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有效性论文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有效性论文

浅析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只有通过互动过程才能进行。

因此,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关乎学生的发展,课堂有效互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有效性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和建构以及创造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在实践中,互动教学已成为我国高中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取向,甚至被认为是评价一堂优秀课的主要标准[1]。

1、英语课堂有效互动
第一,英语教学是教学主体间的交际。

当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的主体。

虽然他们活动的对象、方式各有差异,但他们都是教学活动中具有主体性的人。

这种主体间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教和学的双向和多向互动,通过互动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达到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的境界。

第二,英语教学是促进英语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语言技能的形成主要指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语言技能的发展既包括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又包括教师语言技能的发展。

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中,师生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在交际过程中发展了交际能力[2]。

第三,英语教学是一种拓展思维方式的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英语教学必须要渗透异域交化,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

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教学还承担着吸收、接纳和批判外国文化的任务,因而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是通过语言这一中介,和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生活习俗的人的跨文化交际。

因此英语教学中势必强调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是由英语教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首先,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范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交际必然产生互动。

其次,语言有社会功能,即在交往过程中才能显示出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宜性。

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以及谈论不同的话题所运用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

互动课堂正是给语言的使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化环境,从而使语言富有生命力。

再次,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技能(skill)获得的过程。

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在规则的支配下,使学生行为向技能转化,直至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自动化。

课堂互动给学生提供了练习、模仿、校正、验正语言的可能性,使语言技能的获得有了过程保证。

2、高中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
2.1建立有效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表演创设情境
如果新授课是一个故事性强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表演在上课
之前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定向。

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新学习知识的印象,也可激发他们想亲自登台表演、展示自己的欲望,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2)设置疑点创造情境
“好奇”是引发个体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促使人完成许多超乎想象的事情。

教师可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恰当设计疑点和悬念,使他们急于想知道谜底而又只能让其在一步步教学互动中逐步解开疑团。

教师通过在教学进程中设置疑点,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并完成全部课堂教学互动。

2.2学生互动管理策略
学生互动管理策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课堂教学互动行为规范,二是合理使用领导者的权力。

互动行为规范通常是为班内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并且每个学生都有义务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

在课堂互动教学管理中,建立课堂互动行为规范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建立课堂互动行为规范,规定课堂互动行为的尺度,让学生的互动行为在制度框架下进行。

本规范要细致规定课堂上每种互动的开展环节,做到每种互动都“有法可依”。

这样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就可依据课堂互动行为规范进行活动,互动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进行课堂互动管理还要求教师合理使用领导者的权力。

在课堂互动教学的管理中,教师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组织者.由于
角色和地位的优势,教师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拥有“较多”的权利。

教师不能过度使用这种权利,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不安全感和抵抗情绪,因而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反之,则会导致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自由散漫和目无尊长。

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达到课堂互动教学的目的,教师只有合理地使用领导者的权力,在领导、组织、鼓励等工作方面尽量做到适度合理,才会使互动教学活动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成效。

2.3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善于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互相信赖、互相关爱,不以权力与基础为基础的关系。

分享和信任的气氛,教师关系学生、学生相互关心。

教师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喜欢谁,大多数学生也会喜欢谁。

而师生关系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尊重教师的。

除非某个教师为人处事的品德受到学生的怀疑。

所以,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建立起的,教师要主动创建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也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他们才能把这种爱化作动力,克服无助心理,增强自信心理,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

因为良好的师生情感能促使师生之间进行频繁的交往,产生共鸣,缩短心理距离,唤起主体意识,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使
教师和学生都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充分的表现自我。

学生在这种互动中获得知识,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发展个性教师在这种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获得成就感。

3、结论
总之,只有真实的师生互动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精神的丰富,使他们在知识、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领会世界的意义,获得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
[2]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