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的人文地理——都江堰

家乡的人文地理——都江堰

都江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摘要:都江堰是世界上尚在运用的唯一的拥有有20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它既是在中国统一事业中发挥过作用的有着悠久历史意义的水利工程,又是一座生机勃勃科学美妙的自然造化与人工斧凿浑然天成的建筑物。

其巨大效益一直延续至今,是对环境有良好作用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利典范。

都江堰市因堰而闻名,境内闻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是中国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

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成为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镶嵌在锦秀天府的一颗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

关键词:都江堰,历史,民俗民风,民族,宗教,旅游一、都江堰的历史历史造就了都江堰。

那时,诸侯群雄争霸,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一举统一华夏大势所趋。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秦王毅然挥兵率先取蜀,使秦最终统一了天下。

都江堰为战国晚期李冰所主持修建,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都江堰。

近观都江堰,一个无坝引水工程,除庞大水网河渠外,主要是渠首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以分流分沙,泻洪排沙,引水输沙,保证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泥沙少淤,水旱从人了。

李冰不仅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而且总结出一套“水经”。

“蜀守李公凿离堆以利蜀,刻‘深淘滩,低作堰’六言于石,立万世治水者法。

”李冰任蜀郡守,深知都江堰不仅仅是水利设施,更是中华民族从割据走向统一的一项重大举措。

自此“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蜀为天府之国也由此而来。

最近,在宝瓶口崖壁发现清代石制量水尺,已是难得的文物了。

实践证明,历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

二、都江堰的民俗民风1、清明节——都江堰放水节李冰作为水神被载入国家祀典,享有官祭地位始于宋代,《宋史•礼志》“诸祠庙,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

”①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封李冰为“广济王”,徽宗是被封“灵应公”,安宋代的礼制应是初封公,封侯,后封王,后来加以更改,取高爵位。

这个搅乱了次序的封号不久就被北宋政府取消。

②南宋淳熙时元年,道教将祭祀李冰父子的宗教仪式放在都江堰岁修后的开堰时,由此演变成了官方的主持下每年一度的祭祀李冰父子的道教活动。

世代沿袭成为都江堰具有宗教色彩的民俗节日。

1957年以后,都江堰岁修措施改进,修建了电动钢制闸门,可以随时启闭,都江堰内江不再断流,以往杩槎放水的仪式也不再举行了。

1990年四川都江堰市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决定恢复传统的都江堰开水节。

都江堰的开堰有两个主要程序:官祭,来自成都的官员在二王庙祭祀李冰及二郎;开堰、砍去岁修拦水的杩槎,内江恢复通水。

开水节一般选在清明期间,正好是成都平原栽秧农忙前。

来自成都的官员在开水前一天启程,途中经过郫县到望丛祠,祭拜过蜀国治水的二位先帝望帝和丛帝,当天赶到灌县。

开水节那天,主祭官率领大小官吏到二王庙,在庙内道长主持下,献祭品,行跪叩礼,诵读祝词。

官祭之后,主祭官来到江边岁修现场,主持开水。

三声礼炮后,堰工跃上杩槎修筑起来的截流堤上,用斧头砍断杩槎盘杠上的竹索,系上拉杩槎的大绳只将杩槎拉到几个,江水便从决口处奔腾冲入内江,杩槎渐次被水冲向下游,再合适的地点自然有人收漂,将杩槎木打捞上来明年再用。

内江一通水,就有青壮少年追逐水头,并用小石子向水流的前端打去,当地人们以这种“打水脑壳”的办法,寓意水流畅流顺轨,不要冲坏了刚修好的堰。

来自成都的府州或道的主祭官则在通水后立即骑马,赶在水头前回到成都。

清代有一首竹枝词,描写出开水是拆除杩槎,江水奔流,以及人们的欣喜之情。

正如《灌阳竹枝词》诗:“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④2、农历六月二十四,传人祭拜先贤李冰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据说是川祖李冰的生日,每到这天位于都江堰的二王庙万人空巷,来自四川各地的川人纷纷汇聚于此,祭拜李冰父子,这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传统,发展到了今天除了本身含义以外,大家来此爬山观水看川戏赏美景也成为了人们的一大选择!今年是二王庙灾后重建开放后第一次举行的祈福会,十分隆重!三、都江堰的民族和宗教1、民族都江堰市是四川省、成都市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市。

由于地处川西平原西北部,毗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历史上曾是川西平原与藏羌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集散地。

随着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到都江堰市安居、投资、经商的各族群众不断增加。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都江堰市有少数民族30个,少数民族人口7950人,主要有:藏族2787人,羌族2160人,回族1991人。

2、宗教都江堰市辖区内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齐全。

信教群众约7万人,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8处(道教16处,佛教8处,天主教2处,伊斯兰教、基督教各1处),1所道教学院,学院师生60人。

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和祖山祖庭,在海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

宗教活动场所主要分布在世界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内。

由于宗教场所所处的独特位置,使宗教文化成为我市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内容。

四、都江堰的旅游都江堰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抓住成都获批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全面完成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景点重建,青城山旅游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虹口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完善古城基础配套设施,建成玉垒阁、东门城楼等标志性建筑,景城一体格局正在形成,接待能力显著提升;成功举办了清明放水节和虹口国际漂流节;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和景区数字化建设。

通400专线电话和官方网站;整合优化了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门禁系统;开发了远程团队电子商务订票系统。

1、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是世界唯一有2000多年历史而至今尚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

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千年无坝古堰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与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相比,其构思、设计、选址独具匠心;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不与水敌的治水方略自树一帜;规模效益,绝无仅有。

它是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人与自然紧密协合的伟大创举,中国乃至世界其它任何古代水利工程都无与伦比。

2、青城山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

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分前、后山。

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则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3、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龙池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川西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各类植物多达3000余种,是我国重要的珍稀植物基因库。

在26平方公里的密林之中,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扭角铃、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时有所见。

山清水碧,风光旖旎,被国外科学家誉为“自然博物馆”、“天然动物乐园”。

被国务院、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中国科学院十大植物园之一的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也位于其中。

景区景色绝佳,公园森林幽邃、翠峰环拱、山峦重叠,起伏迭宕,林海幽邃。

区内自然环境独特,林海四季变化莫测,龙池碧波荡漾,山涧古树参天,绝壁瀑布飞挂,绿地野趣盎然。

景色绝佳,集湖、石、村、瀑于一身,融奇、险、幽、雄为一体,为“春看花、夏戏水、秋观叶、冬赏雪”的四时旅游胜地。

4、虹口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虹口旅游区拥有清新的空气、清澈见底的溪水、繁茂的植被、宁静的小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范例,天人谷一的美妙乐章。

高山、深水、浅溪、幽谷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虹口位于都江堰市西北边隅,保护区系原始生态保护完整的新开放的旅游景区。

该保护区从四川盆地边缘突兀而起,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峰光光山达4582米。

每年有8个月以上的积雪,虹口的白沙河水主要是雪水和地下水组成,水质清澈透明,无任何污染,为低矿化度水。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地质地貌,区内奇峰耸峙,古木参天,溪涧纵横,飞瀑溅珠……峡谷原生态虹口漂流,带你在蜀山峡谷,回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探寻“上善若水”的哲理。

虹口漂流,拥有“西部第一漂”的美誉,原生态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她的天然漂流河道险、奇、俊,集观景避暑、运动休闲为一体,并被指定为国家激流皮划训练基地。

文献:①宋史•礼志. 卷105. 中华书局本②罗开玉. 科学神话宗教的协合. 第八章. 巴蜀书社,1989③谭徐明. 都江堰史.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④清山春《灌阳竹枝词》附:20世纪30年代政府颁行的李冰祭祀仪程崇祀显英王庙伏龙观典礼仪式李冰封号崇祀敷泽兴济通祐显惠襄护王,李二郎为承继广惠显英普济昭斧王。

开水节选在清明节那天,祭祀典礼议程:⑴全体肃立;⑵奏乐;⑶设迎神位;⑷还神;⑸授花;⑹引赞导主祭官祭谊王位前立正;⑺唱纪念歌;⑻进帛;献帛;⑼进爵;献爵⑽进食;献食;⑾主祭官诣读祝位前肃立读祝;⑿全体向李二郎父子位前行三鞠躬礼;⒀奠爵;⒁焚祝帛;⒂奏乐;⒃设送神位送神;同时唱农民歌送神;⒄礼成,鸣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