清楚。

4、板书不到位,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只在课件中做了强调,没有板书在黑板上。

第二次磨课是在本年级1610班进行的,并且请了全年级的数学老师来做指导。

1610班的孩子特点是热情、自主性强,对于每一位孩子的回答,不用老师提醒其他孩子在第一时间就能用口令和手势自行做出评价。

这一堂课中,我吸取了上一堂课的经验,在每个环节的收束过程中,增加了口令的使用次数,并配合了声调和轻重缓急。

效果还是不错的,孩子们对于自己的热情收放地很好。

在课前重新设计了板书,板书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

在教学中减少了繁杂的语言,以引导式的语言为主。

课后,各位老师针对我的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针对他们的建议我做出了以下改动:1、在总结整时的认法时,需要向孩子们强调这样的时间叫做整时。

2、可用填空式的发问,引导孩子们多次说出整时的特点,加深印象,并尽量让孩子们自己能完整地说出整时的特点,再让孩子自己完整地说出观察时间的整个过程,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几时。

3、把第二环节中第二部分中介绍时间的两种写法上移至第一部分介绍。

4、可把观察钟面这一环节移至“蓝猫钟表店”中,在多个钟面中进行观察,让孩子意识到所有的指针钟表上都有这些特点,再在一个钟面上来做总结,加深孩子的印象。

5、“红太狼的平底锅”这一游戏环节中应每次出示一组时刻(两个),把两人共拨一个时刻改成一人拨一个时间,这样不但加大了练习量,而且两个孩子都没有闲着,都有题目可以进行练习,甚至两个孩子在拨钟的熟练程度上还有所比较。

6、“老狼老狼几时了?”这一两人合作后可把两人上台一问一答的展示改成,两人上台一起拨,全班同学一起答,让全班孩子都参与进来。

第三次上课的班级是1608班,这个班的特点是常规好,但孩子不是特别爱动脑,上课发言的人不多。

本堂课,我加入了一些对于孩子们鼓励和赞扬的言语,比如:“老师最爱动脑经的小朋友了。

”“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哪个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对于答对了的小朋友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带动全班孩子来表扬他。

慢慢地举手的孩子也就多了起来。

在本堂课中我在第一环节认识钟面的特点时,我先让孩子们在众多的钟表中观察,然后出示了一个不完整的钟面,给这个部分加入了一个“帮蓝猫修钟表”的情景,希望能够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由孩子们自己在空的表盘上填数和指针,针对课件我也做出了修改,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变换了颜色,加入了声音,希望能引起孩子们的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