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连词与介词复习课程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许行) ◎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韩非子)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庄子)
2)介绍动作行为形成的原因,相当于现代的“因” 、“因为”、“由于”。如: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
◎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 事之。(孟子)
3)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略等于“于”。 如:
A.后置:以+名(宾语)。如:
◎[以乱]易整,不武。(左传)
2020/5/15
B. 前置:名(宾语)+以。如:
◎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
公4年) ◎[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许行)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寡 人之於国也)
◎苛政猛<于虎>。(礼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诗)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 10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论语·宪问)
2020/5/15
(2)介词“以”
介词“以”是由动词“以”衍化 而来。介词“以”的主要用法 有以下四种:
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拿”、“凭”、 “把”等。如:
◎其他先秦古籍如《论语》、《孟子》、《荀子 》等诸子著作中, “於”字用例占绝大多数。
(参何乐士:《〈左传1986年第1版。)
◎到了汉代,“於”字基本上取代了“于”。
◎现代汉语中“於”字又简化成“于”(【注意 】作姓氏、地名及“於戏、於菟”等读wū的词 的不简化)。
A.在动词前作状语:[介+宾]+动,如:
◎[以责]赐诸民。(战国策) ◎否,[以粟]易之。(许行) 这种“介宾状语+动词中心语”形式为现代汉
语所继承。
B. 在动词后作补语:动+<介+宾>, 如:
◎食<以草具>。(战国策)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诗·魏 风·木瓜)
—(她)送给我木桃,(我)回报她琼瑶。
宾短语),在句子中主要充当状语或补语。 古汉语常用介词有“于(於)、以、为、与、用、
由、自、从”等。其中“于(於)、以、为、与
”用特别复杂多样,应作为重点。
二、重点介词:
以、于(於)、为、与
2020/5/15
(1)动词的“以” “以”本来是动词。《说文解字》:“以,用
也。” 动词“以”的意思是“用”,或“认 为”、“以为”、“根据”等。如:
◎授之<以鱼>,足解一日之饥; 授之<以渔>, 足食终身之鱼。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汉书•礼乐 志)
◎晓之<以理>,诲之<以教>。
4)当介词“以”的宾语是上文中已出现过的 事物,这个宾语常常省略。如: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左传)
◎将以()衅钟。(孟子) ◎左右皆笑之,以()告。 (战国策)
2020/5/15
江苏大学图书馆藏
• 文言虚词例释,李淑章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9
• 文言虚词例释与练习,孙天章编著,河南人民出版 社 1982
• 常见文言虚词例释,《常见文言虚词例释》编写组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8
• 古书虚词集释,裴学海著,中华书局 1954 •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等编,北京出版社
【注意】
“於是”经常不是表示“在此”,而是表 示“在此时”,可译为“当时”、“从此 ”。如:
◎於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左传
)
◎遂墨以葬文公,晋於是始墨。(左传)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 以黑衣服为丧服。
◎於是乃摩燕乌集阙。(战国策)摩,迫近。
燕乌集阙,燕国地名。
2020/5/15
2020/5/15
(1)“于”和“於”的关系
“于”和“於”在古代文献中本 来是两个字。“於”和“于”的 用法大致相同,但二者上古的语 音不全相同。
◎在甲骨文中用“于”,不用“於 ”;
2020/5/15
◎《尚书》、《诗经》中用“于”字占绝大多数 ,只有少数地方用“於”;
◎《左传》中“于”、“於”的使用频率大致相 等;
雕文以写龙。(新序·杂事) ◎[武以]平乱,[文以]经务。 (十六国春秋·北燕录 )
此外,“是以”、“何以”、“奚以”中 的代词“是、何、奚”作“以”的宾 语,通常也都置于“以”之前。如: ◎是以不传。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何以战?
2020/5/15
2)“【以+宾】”结构的位置, 可在动词前,也可在动词后。
◎文以五月五日生。
(史记·孟尝君列传) ——田文(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离骚)
——我匆匆奔走于前后啊,希望追上前代明王的足 迹。 2020/5/15
(3)“以”的宾语位置和“以+宾”结构 的位置
1)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可前置,也可 后置(现代继承后置式)。
例如:
2020/5/15
(2)“于(於)”字的用法主要有四种 。
1)介绍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 、从、到”等。如:
◎遂寘姜氏<于城颍>。(左·克段) ◎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庄·逍遥游) ◎壬戌,战<于韩原> 。(韩之战) ◎青,取之<于蓝> 而胜<于蓝> 。 (后一“于”字表比较)
2020/5/15
1985 • 文言虚词,郑星象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1 • 文言虚字,吕叔湘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44
2020/5/15
第一节 介词
一、介词是虚词, 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充当
句子成分。介词的作用是把名词、名词性短语、 代词等一类的体词介绍给动词、形容词,或动词
性、形容词性短语。 ¤介词及其“介绍”的成分组成“介宾结构”(介
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在 ……方面”等,如: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卫灵公问陈<於孔子>。(论语) ——陈:同阵,军队布列的阵势。 ◎君子 <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
2020/5/15
3)引进比较的对象。这种用法的“于”(於) 用在形容词谓语之后。如: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於诸侯>。(管 晏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