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2月联考 物理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2月联考 物理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2月联考 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把你认为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1.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A .伽利略B .牛顿C .亚里士多德D .法拉第【答案】 A【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第一次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以上是有关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学史,故本题应选A 。

2.如图1所示,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B .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 .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D .物体一定受四个力 【答案】 D【 解析】物体一定受重力,拉力F 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右拉木块,竖直向上拉木块,由于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必有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即一定有摩擦力,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则必有支持力,因而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故ABC 错误D 正确。

3.如图2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关于这个质点在4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4m ,而位移为零C .4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答案】 B【 解析】图象的斜率不变,因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t=2s 时,物体速度减为零,然后物体反向加速运动,t=4s 时,回到起始点,由图可知物体所经历的路程为:L=2×2+02×2=4(m),位移为零,故ACD错误,B 正确.4.小船横渡一条河,船本身提供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已知小船的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则河水的流速A .越接近B 岸水速越大B .越接近B 岸水速越小C .由A 到B 水速先增后减小D .水流速度恒定 【答案】 B【 解析】从轨迹曲线的弯曲形状上可以知道,加速度的方向水平向左,越靠近B 岸水速越小.故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B . 5.一行星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 ,速度为v ,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恒星的质量为 B .恒星的质量为 C .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D .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答案】 B【 解析】根据圆周运动知识,由V=2r Tπ得到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2vT π①,C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G 2M m r=m224Tπr ②,由①②得M=32v T Gπ,故A 正确B 错误。

据a=2vr③由①③得: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D 正确。

6.如图4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 图像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判断 A .在0~t1时间内,外力做负功 B .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 .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答案】 D【 解析】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合外力减小,速度增大;由图象可知0时刻速度为零,t 1时刻速度最大但拉力为零,由P=Fv 可知外力的功率在0时刻功率为零,t 1时刻功率也为零,可知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B 错误;在0~t 1时间内,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沿正方向,加速度为正值且减小,故力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外力做正功,故A 错误;在t 1~t 3时间内物体的动能变化为零,由动能定理可知外力做的总功为零,故D 正确.t 2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由P=Fv 可知外力的功率为零,故C 错误. 7.图5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 = 2s 时的波形图,图6是这列波中P 点的振动图象,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A .v = 25 m/s ,向x 轴负方向传播 B .v = 25 m/s ,向x 轴正方向传播 C .v = 50 m/s ,向x 轴负方向传播D .v = 50 m/s ,向x 轴正方向传播Gv π2T³234GTv ππ2 T v Tvπ2 Tv π2【答案】C【解析】由图6知,2s时刻P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则由波动图象可知波应向x轴的负方向传播;而波的周期为2s,波长为100m,则波速v=1002m/s=50m/s;故C正确.8.如图7所示,人在船上向前行走,脚与船面间不打滑。

忽略水对船的阻力,则下列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有①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②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船做负功;③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人做负功;④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人船组成的系统所做功的的代数和不为零。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人在船上向前行走,脚与船面间不打滑,说明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取地面为参考系,船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且向后运动,故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船做正功;人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对地位移方向不确定,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人做功的正负不确定,所以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人船组成的系统所做功的的代数和有可能为零。

综上所述易知只有①正确,故选D。

9.如图8所示,直线MN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方向未画出)。

虚线是一带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到b的运动轨迹,轨迹为一抛物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场线MN的方向一定是由N指向MB.带电粒子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一定逐渐减小C.带电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D.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答案】C【解析】由于带电粒子的电性不确定,所以电场线的方向不确定,A错误;带电粒子由a 运动到b的过程中,只受电场力的作用,由轨迹的弯曲方向知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B错误C正确;由于仅给出一条电场线,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不确定,D错误。

10.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负极接地,其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C为电容器,○A、○V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

在滑动变阻器滑动头P自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压表示数变小B.电流表示数变小C.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增多D.a点的电势降低图9M Nab【答案】 D【 解析】由题图可知,电压表与R 1 并联,R 3与电流表串联后与R 2并联,两部分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

在滑动变阻器滑动头P 自a 端向b 端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总电阻减小,流过电源的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R 1两端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大,a 点电势降低,A 错误D 正确;R 2两端电压减小,电容器与R 2并联,故电容器放电,所带电荷量减少,C 错误;流过R 2的电流减小,又总电流增大,所以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B 错误。

11.如图10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 的斜面,斜面表面光滑、高度为h 、倾角为θ。

一质量为m (m <M )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不计冲上斜面过程中机械能损失。

如果斜面固定,则小物块恰能冲到斜面顶端。

如果斜A .hB .h M m m +C .h MmD .hMm M +【答案】 D【 解析】若斜面固定,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12m v m gh =;若斜面不固定,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1()m v M m 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2111'()22m v m gh M m v =++,以上三式联立可得'h =h Mm M +12.如图11所示,长方体发电导管的前后两个侧面是绝缘体,上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忽略的导体电极,两极间距为d ,极板面积为S ,这两个电极与可变电阻R 相连。

在垂直前后侧面的方向上,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发电导管内有电阻率为ρ的高温电离气体,气体以速度v 向右流动,并通过专用管道导出。

由于运动的电离气体,受到磁场的作用,将产生大小不变的电动势。

若不计气体流动时的阻力,由以上条件可推导出可变电阻消耗的电功率2)vBdS P RRS ρd=+(。

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根据上面的公式或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可求得可变电阻R A .223v B dS ρ B .224v B dS ρC .225v B dS ρD .226v B dS ρ【答案】 B【 解析】运动的电离气体,受到磁场的作用,将产生大小不变的电动势,相当于电源,其内阻为 r=ρd S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当外电阻等于电源的内阻,即R=r 时,外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此时R=ρd S,代入电功率2)vBdS P RRS ρd=+(中得到,最大电功率P m =224v B dS ρ.故选B 。

第Ⅱ卷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3.如图12所示,(甲)图是某学生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由于实验中连接重物和木块的细线过长,所以当重物着地后,木块还会在木板上继续滑行,图(乙)所示纸带是重物着地后的一段打点纸带(注意图中任两个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没有标出)。

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则木块的加速度为a=_____m/s 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

(g=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以及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所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0.50 0.050(或5.0×10-2)【 解析】以a 表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a=222(6.22 6.71)(7.217.72)10/4(0.10)m s -+-+⨯⨯解得:a=-0.50m/s 2重物落地后木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用m 表示木块的质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解得μ=0.0501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13(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 与F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图12 图13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1)F ′ (2) B 【 解析】(1)F 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 ′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 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 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F ′,由于误差的存在F 和F ′方向并不在重合.(2)实验中我们是使两个力的效果与一个力的效果相同,利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科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