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_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_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余 丹(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对该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类分析。

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遵循生态旅游开发原则,设计出生态旅游产品,其中主要有生态观光旅游产品、道教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产品以及其它专项生态旅游产品。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8)04-0379-03Disca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 co -tourism Products———A C ase of Dujiangyan City ,Sichu an ProvinceY U Dan(School of T ourism ,S 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China )Abstract :With eco -tourism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out the w orld ,people began to pay m 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 -tourism products.C om pared with the foreign countries ,s ome problems were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eco -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took Dujiangyan City in S 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 ple ,analyzed the eco -tourism res ource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co -tourism develop 2ment ,designed eco -tourism products.These produc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sightseeing eco -tourism product ,T aoism culture eco -tourism produc ,vacation eco -tourism product and other special eco -tourism product.K ey w ords :eco -tourism ;eco -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8-02-27;修订日期:2008-03-13作者简介:余丹(1971-),女,四川省成都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

1 前言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大众旅游对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得到人们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和转向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之后,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很多国家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中除了观鸟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动植物珍奇观赏等生态旅游专项产品以外,还开发旅游农业、旅游渔业等特色化产品和徒步旅游、帐篷旅游等个性化产品。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则显得相对滞后。

由于存在思想认识上不足、生态旅游规划滞后、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国内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以自然观光为主,产品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总体深度不够,且与原生性的地域特色文化结合差,特色不突出。

笔者参与了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生态旅游资源的全面普查工作。

通过资源普查,都江堰市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国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山省级森林公园、青城镇青城外山、玉堂镇赵公山、向峨乡莲花湖、中兴镇王婆岩9大片区。

在这9大片区中,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前后山、青城外山片区早已成为成熟旅游景区,但现实中依然存在旅游产品较单一、老化等问题;而玉堂镇赵公山、向峨乡莲花湖、中兴镇王婆岩等片区尚未进行旅游开发。

因此,我们依托都江堰市9大片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考虑当地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对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以期为其它景区提供借鉴。

2 都江堰市概况2.1 总体概况都江堰市位于103°47′—107°25′E 、30°45′—31°22′N ,居四川省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距成都市仅38km ;幅员面积广阔,东西宽34km ,南北长68.4km ,总面积1208km 2;人口约63万人,年平均气温15.2℃,城区海拔700m [4]。

都江堰地处岷江上游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岷江穿越群山峡谷,直泻成都平原。

都江堰市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天府之源”的美誉。

都江堰市是一座水利名城,早在22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创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1994年1月都江堰市被批准为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双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都江堰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同年,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2.2 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自然生态旅游资源:①生物景观。

生物景观类资源是以生物群体构成的旅游景观,包括植物类旅游资源和动物类旅游资源[2]。

都江堰市地处横断山脉北段,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多样,为多种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973・资源开发与市场Res ource Development &M arket 200824(4) ・旅游资源・提供了条件。

全市森林面积共736km 2,森林覆盖率达61%,亚高山分布的冷杉森林是四川西部“华西雨屏带”特有的森林类型,也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环境之一,境内生物资源丰富。

据统计,脊椎动物种类586种,其中哺乳类99种、鸟类367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23种、鱼类75种、昆虫总数在10000种以上。

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豹等12种,二级保护动物53种。

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已记录的高等植物有3012种(隶属278科、1365属),其中苔藓397种、蕨类203种、裸子植物87种、被子植物2325种、属国家首批保护的植物就有28种,特别是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在区内广泛分布。

②地文景观。

地文景观类资源是指由于长期地质作用和地理形成过程,在地表面或浅地表存留下来的各种景观[2],主要包括山景、峡谷、洞穴、沉积与构造、灾害地质景观等。

都江堰市地跨成都平原与龙门山两个自然地理单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境内高山险峻、峡谷众多:有海拔最高的光光山(4632m )、青城第一峰(1600m )、赵公山(2431m )、火烧山(1731m )、圆包山(2489m )等山峰;有深溪沟、响水洞、白沙河、磨子沟、飞泉沟、五龙沟等峡谷。

在地质构造上,属龙门山构造带的中南段,断裂、褶皱等地质结构复杂,形成古冰斗、孤山(飞来峰)、丹霞地貌等景观。

③水域景观。

水域风光类资源是指水体及所依存的地表环境下构成的景观和现象[2],主要包括河流、湖泊与池沼、瀑布、泉、冰雪地等。

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有类型多样的水域风光生态旅游资源。

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主流全长47km ,岷江支流众多,有白沙河、龙溪河、螃蟹河、金马河、黑石河等。

沿都江堰市境内龙门山脉山脚有一条人工灌溉渠“环山渠”,河宽约5m ,蜿蜒前行,沿岸风光各具特色。

龙池湖为一天然高山湖泊,海拔高度约为1800m ,疑为历史上地震所形成的堰塞湖或冰川尾啧湖,湖内湖岸植物群落繁茂,沼泽发育良好,高山冰斗湖散见于海拔4000m 附近的高山地带。

除此之外,境内还有紫坪浦、莲花湖水库,响水洞、大飞水、虹口大瀑布等众多瀑布和飞泉。

④天象气候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是天文现象与天气变化的时空表现,包括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2]。

都江堰市气候类型多样,地域差异大,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的空间分异造就了景象万千的气象气候景观。

青城山的日出、云海、晚霞、青城“圣灯”及龙池、赵公山景区的云海、浓雾,变化莫测。

每年10月至翌年2月,龙池、赵公山景区等地银装素裹,雪景迷人,显现出一派“北国风光”。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都江堰市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有与自然环境长期融合成为一体的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

历经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古以“幽甲天下”著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凝聚着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距今4500多年的芒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蜀人的重要聚居地,是古蜀文明的见证;境内茶马古道遗迹,是历史上四川西部通往松潘、茂县、汶川和西藏的关口;此外,道家养生之术、茶文化、古寨遗迹、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美食无不为生态旅游资源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

此外,都江堰市气候温和、温湿度适宜、森林覆盖率大、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生态环境良好,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都江堰市以其特有的农村田园风光、花卉、果木、苗圃、园林等特色农业,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来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和娱乐。

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获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30个;境内广泛种植厚朴、川芎、川朴、川泽泻等中药材,盛产猕猴桃、茶叶、笋用竹、无公害蔬菜等生态农产品,还有生态植物园、万亩杜鹃林等,都是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3 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原则包括:①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资源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生性文化,资源的原始性、脆弱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在生态旅游开发时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

生态旅游建设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在遵循生态学基础上,尽量避免旅游开发给资源、环境带来破坏,力求达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如何确定生态旅游开发的范围、规模、速度及活动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