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气相沉积法
(M-C键能小于C-C键)
420℃ 2Al(OC3H7 )3 Al2O3 + 6C3H6 + 3H2O
16
(3)氢化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系统的热分解
630 675℃ Ga(CH3 )3 + AsH3 GaAs + 3CH4 475℃ Cd(CH3 )2 + H2S CdS + 2CH4
14
5.1 热分解反应(吸热反应) 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
AB( g ) A(s) B( g )
Q
主要问题: 源物质的选择(蒸汽压-温度) 确定分解温度(不同温度下的产物)
15
热分解反应类型
700-1000℃ (1)氢化物分解 SiH4 Si + 2H2
(2)金属有机化合物分解
34
(三) MOCVD 利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进行气相外延 生长薄膜的CVD技术。
3.1 原料化合物必须满足:
常温下稳定且容易处理 反应的副产物不应妨碍晶体生长,不应污
染生长层;
室温附近应具有适当的蒸气压
35
满足此条件的原材料有: 金属的烷基或芳基衍生物
烃基衍生物
乙酰丙酮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
对基片进行局部表面镀膜时很困难
22
四、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及设备
4.1 反应器结构:水平、直立
薄膜的均匀性差
气流垂直于基片,气流 以基板为中心均匀分布
23
4.2 开口式、封闭式
开口体系CVD的特点:
能连续地供气和排气;
反应总处于非平衡状态,有利于形成薄膜沉积层;
工艺容易控制。
24
封闭式(闭管沉积系统)CVD
第五章 气相沉积法
1
第一节 概述
一、气相沉积技术(vapor deposition) 通过气态物质或使材料气化后,使其沉积于固体材 料或制品(基片)表面并形成固态沉积物的技术。
2
二、气相沉积技术类型: 2.1 物理气相沉积:(PVD) (1)蒸发冷凝 (3)离子镀膜 (2)溅射镀膜
2.2 化学气相沉积:(CVD) (1)常压、低压CVD (APCVD, LPCVD) (2)等离子辅助CVD (PCVD) (3)激光(电子束)辅助CVD (LCVD) (4)有机金属化合物CVD (MOCVD)
容易引起基片变形;
降低基片的机械性能;
基片材料与膜层材料在高温下会相互扩散
31
2.1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 P-CVD ):
辉光放电
高能量
形成低温等离子体 激活化学气相沉积反应
32
2.2 等离子体在CVD中的作用:
降低反应温度:将反应物气体分子激活成活性离子; 提高成膜速率:加速反应物在表面的扩散作用; 提高薄膜和基片的附着力:对基片和薄膜具有溅
原理: 把一定量的反应物和适当的 基体分别放在反应器的两端, 抽空后充入一定的输运气体, 密封; 将反应器置于双温区炉内, 形成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造成的负自由能变化 是传输反应的推动力; 物料从闭管的一端传输 不必连续抽气保持真空,可以沉积蒸气压高
基片温度高,反应物及副产物的扩散速率为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8
五、CVD系统的分类
(一)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 开管系统:Atmosphere Pressure CVD (APCVD)。
1.1 Low Pressure CVD(LPCVD)与APCVD差别:
低压下气体扩散系数增大; 气态反应物和副产物的质量传输速率快; 形成薄膜的反应速率增加
(4)其它气态络合物、复合物的热分解 羰基化合物: 单氨络合物:
600℃ Pt(CO)2Cl2 Pt + 2CO + Cl2 140-240℃ Ni(CO)4 Ni + 4CO 800-1000℃ AlCl3 NH3 AlN + 3HCl
17
射清洗作用,溅射掉结合不牢的粒子;
薄膜的厚度均匀:由于原子、分子、离子和电子
相互碰撞
33
2.3 P-CVD的优点:
低温成膜(300-350℃):
对基片影响小,避免高温带来的膜层晶粒粗大
及膜层和基片间形成脆性相;
提高薄膜质量:
膜厚及成分较均匀、膜层致密
扩大CVD应用范围:
金属、无机、有机聚合物
750℃ 3SiH4 + 4NH3 Si3 N4 + 12H2
850-900℃ 3SiCl4 + 4NH3 Si3 N4 + 12HCl 350-500℃ SiH4 + B2H6 + 5O2 B2O3 SiO2 (硼硅玻璃) + 5H2O
18
5.3 化学输运反应
3
三、物理气相沉积
3.1 蒸发-冷凝法基本原理
原材料被加热至蒸发温度时蒸发 成气相;
气相的原材料原子与惰性气体的 原子(或分子)碰撞,迅速降低 能量而骤然冷却; 骤冷使得原材料的蒸汽中形成很 高的局域过饱和,有利于成核; 形成原子簇,然后继续生长成纳 米微晶 在收集器上收集
4
3.2 特点 在高真空的条件下,金属 试样经蒸发后冷凝。
低温区 T1=T2-13.5℃
高温区 T2=850~860℃
20
三、化学气相沉积的特点
优点
可制作金属、非金属薄膜; 生长温度可低于材料的熔点; 纯度高、致密性好、残余应力小、结晶良好; 易实现掺杂; 结构控制
21
缺点
参与沉积的反应源和反应后的气体易燃、易
爆或有毒;
反应温度太高(尽管低于物质的熔点);
积物的一种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反应范指反应物为气体而生成物之一为固体的 化学反应。
9
2. 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及设备
气相反应室
加热系统
CVD装置 气体控制系统
排气系统
3. CVD反应体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3.1 CVD化学反应方式:
Ni(CO)4 Ni + 4CO
140-240℃
36
3.2 MOCVD的优点: ① 沉积温度低:
减少了自污染,提高了薄膜纯度;对衬底取向要求低;
② 沉积速率易于控制:
沉积过程不存在刻蚀反应;
③ 制备广; ④ 反应装置容易设计:
生长温度范围较宽,易于控制,可大批量生产;
37
3.3 MOCVD的主要缺点:
7
一、化学气相沉积发展
古人类在取暖或烧 烤时在岩洞壁或岩 石上的黑色碳层 20世纪50年 代主要用于 道具涂层 20世纪6070年代用于 集成电路
近年来PECVD、 LCVD等高速发展
80年代低压CVD 成膜技术成为研 究热潮
二、CVD基本原理 1. 化学气相沉积的定义
利用气态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形成固态沉
的物质 闭管法的缺点:
材料生长速率慢,不适合大批量生长; 一次性反应器,生长成本高
26
4.3 反应室的热源 冷壁:器壁和原料区都不加热,仅基片被加热
有较大温差;适合反应物在室温下是气体或具有 较高蒸气压的液体。
热壁:器壁和原料区加热
管壁有反应物沉积,易剥落造成污染。
27
基片温度低,反应速率由表面反应速率控制;
输运反应通式:源物质为A,输运剂为B
源区 T2
沉积区 T1
A(s) xB( g )
ABx (g )
将待沉积物作为源物质(无挥发性物质),借助
适当的气体介质(输运剂),在高温区反应形成 气态化合物;
气态化合物经化学迁移或物理输运到低温沉积区,
在基片上通过逆反应使源物质重新分解出来。
19
温度梯度 2.5℃/cm
1)反应气体间的反应;
2)气相与基体表面间的反应 3.2 条件
原料:反应物具有较高的蒸气压;
产物:反应副产物易于挥发; 反应类型:反应易于控制
11
4. CVD基本过程
浓度边界层模型:
① ② ③ ④ ⑤
反应气体被输送到反应室内 反应气体向基片表面扩散; 反应气体吸附于基片表面; 在基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气相副产物脱离基片表面 CVD反应速率取决于最慢的步骤
5.2 化学合成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态反应物在热基片上发生 的相互反应。
1150-1200℃ SiCl4 + 2H2 Si + 4HCl 325-475℃ SiH4 + 2O2 SiO2 + 2H2O 450℃ Al(CH3 )6 + 12O2 Al2O3 + 9H2O + 6CO2
39
氛
硼 化 物 硅化物 氮 化 物
化学气相沉积——习题和思考题
CVD技术合成材料的原理? CVD反应体系必 须具备的条件?
CVD化学输运反应沉积法的原理及应用? 冷壁CVD、热壁CVD的区别及特点? P-CVD和MO-CVD工作原理?
40
29
1.2 LPCVD特点
薄膜质量高
低气压下气体浓度能快
速达到均一;
薄膜结构完整性好;
沉积速率较慢
沉积过程主要由表面反应速率控制;
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
LPCVD工艺重复性优于APCVD。
30
(二)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P-CVD) 在普通CVD技术中,产生沉积反应所需要的能量 是各种方式加热基片和反应气体,薄膜沉积温度 一般较高(多数在900~2000℃)。 高温CVD缺陷: