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共25页
“我喜欢建筑元素的混杂,不喜欢‘纯净’;宁愿一锅煮,而不要清清 爽爽;宁要歪扭变形,也不要‘直截了当’;宁要暧昧不定,也不要条 理分明刚愎无人性枯燥和所谓的有趣;我宁要世代相传的东西,也不要 ‘经过设计’的;我主张随和包容,不要排他性;宁肯丰盛过度,也不 要简单化,发育不全和维新浪头;宁要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也不要率直 和一目了然;我赞赏凌乱而有生气甚于明确统一。我容许违反前提的推 理,我宣布赞成二元论。”“我喜欢‘彼此兼顾’,不赞成‘非此即 彼’;我喜欢有黑白,有时呈灰色的东西,不喜欢全黑或全白”。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 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 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 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 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 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文丘里针对现代主义建筑师密斯的名言“少即多”,提出“少不是多”, 并且说“少即枯燥”。文丘里认为应该打破常规。他说在同一座建筑上 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尺度不一致的方向感,以及不协调的韵 律。他主张让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建筑元件在同一建筑上并置或重叠在一 起,不分主次地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激烈地排斥建筑遗产和传统。与此相反,文丘里强调 建筑遗产和传统的重要性。他说建筑师应该是“保持传统的专家”。不 过,他推崇“座建筑物允许在设计上和形式上“不完善”, 可以搞”平庸的和丑的建筑“。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 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 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文丘里认为,“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 吓服了”。文丘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与正统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观点截然 不同的建筑创作主张。他写道:
后现代主义建筑
目录:
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根源 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和发展 3、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4、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表现形式 5、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表现特点 6、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关系 7、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比较 8、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代表人物 9、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欣赏
后现代主义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 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 与文学艺术等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 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 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 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 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 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 相同。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 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 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 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 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 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
由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范畴广大,建筑艺 术的路径更加宽广多样,所以它的具体表现是 多种多样的。美国建筑师格雷夫斯设计的俄勒 冈州波特兰市政大楼,英国建筑师斯特林设计 的德国斯图加特市国立美术馆是两座有 代表性 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例子。1987年前西柏林国 际建筑展中的一批建筑物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 集中表现,它们与1927年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 恰成对照。还有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 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 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和发展
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20世纪60年代以来, 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 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它们在理论上批评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 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时 代的不适应性,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建筑形式 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 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 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 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 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 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 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 文丘里,即在建筑艺术中追求复杂性和矛盾性,而且与古典的建 筑美学观念相违背;完整统一和谐不再被当作艺术创作的最高原 则和目标;反之,不完整不统一和不和谐受到了推崇。这样,建 筑的美学范畴扩大了,建筑艺术的路径更加宽广多样了。虽然他 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 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