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 6.平肝息风药
一般配蜈蚣, 止痉散
口眼喎斜,配白僵蚕、白附子等,牵正散
全蝎
临床应用
诸疮肿毒,配栀子,麻油煎去渣,黄蜡为膏外用 颌下硬肿,单用焙焦,黄酒送服 流痰、瘰疬、瘿瘤,配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 2.疮肿、结块 小金散。 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配蜈蚣、地龙、土 鳖虫等 流行性腮腺炎,单用香油炸黄,内服
全蝎
使用注意:脾虚慢惊者忌用。
羚羊角
用量用法: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使用注意:脾虚慢惊者忌用。 附药: 山羊角-平肝、镇惊(功近羚羊)
牛黄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牛科动物
牛的干燥胆结石
采制:研极细粉
用。
牛黄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 入心清心化痰开窍 凉、芳香—清透
3.软坚散结 癥瘕积聚,配鳖甲、丹参、莪术等
自汗、盗汗,研粉扑或配麻黄根、浮小麦,牡蛎散 煅用 遗精、滑精,配龙骨、芡实等,金锁固精丸
4.收敛固涩 遗尿、尿频,配桑螵蛸、金撄子、龙骨等
崩漏、带下,配海螵蛸、龙骨、山药、山茱萸等 此外,尚能制酸止痛
牡蛎
用量用法:煎服,9~15g,打碎先煎。
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全蝎
出处:《蜀本草》 来源:钳蝎科动物东亚
钳蝎的干燥体。
采制:沸水或沸盐水煮
僵、干燥用。
处方名:全蝎、全虫、
淡全蝎、咸全蝎、蝎尾
全蝎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 辛散走窜 以毒攻毒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全蝎
临床应用
搜风息风,为治痉 挛抽搐要药,适应 于各种惊风、抽搐
小儿急惊,配羚羊角、钩藤、天麻等 小儿慢惊,配人参、白术、天麻等 1.痉挛抽搐 癫痫抽搐,配郁金、白矾等 破伤风,配蜈蚣、钩藤、朱砂等,五虎追风散
怀牛膝等,天麻钩藤饮。
小儿急惊抽搐,配天麻、全蝎等,钩藤饮子(直诀)
2.息风止痉 瘟病抽搐,配羚羊角、白芍等,羚羊钩藤汤
癫痫抽搐,配天竺黄、蝉蜕等,钩藤饮子(普济) 此外,又有清热透邪、凉肝止惊之功。
钩藤
用量用法:煎服,3~12g;宜后下。
天麻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采制:润透或蒸软切片用。 处方名:天麻、明天麻。
天麻钩藤饮 风痰上扰,眩晕头痛,配半夏、陈皮、白术等,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头风,头痛眩晕, 配川芎,天麻丸。 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配没药、麝香等,天麻丸
痛 、 眩 晕 要 药
3.祛风通络
妇人风痹,手足不遂,配牛膝、杜仲、附子等,天麻酒 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配秦艽、羌活等,秦艽天麻汤
天麻
用量用法:煎服,3~9g;研末服,每次1~1.5g。
清热解毒
牛黄—治痰热惊风、疮毒;善清心化痰开窍
钩藤
出处:《名医别录》 来源:茜草科植物钩藤、
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滕、无柄钩藤的带钩藤茎
采制:生用。 处方名:钩藤、嫩钩藤、双钩、钩丁。
钩藤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应用
肝火上攻,配夏枯草、栀子、菊花
1.清热平肝-头痛眩晕 肝阳上亢,配天麻、石决明、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配决明子、车前子、龙胆草等,羚羊角散。 4.温病壮热、谵语、发斑,配石膏、麝香等,紫雪丹。
或配犀角、入白虎汤中,;羚犀石膏知母汤。
此外,又有解热、镇痛之效,可用于风湿热痹,肺热咳嗽、百日咳等。
羚羊角
用量用法: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蚯蚓、广地龙。
地龙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定惊 咸寒清降 清肺平喘 通络 利尿
走窜通利
地龙
临床应用
地龙注射液治疗 癫痫、或地龙煎 剂配小量抗精神 病药治疗精神分 裂症有效
狂热癫痫、抽搐,用盐化水,饮用 1.热盛动风、惊痫 小儿急惊风,地龙捣烂,与朱砂为丸 高热抽搐、惊痫,单用或配钩藤、牛黄、 全蝎等
平肝息风药
学习要求: 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治疗肝阳上亢或 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之。 功效与适应证
平抑肝阳药——平肝、镇肝,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平肝息风药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息风止痉药——制止痉抽 风痰上扰癫痫 惊厥抽搐 破伤风 虚风内动 部分药物兼有:清肝-治肝热或肝火 重镇安神-心神不安
用量用法:煎服,3~15g,打碎先煎。
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慎用。 石决明与珍珠母、紫贝齿
平 肝 明 目 石决明-平肝、明目要药 咸寒 珍珠母 镇惊安神,治惊悸失眠 目肝 赤阳 目上 昏亢
紫贝齿
牡蛎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牡蛎科动物长牡蛎、
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的
石决明
出处:《名医别录》 来源: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
打碎。
处方名:石决明、
生石决明、煅石决明
石决明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效: 平肝潜阳
咸寒、质重,清、镇
清肝明目
石决明
临床应用:
阴虚阳亢,配生地黄、白芍、
1.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牡蛎等,育阴潜阳汤 阳亢化火,烦躁易怒,配黄芩、
牡蛎与龙骨
安神 平肝 心神不安 牡蛎-长于平肝潜阳,软坚
肝阳上亢
固涩
龙骨-长于镇惊安神、固涩 滑脱诸证
代赭石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三方晶系氧化物类
赤铁矿的矿石。
采制:打碎生用或
醋淬研粉用。
处方名:代赭石、
生赭石、煅赭石
代赭石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
1.平肝潜阳
阴虚阳亢,头晕目眩,配伍龟甲、龙骨、牡蛎、 白芍等,如镇肝息风汤、 阳亢,化热化火,头晕头痛、性急易怒,常配伍 石决明、夏枯草、牛膝等,如代赭石汤;
贝壳。
采制:生用或煅用,
打碎。
处方名:牡蛎、生牡蛎、
煅牡蛎
牡蛎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应用:
阴虚阳亢,头晕目眩,配龙骨、白芍、龟甲等,
1.平肝潜阳
镇肝息风汤。 真阴灼伤,虚风内动,配鳖甲、地黄、龟甲等, 大定风珠。
2.重镇安神-惊悸失眠,配龙骨、琥珀、酸枣仁等。
牡蛎
功效应用:
痰核、瘰疬、瘿瘤,配浙贝母、玄参等,消瘰丸
(肝体阴而用阳,具有升动的特点;若阴血不足, 则肝阳失于潜藏而上亢,则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酸、 头重脚轻、脉弦等肝阳上亢表现。平肝药重镇沉降, 能针对肝阳上亢的病理状态而平抑之,故有治疗作用。 肝阳上亢进一步发展,升动无制,肝阳暴涨,进而 化风;或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或阴血不足,血虚生 风;或感受风毒,深入内脏,引动肝风;均可导致机 体出现震颤、动摇、痉挛、抽搐甚至强直等症状,称 之为肝风内动。息风止痉药具有良好的制止痉挛抽搐 作用,对肝风内动证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由于肝阳上亢与肝风内动病位相同;二者在病机上 关系密切,肝阳上亢进一步发展,可成为肝风内动; 治疗上经常合用;部分药物具有平抑肝阳和息风止痉 的双重作用。因此,将两类药物合为一章。)
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蜈蚣-性温力峻毒大,抽风重证用之 全蝎-性平力缓毒小,寻常抽风用之
相 须 : 止 痉 散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善治热极生风,平肝、明目,清气血热毒,退热 牛黄—善化痰清心开窍,治痰热神昏;解热毒,治疮肿 钩藤—凉肝定惊、主小儿急惊,兼平肝 天麻—肝风内动虚实寒热均宜,善治眩晕头痛,祛风湿 地龙—治高热惊痫、癫狂,通络,清肺平喘,利尿通淋 全蝎 搜风息风,善止痉,治多种惊风抽搐,力缓毒小 蜈蚣 通络止痛,解毒散结 力猛毒大 僵蚕—息风化痰,善治痰热痉搐、散结消瘰疬、痰核,散风热 珍珠——清心肝热定惊,安神、明目、生肌敛疮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配雄黄、大黄等,牛黄解毒丸
3.疮毒
痈疽、疔毒、疖肿,配金银花、重楼、甘草等,牛黄解毒丸 乳岩、横痃、流注、瘰疬、恶疮,配麝香、乳香等,犀黄丸
牛黄
用量用法: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息风止痉
羚羊角—治热极生风、清气血热毒;平肝、明目
羚羊角
临床应用
为惊痫抽搐要 药善治热极生 风
小儿热盛急惊,取末,乳汁化服; 或与灯心草、甘草煎服 热极生风,配钩藤、菊花、生地等,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羚角钩藤汤 妇女子痫,配防风、茯神、酸枣仁、 独活等,羚羊角散 癫痫、惊悸,配钩藤、天竹黄、郁金、 朱砂等
羚羊角
临床应用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配石决明、生地、菊花、龟甲等,羚羊角汤。
天 麻
天麻
天麻
天麻
天麻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小儿急惊抽搐,配钩藤、羚羊角、全蝎等,钩藤饮
1.息风止痉
小儿脾虚慢惊,配人参、白术、僵蚕等,醒脾丸 破伤风,配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玉真散
治疗寒热虚 实各种动风
天麻
功效应用
肝阳上亢,眩晕、头痛,配石决明、钩藤、牛膝等, 头
2.平抑肝阳
气虚血滞,半身不遂,配黄芪、当归、川芎等,补阳还五汤
2.经络不通 热痹,配防己、秦艽、忍冬腾、桑枝等
风寒湿痹,配川乌、草乌、乳香等,小活络丹
善治热痹!
地龙
临床应用
地龙粉内服、地龙注射液治 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有效。 扩张支气管,抑菌。
1.肺热气喘、喉中哮鸣,单用研末服,或鲜地龙水煎,白糖收膏
3.凉血止血
血热崩漏,配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震 灵丹
代赭石
用量用法:煎服,10~30g,打碎先煎。
入丸散每次1~3g。
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